精彩源于幼儿的创作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e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术的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灌输,幼儿模仿的教育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下,科技与日俱增,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更应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为重,要让自主创作。在带小班的一年中我尝试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美术的有效整合,让幼儿在美术活动想学、能学、会学、乐学,在充分感受艺术之美的同时,又初步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抓住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幼儿学习绘画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愿望。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行动更与兴趣直接挂钩,所以在日常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相关的美术活动,引导他们自主积极地探索、学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告诉我们,教育要从身边、从小事培养起,把教育分解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潜移默化、不空洞、不虚无,这也是一种真。如在《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在散步时一起收集落叶,利用收集来的这些自然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能学
  环境是支持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作为教师要营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以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积极自主地学习。
  1.营造宽松的精神环境。例如:在“圣诞节”期间,我们开展了圣诞树的涂色活动,有的孩子就非常的有个性,把圣诞树涂成了红色、黄色、蓝色,还有的涂成了七彩的颜色。我问他们:为什么圣诞树是这样的颜色呢?他们都很大声的回答我:“我喜欢这样的颜色,它漂亮!”甚至有些小朋友还会反问我说:“老师,圣诞树为什么一定要是绿色的呢?”我觉得幼儿可以自由发挥,不受限制,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在想象中创造美好的画面,美好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目标吗?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随”孩子之心,并予以鼓励、引导,让孩子们的绘画能力与他们的身心结合,得到同步良好的发展。
  2.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提供多种美术创作材料,如用各种蔬菜、积木等进行拓印,用手指、棉签点画,有弹珠蘸色滚画,用彩纸、毛线、果壳等粘贴,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充满了乐趣,创作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三、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会学
  方法是达成各个领域目标的基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如此,只要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得当,就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为此,在美术活动中我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带领幼儿一起感受美、创作美。
  1.情境熏陶法。幼儿对事物的感受都是直接的视觉感受,因此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室内外装饰,特别是幼儿绘画场所的装饰都要形象生动,具有童趣。为此,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欣赏一些美好的绘画作品,使他们置身于绘画的世界,在美的情境的渲染熏陶下,也跃跃欲试,想用画笔把他们心中的故事表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成人的作品、大班幼儿的作品及幼儿之间的作品等让幼儿从中感知美术作品的特点,知道一些美术的技巧,了解美术在生活中多重运用。如:在开学初,我们带领小班幼儿参观大班幼儿的美术作品展,小孩子们就会被深深的吸引,参观欣赏印象是深刻的,就会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另外,我还将一些幼儿能理解的大师作品展示在教室里,让幼儿空闲时自由地去欣赏,老师再和幼儿围绕作品进行一些交流,大师作品中多变的笔触,浓烈的色彩能唤起幼儿对色彩的潜在敏感性。
  2.游戏促进法。幼儿总是喜欢游戏的,游戏的直接用处虽然只是寻求快乐,然而间接的用处却很大。因为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身心,敏捷幼儿的感觉,于他们的生活有莫大的好处。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游戏的形式来指导幼儿,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画小白兔时,先让幼儿观察小兔了解特点,学学小兔的动作,再教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巴微微笑,爱吃萝卜和青菜。”然后通过儿歌的内容,逐一引导幼儿画出小白兔的形象,最后还可以玩一玩“小白兔拔萝卜”的游戏。孩子们又玩又画,兴趣盎然。又如,在学习用水粉笔点画春天的花时,我用拟人化的口吻、简洁明了的儿歌语来告诉幼儿如何蘸色,怎么点画,孩子们感觉就像用笔在玩游戏,创作热情高涨,用色大胆,画面色彩也丰富多样。
  四、注重作品的有效利用,让幼儿乐学
  在自主创造性学习中,我把幼儿每次的作品收集起来,通过剪贴、组合变成一幅幅漂亮的作品用于布置教室,如将幼儿的手印画粘贴成秋天的树,将幼儿拓印画的作品剪成小鱼、小花、蝴蝶等多种形状,粘贴在彩色底版上,作为吊饰悬挂在教室里。我還将幼儿的美术作品变成娃娃家、商店里的物品,供幼儿游戏时使用。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脸上无不洋溢着自豪的表情,空余时间他们会聚在一起相互评议。每当早晨来园或下午放学后,有的幼儿还会拉着父母一起来欣赏自己的作品。作品的有效利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也就激励着他们会更加倍地努力。
  通过小班一学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地懂得了美术活动应成为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我们既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充分感受美的艺术,还要培养他们具有创新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幼儿今后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人生发展的基础阶段,而要想打好人生基础,品行是关键。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立足小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将品德教育作为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社会性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能够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针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积极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小学生 品德与社会
期刊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呈现出互动发展,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们试图分析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现状,从而总结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在设计和实施教师提问因遵循的原则,并在教学中的实践了一些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从而积累学生思维能力的互动发展案例。  一、提问——小学英语课堂推动思维发
期刊
在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强健的体魄,系统的知识结构,更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精神呼吸。  一、初中生阅读习惯现状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学校里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书香校园”的活动。然而在活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之前学校、家庭、社会未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因此,使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存在了巨
期刊
爱,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只要矗立就是一座让人无法超越的丰碑;爱是一潭水,深藏不露,却能滋润干渴的心灵。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是我意识到就要走到学生的心里深处,聆听他们的心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所以,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关注他
期刊
【摘 要】  点亮学生的心灯,这是我时刻谨记的一句话。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细心呵护每一颗幼苗,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用关爱去感染学生,用赞赏的眼光去激励学生,用科学冷静的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关爱 赞赏 冷处理  传统教育认为“严师出高徒”,于是我们的教师多年来恪守“严格”的原则,铁面无私、
期刊
【摘 要】  教育是公平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不会将其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快乐成长。事实证明,换个角度,“差生”不差,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差生。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差生” 不差  《我不想当“差生”》,这篇文章让每个教育者都陷入了沉思。因为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等因素,学生们是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其對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基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找准练点,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在相对开放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交融 语用能力  从读到写,让读与写完美融合,这是小
期刊
作文中对人物进行描写,关键是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展示其精神风貌,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日常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描写大多是停留在人物的表面,很难从他们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内在魅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注重了人物“形”的描绘,而缺少了“神”的刻画。而一个人物如果缺少了内在的“神”,那么这个人物就形同朽木,就没有了个性特点,文章也会黯淡无光。要想使一个人物做到“形神兼备”,关键在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凸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实践与探究。在新课标中,厚积而后薄发受到格外关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九年课外阅读中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小学阶段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操千曲而后晓其声,观千剑而后识其器。”这个目标无疑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哲理的体现。但如此大量的阅读目标如何实现?怎样才能让学生进入“乐读”的最佳境界?《学记》里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
期刊
文言文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之一,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题的分值也逐渐增加,但学生总是抱怨古文难学、难背,而教师也往往也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次又一次地强化复习、个别辅导,但往往等于炒夹生饭,从历届学生的表现来看收效甚微。除了少部分对中国古典文学极感兴趣的孩子能够取得有效性的学习,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保持暂时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变得讨厌文言文。  近几年来笔者和语文组的同仁一道,从高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