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供应的博弈:当短缺药遇上一致性评价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最近有点烦。
  先是好不容易将药品断供危机处理妥善。9月初,药厂药品检测发现有114批次的“溴吡斯的明片”溶出度异常,故决定召回相应问题批次产品,却未曾想到,一次本着负责任态度的正常召回,竟导致该药全国断供。好在及时将储备产品发放到市场,才免去一场更大范围的患者恐慌。
  而接下来马上面临着的,则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考。根据首批需要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289目录”,中西三维制药所拥有的22个制剂产品文号中,有13个需要在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工作,溴吡斯的明片也赫然在列。
  这并非一件易事。抛开紧张的时间不言,单是每个品种1000万元左右的花费就让不少企业捉襟见肘,而对于像“溴吡斯的明”这样市场容量小、年销售额低,甚至是常常断供的“短缺药”而言,更是不易。
  也正因此,当短缺药遇上一致性评价,最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是优先保证市场供应,还是以原研为标杆宁缺毋滥?企业又将怎样克服一致性评价的诸多困难?
  易断供的“独家品种”
  对于全国60万名左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而言,“溴吡斯的明”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字眼。这种有助于改善疾病症状的药物几乎是每日必备,尤其是对于呼吸肌受累的患者而言,溴吡斯的明甚至是救命的药物。也正因此,刚刚经历过的那场断供事件,让不少患者仍心有余悸。
  时间要回到2016年9月。在一次药品检测中,上海中西三维药业发现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生产的共计114批次溴吡斯的明片存在药品溶出度异常的问题,这将导致药物在胃中的崩解时间延长,导致药品溶出时间延迟,从而影响药效发挥。也正因此,上海中西三维药业随即启动了调查,并在全国大约4000家医院、药房召回问题产品。
  但在患者眼中,整个事情却变成了另外一种论调。当患者惊恐地发现在医院、药店甚至网络上都无法买到这种药时,第一反应是:这种药是不是从此就要停产了?
  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在患者看来,一方面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廉价药正在消失,而溴吡斯的明片多年来维持较低的价格,难免会受其影响;另一方面,重症肌无力本就不是常见病,患者群体小也决定了该药的市场容量非常有限;再加上该药先后数次的断供事件,患者对于药品停产的恐慌便顺势蔓延。
  更重要的是,尽管目前国内有三家企业都具有“溴吡斯的明”的生产文号,但实际在产的只有上海中西三维药业一家,是名副其实的“独家品种”。这让患者更为担忧:企业愿不愿意为这样一个品种买单?这种药是否将会步诸多廉价药的后尘,逐渐消失?
  提质量与保供应的两难抉择
  时间紧、任务重、BE资源短缺……这是所有要做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药品生产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但对于一些生产“孤儿药”、“廉价药”的企业来说,利润空间有限导致的动力不足,才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的最大掣肘。根据上海医药2015年年报,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8.82亿元,而据IMS数据,溴吡斯的明片2015年的国内销售额仅为990万元。
  因此,摆在企业以及患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对于这种独家生产的临床必需用药,一旦未按时通过一致性评价,是否就真的意味着药品的不复存在?
  如果按照目前发布的一致性评价相关政策来看,的确是这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被纳入“289目录”中的品种,如果在2018年年底之前该药还未能完成一致性评价,则不予再注册。
  尽管文件也指出,需要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可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但临床短缺药是否属于特殊情形,却没有明文表述。而即便企业多出来三年的缓冲时间,药品市场小、利润低的现状也很难得以改变。
  按照正常的市场逻辑,企业决定是否参与一致性评价,一般会从自身实力及利益出发:是否有能力负担一致性评价的金钱与时间成本、一致性评价后是否有足够的市场与利润空间……但对于生产“孤儿药”、“廉价药”的企业来说,除了现实的利益考量之外,保证药品供应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了不可忽略的一个考虑因素。
  从官方的角度来看,保证药品的供应与可及性,也是重中之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孙咸泽副局长曾在一次会议中表示,首批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中,有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基药,因此对于一些批准文号在三个以下,甚至是独家品种的产品,一旦有企业决定不做一致性评价,那么便马上鼓励其他企业进行仿制,“不能让一个基药短缺。”但关键的问题是,是否会有别的企业愿意接盘?
  随着“289目录”规定的时间节点的不断临近,留给企业考虑的时间并不多了。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类似于“溴吡斯的明”这样的临床必需、价格低廉且市场薄弱的药品,似乎已经陷入一种悖论。一致性评价,做,便意味着高昂的成本投入;不做,便意味着品种的流失以及患者的无药可用。短缺药的一致性评价困局,陷入两难。
  提价不易,保障为先
  既要通过一致性评价自证产品的质量疗效,又要维持生产保证市场正常供应,这就对当下一些生产易短缺药品厂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政研究室主任傅鸿鹏看来,确保药品供应是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前提,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建立一个合适的价格机制,才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动力所在。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对于一些低价药而言,涨价仍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很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访者表示,“成本调查、反垄断、工商、卫生……一旦提出涨价,各个部门都会带来阻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药价很难上涨。”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对提高药价持抵制态度。北京一病友组织爱力重症肌无力关爱中心执行主任清昭在实地探访药品生产车间之后告诉E药经理人,“药厂、患者只能合作推动,互谅共赢。这个品种太小,定价低,企业利润微薄,这么多年能坚持做下来就已经不错了。”在更多的患者看来,能确保买到药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终,上海中西三维药业还是决定:做溴吡斯的明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并且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该工作进展也颇为迅速。
  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上海中西三维药业表示,溴吡斯的明片目前属于公司内部第一批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之一。按照要求,企业也已经向中检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公室提交了参比制剂的备案资料,且上海市食药监局也已批准了其一次性进口溴吡斯的明片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申请。
  而具体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则中西三维药业与相关合作单位合作开展。中西三维药业的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药学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事实上,溴吡斯的明也并非是“289目录”中的孤例,像甲巯咪唑等药物,更是曾因药品短缺而被纳入定点生产,如今也面临一致性评价的压力。因此尽管企业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的主体,但当短缺药遇上一致性评价,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资本主力以及企业的内在动力,都同样重要。
其他文献
尊敬的参加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的奋斗者们,你有没有看一眼北京最美丽的深秋?你说这个行业在研发上确实不能再搞疗效要求不高的肿瘤药了。你是不是感受到了一些主办方的照顾不周?你说你听到了吴浈的六个回答。你是不是在尚未开放暖气的酒店和会场冷得发抖?你说你相信企业家们在十年内进入全球药业20强的誓言。你是不是喝了几场大酒或者滴酒未沾?你说你还在想华为基本法起草者之一吴春波说的我们对常识不能坚守总是颠覆初心破坏
期刊
E:您是否符合十年前对自己的想象?  金华顺:不是完全符合。十年前我希望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不过现在在天普也找到了发挥的空间。  E:您从第一个老板或上司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金华顺:主要是心态上的改变。之前做医生,基本不太会考虑到别人的想法,但进入公司后,我会更多地关注我的合作者和客户的想法。  E:医药行业最让您迷惑不解的是什么?您觉得应该怎么去解决?  金华顺:政策的多变。事实
期刊
圈子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方式。5月31日由《E药经理人》组织的“首届医药企业市场总监沙龙——领航者营地”活动在京举行。来自诺和诺德、辉瑞、默克雪兰诺、四环、以岭、北大未名等中外三十余家医药企业市场总监齐聚一堂,共论新医改下药企的挑战与机遇。  会上,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吴淳与参会嘉宾分享并探讨了“全球和中国医疗市场的环境变化”这一话题。她认为中国医改主要偏向改药的原因在于中国花在医疗上的费
期刊
E: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娄竞: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心静如水,就是快乐。  E: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娄竞:兴趣很多,但是这些兴趣与工作冲突时,就放弃了。  E:你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娄竞:我喜欢看球,特别希望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球星,跑在球场上的感觉很棒。  E:你目前最恐惧的是什么?  娄竞:目前最恐惧的是公司发展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E:你最痛恨自己的哪个特点?  娄竞:比较孤
期刊
“Made in China”早已风靡全球,而中国制造的仿制药却难以被国际认可,如何提升中国仿制药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亟需强大的推动力来提标准,建制度。而一致性评价被认为是推动中国仿制药进入新时代的破题之举。  这是国内5000多家药企的一次生死劫,必将带来医药行业势力版图的重新划分。然而任务之艰巨,时间之紧迫,困难之复杂亦前所未有。  那么,此次能否真正提高我国仿制药质量,重新定义中国仿制药的国际
期刊
上海强生制药10亿元规模的盘子何以能够兼并年销售30亿元的西安杨森OTC业务?中方股东对西安杨森OTC业务划归上海强生制药为何能够接受?这一合并的真正商业逻辑是什么?以OTC称雄天下的西安杨森没了OTC板块该会怎样?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重的策略被打破了!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杨森”)非处方药(以下简称“OTC”)业务被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强生
期刊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程中,为什么购买参比制剂成为最高频被提及的现实难题?原因有四:其一,仿制药的原研厂家已经停产,而次选方案“选用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药企却无法确定哪种为“国际公认”;其二,需要在国外寻找原研药的参比制剂,但是药企并没有人脉和渠道购买,委托的第三方代理机构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其三,在国外寻找到了参比制剂,但是囿于各个国家关于处方药销售的规定,尤其是类似精麻类药物的严格管理制度,“如何
期刊
10月30日,CFDA副局长吴浈在第八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直言:“一致性评价,是CFDA目前所做的改革里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一项改革。”  勿用赘言的是,目前行业政策制定者以及各级政府对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重视,各方的行业观察人士均对于目前在中国仿制药行业内推行一致性评价的重要性取得了共识。  国际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多轮一致性评价,使得本国仿制药整体质量提高,原研药、
期刊
对于国内参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来说,自证参比制剂,无疑是一件需要底气的事情。  显然有如此底气的企业并不多见。到目前为止,中检院公布的1725条企业已提交的参比制剂备案信息中,类型为“申报”的仅占7.9%,且绝大部分来自于跨国药企的原研药品,国内仿制药产品自证参比制剂的寥寥无几:一共21个,占全部备案信息的1.2%。  自证参比制剂如获成功,优势显而易见。其一,省去一致性评价大量的金钱及时间成
期刊
在最近一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座谈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CFDA)局长毕井泉提出:“有企业反映,基本药物目录中有些品种可能无法找到原研。有的说原研品种已经退市不生产了;有的说改了剂型、改了规格、改了酸根、改了碱基的品种,无法找到对应的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品种作为参比制剂。这些情况确实客观存在。但为什么国外已经退市的品种我们还要使用?为什么原研产品到我们这里就改了剂型、规格?对这些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