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品德课堂,是当前初中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构建方法。
1 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前提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因此,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尤其是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学生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的意识,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因此,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①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因此,学生在这种爱的感召下,会不由自主的放松心情,增加对教师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从而强化了学习的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板着面孔教学,会使学生进入一种紧张焦灼状态,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②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可以设立“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课堂发言标兵”等奖项。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适当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把民主带进课堂。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而学生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扬民主精神,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3 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手段
在传统的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灌输传递,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致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进而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把活动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在教学《跨越陌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制名片,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送给自己的同桌或者不熟悉的同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把竞争带进课堂。初中生具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小组答题竞赛,这样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思想碰撞,更快地成长。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融洽。最后,把生活带进课堂。思想品德课必须与生活实际接轨,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让具体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如在教学《礼貌的力量》时,教师可以联系公车该不该让座的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交流感受,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反之,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
4 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助推器
恰当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给予表扬、肯定;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完善;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要用婉转的方式让学生走回正确的思维轨道。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 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基本前提
教学观念对课程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因此,作为领路人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尤其是传统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学生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的意识,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因此,教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①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因此,学生在这种爱的感召下,会不由自主的放松心情,增加对教师的亲密感和信任感,从而强化了学习的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板着面孔教学,会使学生进入一种紧张焦灼状态,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②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可以设立“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课堂发言标兵”等奖项。对学生发言中,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适当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把民主带进课堂。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而学生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扬民主精神,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3 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手段
在传统的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灌输传递,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格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致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进而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把活动带进课堂。新课标指出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在教学《跨越陌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制名片,让每位同学准备一张稍硬、漂亮的纸张,在规定时间内设计自己的名片,名片设计完后,送给自己的同桌或者不熟悉的同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把竞争带进课堂。初中生具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小组答题竞赛,这样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在相互竞争中思想碰撞,更快地成长。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融洽。最后,把生活带进课堂。思想品德课必须与生活实际接轨,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让具体的生活实例走进课堂,会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生活与教材融为一体,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如在教学《礼貌的力量》时,教师可以联系公车该不该让座的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交流感受,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得到他人的接纳,反之,就会伤害他人,礼貌能帮助我们成功,使学生体验到了礼仪的重要性。
4 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构建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课堂的助推器
恰当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给予表扬、肯定;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完善;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要用婉转的方式让学生走回正确的思维轨道。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最大限度地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