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变传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思想政治课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实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推陈出新。本文通过运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思想政治课德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说教、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分别充当了绝对权威和被动客体的角色,只注重简单地灌输,而不注重青少年的接受心理,一度被学生称为“说教课”,“讲大道理课”。与此同时,大多数学校采取竞争性奖励结构的教学,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彼此之间排斥交流合作与知识共享,学生学习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与互相启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灌输以及单纯应对考试的做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上要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在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在教学方式上要变被动接受为交往互动中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要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情感交流。笔者从众多的比较和认真思考中认识到,把管理学中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简介
学习型组织是管理学的一个概念,形成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时务》一书,是针对西方企业经过高速发展后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尤其是认识到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而产生的。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既是生产要素,又有别于其它物质形态的要素,突出强调人是一种“活”的要素。这正好迎合了改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客体角色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分别指的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要求组织成员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外界变化,不断赋予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并由此超越过去,超越自己能力成长的极限,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改善原有的思维定势,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有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分享的、共同愿望的景象,它来源于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由景象、价值观、使命和目标等组成,是全体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愿望和意愿,将不同个性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逐步突破组织成员个人能力成长的上限,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四)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从而实现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找出有碍于学习的互动模式。团队学习的特点就是突破了“单个人”学习的封闭状态,组织成员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五)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把组织发展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系统思考要求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去看学习型组织自身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把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看成相互隔离的状态,而应注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把学习型组织应用到教学中是需要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的,而众多的教育学理论所阐述的观点也有力地支持了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可行性。
(一)课程目标上要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纳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实验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构成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结构的七种智力分别为: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能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因此,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这组能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从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换句话说,对于世界上每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而是在哪个领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的问题。
(二)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授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学习方法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的活动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对学习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主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这种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型组织正是给学生们建立起一个个学习者群体,创建学习的氛围,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种种弊端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又走出了“精英教育”、“基础教育”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困境,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小乐,群体动力理论,今日心理[EB/OL],http://www.cptoday.net
[2]VisionCentury,学习型组织的意涵[EB/OL],http://VisionCentury.com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383-438
[4]皮连生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吴式颖等,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07-516,707-711
[6]简惠艺,以人为本——中学德育课实践[J],福建论坛,2007,(8)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思想政治课德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老师说教、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分别充当了绝对权威和被动客体的角色,只注重简单地灌输,而不注重青少年的接受心理,一度被学生称为“说教课”,“讲大道理课”。与此同时,大多数学校采取竞争性奖励结构的教学,学生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彼此之间排斥交流合作与知识共享,学生学习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与互相启发,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灌输以及单纯应对考试的做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上要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在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在教学方式上要变被动接受为交往互动中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要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情感交流。笔者从众多的比较和认真思考中认识到,把管理学中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教学中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内涵简介
学习型组织是管理学的一个概念,形成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时务》一书,是针对西方企业经过高速发展后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尤其是认识到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而产生的。它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既是生产要素,又有别于其它物质形态的要素,突出强调人是一种“活”的要素。这正好迎合了改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客体角色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分别指的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要求组织成员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外界变化,不断赋予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并由此超越过去,超越自己能力成长的极限,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改善原有的思维定势,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有利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共同分享的、共同愿望的景象,它来源于个人愿景而又高于个人愿景,由景象、价值观、使命和目标等组成,是全体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愿望和意愿,将不同个性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逐步突破组织成员个人能力成长的上限,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四)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从而实现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找出有碍于学习的互动模式。团队学习的特点就是突破了“单个人”学习的封闭状态,组织成员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五)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把组织发展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系统思考要求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去看学习型组织自身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把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各个环节看成相互隔离的状态,而应注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把学习型组织应用到教学中是需要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的,而众多的教育学理论所阐述的观点也有力地支持了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可行性。
(一)课程目标上要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纳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实验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构成多元智力理论基本结构的七种智力分别为: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能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因此,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这组能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从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换句话说,对于世界上每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而是在哪个领域发挥他的聪明才智的问题。
(二)师生关系上要变支配控制为平等合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授活动,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学习方法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的活动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对学习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主体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认为这种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习型组织正是给学生们建立起一个个学习者群体,创建学习的氛围,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种种弊端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又走出了“精英教育”、“基础教育”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困境,满足了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小乐,群体动力理论,今日心理[EB/OL],http://www.cptoday.net
[2]VisionCentury,学习型组织的意涵[EB/OL],http://VisionCentury.com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383-438
[4]皮连生等,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吴式颖等,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07-516,707-711
[6]简惠艺,以人为本——中学德育课实践[J],福建论坛,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