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非酒精性脂肪肝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联合辛伐他汀5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44例,辛伐他汀5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2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59%;肝功能、血脂变化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及治疗脂肪肝。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穴位埋线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现象,近年来发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自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运用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8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1]:①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胀闷或隐痛,或无症状,或肝、脾大。②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晰或纤细,肝后缘回声衰减。或CT检查示:肝密度普遍降低。③总胆固醇(TC)≥6.18mmol/L,甘油三酯(TG) ≥2.3mmol/L。④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升高。
1.2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18~49岁。超声检查:轻度16例,中度37例,重度3例。对照组44例,男25倒,女19例;年龄21~47岁。超声检查:轻度19例,中度24例,重度1例。排除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失代偿者。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穴位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常规皮肤消毒,以消毒镊子将1cm长的生物可降线置于一次性埋线器具[京药监械(准)字2005 第2270643号]套管内,刺入上述穴位皮下,退出针管,敷无菌棉球以胶布固定。14d后重复,连续4次,疗程8周。配合辛伐他汀5mg口服,2次/日。
2.2 对照组辛伐他汀5mg口服,2次/日,疗程均2个月。治疗前后血脂、超声检查为疗效观测指标。两组均在调整饮食及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的基础上。随访半年,复查血脂,超声检查。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标准[2]。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恢复正常,肝脏B超无脂肪肝表现。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肝功ALT、AST、TG下降1/2,肝脏B超脂肪肝程度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肝功ALT、AST、TG下降,但不足治疗前的1/2,肝脏B超脂肪肝程度无减轻。肝脏B超:如有一个程度的好转为显效;没有达到一个程度的好转,但肝脏回声后方衰减较治疗前减轻为有效;肝脏回声后方衰减无改变为无效。
3.2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56例,治疗8周后临床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为28例、16例、12例。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44例,治疗8周后,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为12例、14例、18例,总有效率为59%。两组治疗8周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一直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点。主要有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及抗氧化剂、降脂药物、减肥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及中药等的应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显示了广阔的前景。脂肪肝归属于中医学“积聚”、“瘀证”、“胁痛”、“痰浊”、“痞满”等范畴。综合各医家共识,多认为系因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致肝脾肾三者亏虚,痰湿瘀滞互结,进而脂肪肝乃成。治疗应拟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导痰化积,活血逐瘀等法[3]。中脘、气海,具有调理脾胃、补益肝肾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具有理肠导滞、通调腑气的作用;穴位埋线作为针灸的延伸,通过对穴位的长期持续性刺激,增强了传统针灸的疗效,达到“通其精脉,调其气血”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月,总有效率及半年血脂复发率分别是78.57%、8%,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总有效率及半年血脂复发率分别是59%、24%,说明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及治疗脂肪肝。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31
[2]曾民德.脂肪肝[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120-122
[3].王公义.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体会.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10):976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穴位埋线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现象,近年来发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笔者自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运用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8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1]:①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胀闷或隐痛,或无症状,或肝、脾大。②B超检查显示:脂肪肝,肝内血管显示不清晰或纤细,肝后缘回声衰减。或CT检查示:肝密度普遍降低。③总胆固醇(TC)≥6.18mmol/L,甘油三酯(TG) ≥2.3mmol/L。④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肽酶(r-GT)升高。
1.2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18~49岁。超声检查:轻度16例,中度37例,重度3例。对照组44例,男25倒,女19例;年龄21~47岁。超声检查:轻度19例,中度24例,重度1例。排除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失代偿者。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穴位选用气海、中脘、天枢(双),常规皮肤消毒,以消毒镊子将1cm长的生物可降线置于一次性埋线器具[京药监械(准)字2005 第2270643号]套管内,刺入上述穴位皮下,退出针管,敷无菌棉球以胶布固定。14d后重复,连续4次,疗程8周。配合辛伐他汀5mg口服,2次/日。
2.2 对照组辛伐他汀5mg口服,2次/日,疗程均2个月。治疗前后血脂、超声检查为疗效观测指标。两组均在调整饮食及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的基础上。随访半年,复查血脂,超声检查。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标准[2]。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恢复正常,肝脏B超无脂肪肝表现。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肝功ALT、AST、TG下降1/2,肝脏B超脂肪肝程度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肝功ALT、AST、TG下降,但不足治疗前的1/2,肝脏B超脂肪肝程度无减轻。肝脏B超:如有一个程度的好转为显效;没有达到一个程度的好转,但肝脏回声后方衰减较治疗前减轻为有效;肝脏回声后方衰减无改变为无效。
3.2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56例,治疗8周后临床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为28例、16例、12例。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44例,治疗8周后,显效、有效、无效病例分别为12例、14例、18例,总有效率为59%。两组治疗8周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一直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点。主要有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及抗氧化剂、降脂药物、减肥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及中药等的应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显示了广阔的前景。脂肪肝归属于中医学“积聚”、“瘀证”、“胁痛”、“痰浊”、“痞满”等范畴。综合各医家共识,多认为系因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致肝脾肾三者亏虚,痰湿瘀滞互结,进而脂肪肝乃成。治疗应拟疏肝理气,健脾化湿,导痰化积,活血逐瘀等法[3]。中脘、气海,具有调理脾胃、补益肝肾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具有理肠导滞、通调腑气的作用;穴位埋线作为针灸的延伸,通过对穴位的长期持续性刺激,增强了传统针灸的疗效,达到“通其精脉,调其气血”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月,总有效率及半年血脂复发率分别是78.57%、8%,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总有效率及半年血脂复发率分别是59%、24%,说明穴位埋线联合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及治疗脂肪肝。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31
[2]曾民德.脂肪肝[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120-122
[3].王公义.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体会.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7(1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