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动作821∠技术特征与应用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21∠动作属于男子蹦床运动中中等难度动作,且此动作属于823 /断面动作。蹦床运动员对821∠动作的掌握度将影响其动作流畅性、美观性及比赛成绩。本文对821∠动作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期望蹦床运动员可充分掌握此动作并将其用于比赛。
  821∠动作指的是屈体前空翻两周早转360°晚转180°,此动作在男子蹦床运动中难度为中等,且属于823/的断面动作。821∠动作在蹦床比赛中应用几率较高,因蹦床规则中规定;动作不能重复,如果重复动作,则不计算该动作的难度分,所以运动员需掌握多种难度动作,才能提升其比赛成绩。
  1 821∠动作分析
  821∠动作指的是屈体前空翻两周早转360°晚转180°,在此过程中运动员需屈起身体并以此姿势完成前空翻两周的动作,运动员要完成第一周360°转体、第二周180°转体,此动作难度程度为中等。现阶段,男子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需选取多个动作,以保证比赛成绩。821∠动作的难度价值为1.5分,且由于821∠动作技术复杂程度较高,大多将此动作设置在成套动作中的第7个位置。821∠动作的应用可提升体操的美观性,运动过程中要保证动作的高度,避免出现位移情况。未来,821∠动作将在蹦床比赛中得到广泛应用,蹦床运动员需掌握此动作。
  2 821∠动作特点
  2.1 起跳环节技术特点
  运动员下落到蹦床网、离开蹦床网的瞬间为运动员的起跳阶段。起跳将影响运动员跳起高度、空翻速度、位移控制情况等指标。起跳时间、起跳总时间、离网瞬间重心高度等指标是评估起跳阶段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保证跳起高度、严格控制动作,运动员在起跳阶段要踩实蹦床网,保证身体发力、蹦床网的反弹契合度比较高。
  2.2 第一周空翻环节技术特点
  821∠动作在空翻第一周过程中,运动员在保证空翻速度较快的同时,需在空翻过程中完成360°转体动作。另外,运动员在此过程中要保证其身体姿势与蹦床运动标准相符。运动员转体动作的实现,将受运动员屈体姿势、开腿速度的影响。821∠动作的难度较高,因而对运动员开腿速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2.3 第二周空翻环节技术特点
  821∠动作在空翻第二周过程中,运动员需迅速完成开腿动作,尽量延长身体下落时间并保持身体以直体状态下落。運动员需在到达3点钟位置之前,完成540°转体动作。
  2.4 展体环节技术特点
  运动员在翻转、下肢到达水平线之前开始做展体动作;展体过程中,运动员需保证上体制动;由背部、股后肌群用力,保证身体展开;展体过程中,要增加转体速度;不同转体度数需选择不同转体时机;展体结束前完成转体动作。
  2.5 起网、准备触网、触网环节技术特点
  起网环节技术特点为:首先,将蹦床网面压到最低位置,手臂竖直放在两耳旁边。蹦床过程中,运动员需尽量在一条垂直线上完成所有动作,减少位移情况。因而,起跳过程中运动员需严格控制身体重心投影线和水平面夹角大小(也就是起跳角)。同时,起跳角将受运动员起网过程中身体重心与双脚之间的角度的影响。运动员起网过程中,需尽量保证身体重心投影线正处于双脚正中位置。由于手臂也会影响身体重心,因而在起网过程中运动员要保证手臂直立在耳朵旁边。其次,保证上体垂直。运动员需协调好各个肌群,保证身体垂直上升。起网过程中,运动员需为下一个动作做准备,因而身体各肌群需协调配合。运动员在为后续动作做准备的同时,要保证身体垂直上升。最后,减小肩关节与髋关节角度,保证直腿上升。在此过程,要为后续动作做准备。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需减小肩关节与髋关节角度,保证直腿上升,以免影响后续动作。
  准备触网环节技术特点为:在此环节,运动员需确保身体可稳定触网,为后续动作做准备。触网前,运动员需依据后续动作的要求、动作技术完成程度,合理确定触网时间及各肢体的位置;运动员需缩小髋关节,保证双臂向前向上摆动,增加肩角、减小膝角。在整个过程中,需保证膝关节不弯曲。
  触网环节技术特点为:运动员在触网的同时,需准备进行下一个动作。触网的同时,保证将蹦床压实,合理调整肢体位置为后续动作做准备,同时需调整各个肌群,以保证后续动作流畅性。运动员在接触网面时需保证身体紧张,利用身体重力向下压网;在将网面踩实后,运动员开始蹬伸,在触网后膝关节、髋关节角度增大,将双臂立起,为后续动作做准备;保持手臂上立。
  3 蹦床动作821∠的应用
  动作难度系数将影响分值与比赛成绩,因而运动员为提升其竞争力大多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821∠动作属于男子蹦床运动中中等难度动作,其在蹦床比赛中应用几率较高。目前,821∠动作在成套动作中应用较多。蹦床运动中主要包含了屈体、直体、团体这三种姿势。依据国际蹦床评分标准,屈体、直体姿势难度较高,同时分值也比较高。运动员选择屈体、直体姿势将承担极大风险。运动员在选择动作时需基于自身安全、动作完成质量方面考虑,以保证比赛成绩。
  4 结语
  821∠动作为男子蹦床运动中中等难度动作,运动员需严格控制各环节动作完成度,以保证动作美观性及比赛成绩。
  (作者单位:湖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其他文献
1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  1.1 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完善人文教育教学要求  作为一项团体性体育运动,篮球运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达成有效配合和通力合作,需要团队成员彼此信任。在过往的高校篮球教学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固化死板的教学理念及缺乏科学性的课程设置导致教学实效性较差,学生的素质及技能也难以在篮球教学课堂中得以提升。但在不断推行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理念
期刊
攀岩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运动能力,有助于改善和提升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现阶段,我国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攀岩作为一项集竞技、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强的新型运动项目,攀岩进校园也成了一种新时尚,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然而,在实际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攀岩运动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体育中推广攀岩运动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助于攀岩运动发展的有效对策。  攀岩
期刊
依据学习的定义,动作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内在运动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动作学习文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动作学习中利用好正迁移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会抑制负迁移的不良影响。(2)动作学习的方法还是比较单一。(3)心理因素对于动作学习影响大,练习心理能力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4)掌握大脑记忆的规律能够更
期刊
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现状,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高等数学教师要不断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运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首先研究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高等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提出了一些应用对策,以供参考。
在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学习对教育的积极意义,整体教育模式创新性还不够,学生难以融入现代小学教育体系,参与不足。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必须寻求建立高效的互动教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并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媒体与知识和老师进行深入互动。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然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将其纳入小学数学教育体系,并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课堂作为学生展开数学学习的基本场所,在课堂中展开有效的课堂练习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针对课堂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想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练习有效性的提升方式及策略进行探讨。
水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受到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追溯信息影响。将水果供应链的种植、加工、运输、销售4个环节作为准则层,把各环节追溯对象细分为方案层,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追溯对象权重并确定关键要素,构建水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架构以及信息追溯平台,为水果溯源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关乎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作为社会治理末梢的农村却长期存在公共服务“共同体”问题,多元主体缺位以及现有主体的角色偏差使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运作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以乡贤会为形式的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完成了培育本土性社会组织,推动多元治理的探索。乡贤会承担了原基层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部分非行政性公共服务,解决了传统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运作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困境,通过资金自筹、项目自理、因需定服保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运作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铁人三项是结合公路长跑、自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这三项运动而创新的综合性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需要连续完成三个运动项目,其特征有距离远、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等,主要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力。因此,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笔者就河南省铁人三项的发展现状、铁人三项运动的特性以及铁人三项运动员训练策略探究河南省铁人三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1 河南省铁人三项的现状和
期刊
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文章试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13 课《罗斯福新政》为例,从教学设计的过程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