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青春之书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没有想到会讲《红楼梦》,一直不想开讲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但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
  记忆很深的是,在坊间买的一本《红楼梦》,是用当时一个电影明星(乐蒂)演的林黛玉的剧照做的封面。我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所以,《红楼梦》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记忆,是青少年时期一段私密感情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一方面又说《红楼梦》真好看,大人的世界很矛盾。我当然好奇,躲在棉被里看《红楼梦》的时候就想:说不定大人们以前也这样偷看。
  《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它今天变成了古典文学,很多人都觉得它是老年人读的书。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人物角色年龄也被加大,比如王熙凤,有时候是四十几岁的演员演的。小说里面,王熙凤开始出场时大概十七岁,林黛玉进贾府时应该是十二岁左右,贾宝玉大黛玉一岁,宝钗又大一点,他们在小说里都是十五岁上下的青少年。
  所以,我第一个要讲的就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年龄问题,他们全部是少年。想想看,我们家里十二岁的女孩子、十三岁的男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事?他们就是《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超过十五岁,他大概就不会这么呆了,像黛玉,整天没事在那边哭,无缘无故地就生气了,计较宝玉对别人好,对她不够好,这就是少女情怀、小女孩情态。所以,读《红楼梦》,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人物还原到青少年。
  大观园里,薛宝钗大概十三岁半,比贾宝玉大一点点,贾宝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史湘云大概也是十二岁。更小的是惜春,小说开始时她只有八九岁。就是这样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住在大观园里。所以我觉得,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
  在傳统的封建社会里,人是没有“青春”可言的。古代人没有像西方那样有一个叫作“青春”的东西,希腊文化一开始就歌颂“青春”。
  我们小时候读的唐诗宋词,被大人逼着背诵的《古文观止》《朱子治家格言》,都充满了中年以后的沧桑感,“沧桑”不是“青春”。
  什么是“青春”?青春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它有一种浪漫,刚刚发育,生理起了变化,对生死爱恨懵懵懂懂,充满梦幻、忧伤、不确定,充满爱的渴望,也开始尝到人生的失落与幻灭之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好,但是缺少一样东西,就是《红楼梦》的“青春之歌”。对于刚刚发育,生理上正在变化,对性别刚有认识的青春时代,我们的文化传统始终没有深刻了解过、包容过、鼓励过。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记得,有一次贾宝玉躲在花树下读《西厢记》。林黛玉来了,就吓唬贾宝玉说,我去跟舅舅(贾政)讲,看不把你打死。《西厢记》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禁书”。明明是禁书,家里却有,青少年就偷着看。《西厢记》里的张生为了恋爱跳墙去私会情人,正是“青春”对“禁忌”的叛逆。
  年轻人的青春王国里,对情欲已经开始懂了。这个部分其实就是刚才提到的《红楼梦》里面私密的青春,它是非常迷人的。我们很少看到传统文化中有对青春的描述,青少年的爱恨纠缠,《红楼梦》写得这么真实。我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希望《红楼梦》能在年轻人的世界里重新活过来。
  摘自《蒋勋说红楼梦》(中信出版社)
其他文献
大概是初中一年级,放暑假回家,还没进家门,就感觉家里有着与往常不同的氛围与味道,甚至还在归家途中,我的心里就升腾起某种雀跃,觉得回到家之后会有什么新鲜事出现。进了家门,果真,外出很久的姐姐回来了,而且带来了惊世脱俗的表姐。  說惊世脱俗一点也不为过。表姐在我们乡下的那段日子,我们家简直成了方圆几十里最热闹之所在,因为“美”总归是吸引人的。那时候,姑娘们、小伙子、已婚男子、离异者统统有事没事在我家转
元宵节吃元宵,宋朝时就颇为盛行,不过当时不叫元宵而叫“浮圆子”,后来才改叫元宵的。中国各省大部分都吃元宵,可是名称做法就互有差异了。北方叫它元宵,南方有些地方叫汤圆,还有叫汤团、圆子的。南北叫的名称不同,方法也就两样。拿北平来说吧,不时不食是北平的老规矩,要到正月初七准备初八顺星上供才有元宵卖。  北平不像上海、南京、汉口有专卖元宵的店铺,而且附带宵夜小吃,北平的元宵都是饽饽铺、茶汤铺在铺子门前临
飛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苏童:有段时间,塞林格是我最痴迷的作家,我把能觅到的他的所有作品都读了。我无法解释我对他的这一份钟爱,也许是那种青春启迪和自由舒畅的语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因此把《麦田守望者》作为一种文学精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悖于学院式的模式类型,它对我的影响也区别于我当时阅读的《静静的顿河》,它直接渗入我的心灵和精神,而不是被经典所熏陶。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完全摆脱塞林格的阴影。我的一些短篇小说中可以看见这种柔弱的水
冬至阳生,一过冬至又是培养水仙花的时期,此刻培植花头,及至一元肇始献岁发春,则吴娃越艳、高雅婀娜、冷香宜人。  水仙是一种国际性的花卉,欧洲中部,地中海一带,亚洲的日本、中国都有出产。尤其欧洲的荷兰,对于球根花卉最感兴趣,培植也最得法,所以拥有球根花卉王国的雅誉。依据园艺专家们统计,每年冬天水仙花季,欧美各国的水仙花十之八九都是由荷兰供应的。日本不但气候适宜种植水仙,而他们对花卉园艺也为人乐道,所
小城,树叶,疤痕;列车,野草,铁门;冷酒,朝露,鬼神。你是依山而立岿然不动的失败信仰,我是顺风而来转瞬即逝的三流旅人。  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  小时候我觉得小镇的北门离南门实在是太远了,要是能去一趟城南,我就能兴奋一天;高中谈恋爱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个镇子怎么这么小,我和对象走到哪都能碰到我爸妈的熟人;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去了318川藏线,慢慢地我才明白:世界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大学我开始满
杨绛与钱锺书可遇不可求的旷世情缘被广为传颂,钱锺书给了杨绛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相识:两人一见钟情  1932年3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杨绛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幸运地结识了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锺书。当时钱锺书穿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  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钱锺书急切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东风有恨致玄都,吹破枝头玉,夜月梨花也相妒。  ——周文质《小桃红·咏桃》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梅尧臣《
继母拿起烧红的拨火棒,灼烫在孤女的脸上,因为她没有打扫干净灰烬。女孩去到母亲坟上,土里的母亲说:“一定是下雨了。不然就是下雪。否则就是今晚露水很重。”  “没有下雨,没有下雪,现在时间太早也没有露水。是我的眼泪落在你的坟上,母亲。”  亡母等待夜色来临,然后爬出坟墓进屋去。继母睡在羽毛床上,但烧伤的孩子睡在炉台灰烬里。亡母亲吻她,伤疤消失了,女孩醒来,亡母给她一件红洋装。  “我穿这件衣服时,正是
大运河在冷落中流过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它目睹了那几十年中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痛苦,也见识了一些崭新事物在它的身边次第崛起。  咸丰六年秋天,六十三岁的魏源离开兴化,沿古运河前往杭州。这是在一个苍老的季节里,一个老人向另一个老人的告别之旅。  是的,魏源老了,大运河也老了。三十年前他在陶澍幕中鼓吹海运时,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气是何等豪迈。如今,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秋天里,他又行进在这条因漕运终止而显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