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树下的童趣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时,我住在江汉平原网市镇预备堤小墩台。村里的桃树大多都很矮、很小,结出满树的桃子亦很小,但我们的胡妃奶奶在自家屋边种有一棵很大的桃树。每到春天,枝丫间开满了红红白白的花朵,还有一些半开的可爱花骨朵儿。从远处看,绚烂如同少女的红颜。
  胡妃奶奶说,这棵桃树苗是她在一堆瓦砾中发现的。似乎是因为有人吃了桃子,将桃核随手一扔,到了春天,它便发芽了,小小的植株歪歪扭扭地伸出瓦砾堆,在瓦砾狭小的缝隙中顽强地生长着。胡妃奶奶将它挖回来,种在了屋边,几年后就有二三米高了(桃木不值钱)。刮风下雨之时,胡妃奶奶生怕它会被风卷走,虽然一直摇晃,但在风平浪静之后,桃树依旧挺立在那里。
  我喜欢桃花。我听见村里的一个姓丁的读书人经常念一句古诗,“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我虽不懂其义,但觉得音调铿锵。桃花以一抹嫣红艳丽了整个春天,它那清新的丰姿美、绰约的韵律美和风中翩翩的舞蹈美,象征着人间的真善美和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桃花一般有四五个瓣儿,瓣呈淡粉色,具有曲线美。中间的丝蕊垂下来,还沾着花粉,那就是花蕊。这些精灵般的桃花一到春天便争奇斗艳,它们的风采千姿百态,有的在枝头一花独放,有的聚在一起,或正、或侧、或仰、或俯,就好像恋人在喁喁情话,有的又好像腼腆的少女。不必凑近,亦可闻到带有一丝甜味儿的香,那种清爽的气味使人欢欣。桃花开时,蜜蜂、蝴蝶闻风而动,蜂拥而至,它们嗡嗡叫着,打破了乡村的沉寂,也为乡村增添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乐趣。
  花朵的凋零给人的感觉总是凄美的。然而,人们欣赏花朵并不是欣赏它那凄美的昙花一现,也并不是欣赏它那落英缤纷的凋零,而是欣赏这凋零背后的新生。花朵用开花结果的逻辑履行着自己短暂而悲壮的使命,给枝头果实的蓬勃生长腾出生命的空间。这就是世间一切美丽的花朵与生俱来的奉献精神,也是人们欣赏花朵背后深层的原因。因此,一到夏天,绿色的桃叶间挂满了密密麻麻、硕大丰盈的红桃子,有的把树枝压弯了,有的熟透了还会掉下来。雨后,小水珠在桃叶间滚动、聚集,好似千颗万颗小珍珠在奔跑。
  我们一二十个孩子“呼啸而来”,围着桃树追逐嬉戏,四处是无忧无虑的笑声。这时,我们会搬来长凳子摘桃子。有一个小孩儿抱着树摇,但胡妃奶奶制止了他,说树不能摇,一搖便死了。但有几个桃子在高处,够不着,因此,我们只能干着急。
  记得有一次,我太心急,被桃枝戳破了皮,流了血,疼得清汪鬼叫,坐着像“兀斗”(木头人)。胡妃奶奶见状,便用布巾子蘸了一点儿煤油包裹伤口,拿出几个桃子给我,哄我开心,说:“吃了桃子便不疼了。”这次,因我个子高,就爬树上去了,而且坐到大枝丫上,两条腿垂下来悠悠乱晃。胡妃奶奶生怕我跌下来,仰着头看。不一会儿,便有了一篮子桃儿,有大的,有小的。胡妃奶奶会选些成熟的给我们吃。我们垂涎欲滴,根本不去洗一下,还谈什么削皮。随便在衣服上蹭几下,蹭掉桃皮上的茸毛(有时亦用手搓一下),便咬着吃,吃起来开心极了。胡妃奶奶比较讲究,还要在青缸里舀水洗桃,然后削了皮吃。我们每个人抓一个,吃得津津有味,连桃核都要舔一舔。胡妃奶奶看我们吃得急,大声说:“别噎着了,别噎着了,慢点儿吃,慢点儿吃。”我们却满不在乎,“咿咿唔唔”几声敷衍了事,口里还在嚼,桃汁便顺着嘴角淌了下来,手去抢篮子里的桃子。腮帮子鼓起来,“咔嚓、咔嚓”的清响伴随着蝉鸣甜蜜了整个仲夏。当然,不是每一个桃子都甘润,碰上那种酸得尿流的小桃子,我们还是舍不得扔掉,照样咬着牙,扮一副搞怪样儿吞吃下去。
  我们身边一些小一点儿的孩子也喜欢吃桃子。胡妃奶奶常常会毫不吝惜地拿两个桃子给他们吃。看着他们的馋样儿,奶奶忍不住露出豁牙的嘴大笑。我们看着他们萌萌的样子,也咯咯地笑。
  胡妃奶奶的桃树刚刚长起来的那年,结了不少桃子。我瞅着她不在家,踮起脚摘了几个大桃子,不知道放哪里好,于是塞到了荷包里,荷包鼓鼓囊囊的。我还想再摘几个桃子,突然听到有人在叫喊,好像是胡妃奶奶的声音。我连忙跑进对面的一户人家躲起来,心想:“千万不能被胡妑奶奶抓到,否则她会告诉我爸爸的,那样我会被打屁股的……”因为那时桃子还值点儿钱。有一次,我们偷桃,被举着竹篙子的胡妃奶奶驱赶。她是一双裹脚,跑起来趔趔趄趄,一跑便摔倒了,口里不住地骂骂咧咧。都是附近的狠伢子,她斗不过,便上门投(告状)人。家长自然不会给这些顽皮的孩子们好颜色看。
  我还在桃树下背过《三字经》、唐诗,尽管胡妃奶奶没有读过书,她听不懂,却喜欢听我背。有时候,我背一首就懒得再继续,把书一合想溜,她把我拉回来按在小凳子上,笑眯眯地小声说:“我跟你讲个交换条件,你背一首赏你一个桃子,背三首奖两个……”于是,我又大声背诵……
  有些农户在冬天会给自己的桃树剪枝(用谷草缠着过冬)、修整、松土,细致得很。这样的桃树结出的桃子很甜。对桃树不管不问的人家,自然没有好桃子吃了。有远见的人,或用镰刀割,或用篙子打下来,再把桃子用篮子一装,搞去卖掉。这样的桃子受欢迎,好卖,卖了再去买点儿盐、酱油。皮肤黝黑的老汉,还会用锯子锯下桃树枝子,用桃枝做牛鞭。弯如弓的粗桃枝还可以做成牛轭头,因这桃树枝干还是比较结实的。有的人家门外有一块地,扫干净了,将凉床子抬到远离柴垛堆、灰坑的地方,再拿几个桃子出来吃。大家伙儿听老人们讲《三国演义》《水浒传》,再说说附近的家长里短。不管是酸桃,还是甜桃,我都不嫌多,非要一顿吃个饱。吃完了,便在树下铺一块席子,有时趴着、有时躺着,看看连环画,快活极了。吃完了桃子,我经常站在胡妃奶奶的桃树下,盼望着来年……
  胡妃奶奶在五十年前已驾鹤西去了。但桃树还在,让我不禁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之慨叹。
  责任编辑:蒋建伟
  插图选自《外国黑白资料》
其他文献
下午放学回家,我背上娘放在门口的背篼,兴冲冲地朝汪家沟走去。  汪家沟,是寨子下的一条沟,离我家有一道山梁和一丘平坝。远远地,我看见娘弓腰驼背背着一大背红苕走在田埂上,娘的脸都快贴地面了。虽是大冷天,娘仍喘着粗气,脸上汗水如豆。我一路小跑,迫切地想帮娘一把,娘朝我打着手势,让我不要过田埂。我没有听娘的,奔跑时耳边响着风,冲到娘面前。娘正要骂我,看着我仰着头冲她笑,只好把话又憋了回去。娘把背篼放在了
期刊
一只鸟在生命临近尾声时,羽翅带有飞翔的轨迹,它像一道绚美的弧线,从蓝得快化掉的天空垂落,落在那个临时的家——一只纸盒上。白纸巾软软铺好,褶皱间的蓬松饱满,似乎暂缓了因雨天而产生的凉意。这个维持了不到两小时的临时居所,在它最后飞翔的一刻,能否留下丝毫痕迹?  无从判断一只鸟所掌握记忆的数量。窗外飘起的雨,似乎不是夏天的,像从小时候的深秋来寻我。四岁开始,我偶尔被上班的父母关在家里。翻画报、吃水果和大
期刊
这个周末,我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飘窗前,看云、喝茶、读书,手机早调至静音状态。  这时,放在一旁的手机,不停地发出震动声,我扭过头瞟了一眼,是陌生号码,也就没去管它。当第三遍震动时,我接听了电话,原来是老同学雪儿打来的。我有些激动,毕竟20多年没联系了。  我读初中时,我家离镇上差不多有20华里,必须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雪儿的家就住在镇上,自然不用住校,一日三餐都可以回家吃个热乎乎的饭菜。而我在校
期刊
浓雾让一切变得朦胧。山,房屋,还有人,躲进一片巨大的浓雾纱幔,不肯出来。慢慢前行,纱幔随着我脚步到达而散去,渐渐拖出一片空。这里海拔在2200米左右,深秋时节,高寒地带,早早进入了冬的模式,我紧了紧外衣,往前走。  我没有目的地走,走在这旷野。我在寻找,寻找记忆里的那个故事,那是什么样的故事,我也说不清楚。  浓雾渐渐散去,有了鸟的歌唱,那是独唱幽婉,重唱欢悦,合唱如梦幻的乐章,我陶醉在这悦耳美丽
期刊
“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嘀——嗒——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这个浸润了我们整个童年文化生活的“小喇叭”节目迄今回想起来,心中还是满溢着温馨和甜蜜。  当时,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着一个有线小喇叭,能把外面世界的很多新奇事情传到人们的耳朵里,这成为我们了解天下大事的唯一渠道,也几乎承包了男女老幼所有的文化娱乐项目。《小喇叭》这个曾经风靡全国的少儿广播节目就备受小朋友们的追捧和青睐,每当那熟
期刊
那年,中考落榜,回到了农村。这意味着在这块贫瘠之地,我将与父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彷徨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我,何去何从?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比任何人的心情都焦虑,她叨唠起来,要我去学一门手艺。尽管家徒四壁,甚至喝邻居喜酒的贺礼都是求人借的,哪有钱用在我拜师学技上。但母亲为了我的出路,居然悄悄去“卖血”。那天,天色已晚,母亲一踏人家门就晕倒在地,届天命之年的她为了儿子的生计而不顾自己的
期刊
程亭結婚了。  程亭结婚的时候没有通知我,我得到消息是在五年之后,她已经去了北京。  北京我并不陌生,二十年前,我和一位高中同学离开北京的那个夜晚,我们在天桥上待了很久,一人一罐啤酒,一直喝到月满西楼。后半夜的北京仍然车来人往,灯火通明。同学没有考到北京,他最终还是与心目中的圣地无缘。我又何尝不是?  后来,我被分配到西北某镇的一个小单位。单位人不多,女同事尤少,没过多久,便都混了个脸熟。程亭是大
期刊
也许因为人生滋味太清淡,人们总是在水里加上些东西,刺激味蕾,获得快感。  咖啡,茶,就这样参与到我的生活里,但我喝咖啡喝茶都不上瘾,觉得口渴了就喝白开水,觉得吃得油腻了就喝茶,觉得嘴里淡而无味就喝咖啡,生理需要大于精神需要,其实想想挺无趣的。后来是出版社约我写一本关于咖啡的书,我才翻阅图书了解咖啡的前世今生,也去了咖啡馆体验一下小资情调,拿铁、爱尔兰、卡布奇诺、意式咖啡、清咖啡,都试了口味。我最喜
期刊
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诸如吃、玩、穿。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遭到突如其来的打断,或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  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
期刊
1988年年末,我们一家三口离开生活了30多年的新疆,迁往湖北襄阳工作。  妻子打小在岳父母身边长大,从未出过远门,这一走就远隔几千里,大家都有些难分难舍。我这个当女婿的压力山大,能做的也只是叫妻子回家住几天,让亲人们在一起再多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动身那天清晨,天上飘着雪花,地面结着冰凌,曾经缠过小脚的岳母,不顾大家的劝阻,在妻子的搀扶下,挪着碎步一直把我们送到大路上。岳父母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