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人性的温情书写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山》通过对几代海外劳工生活秘史和悲苦命运的描写,刻画了中国普通民众在全球化进程中艰难前行的身影。张翎并未停留在宏大叙事的表层,而是摈弃某些熟悉的概念和口号,进入一种客观平实的人生书写。一群“金山客”和他们的女人的故事让小说生动而复杂,其中交织着无法言说的婆媳关系,还充盈着默默守候的朋友之义。
  关键词:张翎;《金山》;人性;小说
  
  2010年,在南昌举行的首届小说节上,笔者有幸见到了张翎本人。她浑身散发着细腻的女人味,平和、沉静而亲切。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此话果真不假。张翎的作品保持着一以贯之的风格,无论后台的背景如何波诡云谲、风云变幻,活跃在前台的始终是普通人的命运遭际、情感历程与心灵轨迹。人的追求、苦闷与困顿始终在纠结着读者的心,让人领略生的艰难与伟大、爱的执著与隐忍、情的苦痛和复杂。她的首部小说《望月》就体现着这种风格。她“将海外如火如荼的生活纳入陈年旧事般的娓娓道来之中”[1],从而消融了故事中大悲大喜的情绪,“超脱了新移民文学普遍的浮躁”[2],洋溢着一种舒缓、典雅的韵味,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公仲老师就曾以《语言的回归,历史的沉重》为题,为其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一书作序。公仲老师认为张翎“巧妙地找到了一个支点,把那百年沉重羽化为一曲曲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历史的沉重就这样被巧妙地用人间的善良与爱,稀释、溶化成了一樽香醇的百年陈酒”[3]。这种风格在《金山》中依旧延续着,尽管作者的创作路向已经发生了转变与飞跃。《金山》反映了“猪仔”华工百年沉痛沧桑的历史,作者一方面以她厚重的笔力把这段血泪史刻写得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另一方面,她也以其独特的细腻笔触把“金山的男人”和“碉楼里的女人”刻写得生动饱满、感人至深。
  
  一、似冷实暖的婆媳之情
  
  《金山》中婆婆麦氏和媳妇六指的关系是充满暗礁的。麦氏年轻失夫,与儿子阿法相依为命。后阿法远走金山,用血泪和汗水换来了方家的产业,成了方家的顶梁柱。儿子成了麦氏的唯一依靠,她也以为自己可以一直掌控儿子。后来儿子要娶亲了,却不要早已定下亲的司徒家的女儿,而看中了本村文雅识字的六指。麦氏认为六指有不吉祥的“六指”,因此执意不允,只松口说可以做妾。这个关键时刻,六指爆发出惊人的胆量与毅力——她用切猪草的刀砍下了自己的第六根指头,结果毒火攻心,命悬一线。阿法闻讯色变,决意启程回金山。这一刻,麦氏惶恐了,她感觉自己正在失去儿子。儿子掌握着一家人的命运,若丢了儿子的心,也就丢了一家人的命运。她妥协了。这样,顽强活过来的六指嫁到了方家。而婆媳间致命的梁子也在这个时候结下了。麦氏一腔怒火不能对儿子发,便全部转移到了六指身上,等待适时爆发。通过作者细腻传神的描述“婆婆平素硬得像被木屐踩过无数次的泥地”[4],可以看出麦氏对六指的那种冰冷态度。阿法回乡探亲,攒足了人头税的款数,本打算带六指和儿子锦山一块儿去金山,由于麦氏阻挠未能成行。麦氏反倒要六指让阿法纳妾。六指是个孝顺而贤惠的媳妇,面对婆婆的挑剔与指责,她没有据理反驳、顶撞,避免了婆媳战争的爆发。
  如果不是一桩意外打破了这种平静,日子还将不咸不淡地继续下去。激烈的矛盾爆发在六指和小儿子锦河被土匪劫走又被赎回来之后。麦氏怀疑六指早已失身于土匪,并当众质问六指:“说谁和你是一家人?你从朱四那里回来,你还敢说自己是方家的人?”这对六指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挣开麦氏的手,觉得地在她脚下裂开一条缝,那条缝载着她一寸寸越来越低地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泥尘里”[5]。在一个女性把贞洁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年代,她要当众面对别人的质疑与打击,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毫无出路的困境,她没有歇斯底里,没有与婆婆针锋相对,更没有自寻死路。她再一次选择以自残的方式来救赎自己。麦氏大口吐血,危在旦夕,六指忍痛剜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炖汤救回了麦氏的性命。“六指举着刀,闭着眼睛剜了下去——朝自己的腿上。这一次她并没有感觉到痛,她只觉得有些麻木,如蚂蚁一般地爬满了全身,她试着挪动了一下腿,腿纹丝不动,仿佛已经从她身上脱落。”六指是强悍的,更是善良的,她以悲剧性的方式救回了婆婆的命,也挽回了婆婆的心。麦氏听说了六指剜肉之事后,“怔怔地靠在床头板上,很久,很久,一动不动”。婆媳之间的僵冰开始打破,暖流暗涌。当阿法再次回乡探亲时,麦氏走进六指的房间,塞给她干净的裹脚布,让她垫在鞋里,从而不显得一只脚高一只脚低。这个细节透露出麦氏对六指的疼惜和爱护。“六指觉得有一股温软,从心尖渐渐涌上来,一路涌到了眼睛,化作了一汪水。”
  麦氏生命中最后一滴油,熬了很久才渐渐熄灭,六指用她数十年的青春侍奉了麦氏到终老,也快把自己生命灯里的油熬得见了底。六指这个媳妇形象是很有震撼力的。她身上既体现了传统的美德,又具有现代人的坚强个性与独立意识。她用真情感化婆婆,虽然悲怆沉痛,却依然流露出别样的温暖,这种人性的美德深深感动着我们。
  
  二、隐忍坚韧的夫妻之爱
  
  《金山》的叙述模式很独特,三条线索同时展开。金山的生活和开平自勉乡的生活是两条主线,艾米·史密斯寻访旧迹是串联故事的副线。张翎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开平是金山客的家园和梦所在的地方。没有家园,也就不会有跋山涉水到金山寻梦的人。把家园从金山梦中剥离开去,这个梦就只剩下了空架子。没有故乡的守望和期盼,他乡的筚路蓝缕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没有开平的金山,是一座空山。”[6]阿法和六指是众多金山客和留守女人的代表。所不同的是,他们略通文墨,可以书信传情,也为读者打开了解读这种隐忍之爱的窗口。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爱慕,自由结合,甚至还经过了与母亲的斗争。新婚是快乐的,阿法在新婚之夜对六指发誓:“六指,我对天公起誓,今生一定和你,在金山团聚。”为了这张去金山的船票,六指苦苦守候了一生。婚后五十年间,阿法总共才回来了两趟。第二次回乡是在1913年,距离第一次回乡已经十三年。这十三年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无人知晓他们是如何耐过煎熬的。两人团聚之夜,“阿法觉得六指的身体如一团火。那团火紧紧地贴着他烧着,灼得他的身子他的手指嗤嗤生响。阿法觉出了六指不曾有过的癫狂”。作者含蓄地道尽了这对夫妻的相思离别之苦。本来他1990年回乡是打算带六指和儿子锦山过埠的,但因麦氏阻挠未能成行。“一头是妈,一头是媳妇。他哪一头也舍不得。他知道的他的唯一指望,是等阿妈的百年之后。可是他不知道百年有多长。也许是一载,也许是五载,也许是十载、二十载。也许他的百年会赶在阿妈的百年之前。也许阿妈的百年之后,六指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妪。他和六指的好时光,注定了只能见缝插针地放置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百年之间那个狭窄的空间里。”好不容易等到麦氏的百年之后,却又由于时运不济、战乱不断,六指的金山梦彻底破碎,再也没能实现。1913年至1945年阿法去世,夫妻俩再也没能见上一面。晃悠悠数十载,夫妻俩除了两次团聚,就只剩下八封书信。但他们相爱了一辈子,惦记了一辈子。阿法孤身一人在金山,完全可以买个妾侍,但他“不说娶,也不说不娶”,只是“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地拖着”。而六指一人独守乡间,赡养婆婆,抚育幼小,看守家业。最令人心酸的一个情节是1915年,六指完全可以和爱人在金山团聚,盼了二十一年的愿望转眼就可实现。但她放弃了,她心疼年岁已老的丈夫,毅然决定让小儿子锦河过去帮助操持家业。
  莫言在为张翎的《交错的彼岸》作序时,曾说到:“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7]张翎的语言确有这种魅力。新婚时,当六指从阿法手中接过钥匙时,“她的手轻轻地颤了一颤,心底里涌上了一丝凄惶,一丝温润。凄惶是因为她把自己弄丢了。从今往后,她就是一个零碎不成团的人了。温润是因为她虽然把齐全的自己弄丢了,可是她也会捡回来一些她先前不曾拥有过的东西”。寥寥几笔,新婚女子满心欢喜又惶惑无主的心情跃然纸上。当麦氏要六指让阿法纳妾,六指“心里却像有千百只蚂蚁蠕爬着,十分毛躁。有几分喜,喜的是毕竟知道了阿法的心意。也有几分忧,忧的是不知道阿法在那头是如何过那些凄苦日子的”。女人的小心思加上善解人意是如此的可爱,她既不是悍妇,也不是圣女,只是一个普普通通、感情正常丰富的女人。当她被人劫走又被赎回来之后,她觉得“方家的宅院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房间里都有一些嘁嘁嘈嘈的声响,可是只要她一走进那些房间,这些嘁嘁嘈嘈的声音就会戛然而止,世界陷入一片万劫不复的沉默”。我们可以想象六指背负着多么巨大的精神压力,而这委屈又无处可诉,无人会听。她面临的是一种极端尴尬难堪的处境。后来当她听说阿法在外头接济一个戏子时,她“只觉得天上的日头咚地一声砸到了地上,砸得地颤颤地抖,也砸得她的心碎成了许多许多个瓣”。一个女人一直在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却等来了这么一个消息,她心中的气愤、绝望是可想而知的。张翎总是用她那独特的比喻把爱情和婚姻中的女人细微复杂的心思描写得细腻、耐人寻味。
  
  三、默默守候的朋友之义
  
  小说中耐人寻味的是六指和墨斗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虽然名为主仆关系,六指是明主,墨斗是义仆,但事实上存在着更多复杂的关系。这不是说他们有不堪的关系,只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着更多的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无疑,墨斗是被六指吸引着的。麦氏吩咐墨斗陪六指去学堂,墨斗的回话“干瘪瘪地全无水分,水分都藏在墨斗的眼角眉梢里了”。一路上,“太太身子一动,那坠子就在耳边叮当作响。墨斗觉得那声响一下一下地把自己敲得分了心,呼吸就有些磕磕绊绊起来”。但囿于时代道德规范以及他们之间主仆关系的现实制约,六指和墨斗始终没有在感情问题上越雷池一步。相反,墨斗一直在默默守护着六指,保护她不受伤害。当六指被绑匪劫持后,墨斗只身一人赎回了墨斗母子。当六指受到老太太的怀疑和责难,墨斗冲上前去想解释,虽被六指拦下来,但“从那天以后,墨斗见了六指,脖子梗梗的,像要打斗的鸡公”。后来,为了证明六指的清白,他写信给阿法,把真相告诉了他。后来抗战爆发,世道混乱,墨斗又誓死保护一家人的安危,他说“我墨斗无论如何都不会丢下你不管的”。他们的交往建立在精神相通的基础上,可以说他们的情谊超脱了一般的男女之爱,而显得高尚纯洁。六指只会在墨斗面前掉眼泪,因为她知道他懂她。六指心想“这世道之大如此,病痛患难的时候,愿意守着她跟着她一道死的,竟不是那个跟她换过龙凤帖拜过天地神明的人”,这正是他们深厚友谊的真实写照。六指并没有把墨斗当下人,甚至有时还把他当现实的依靠,而墨斗一直在为她、为这个家默默付出,数十载的交往使他们可以像朋友一样互相依靠。最后,由于环境的特殊,墨斗用最残忍也最不忍的方式捍卫了一家人的尊严。
  
  注释:
  [1][2] 刘云:《爱的协奏曲——评张翎的〈望月〉》,《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3期。
  [3] 陈公仲:《语言的回归,历史的沉重——读张翎的〈邮购新娘〉》,《多维时报》2005年3月4日。
  [4][5] [加]张翎:《金山》,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第173页。
  [6] 《张翎:〈金山〉是“一次笨拙的书写”》, 燕赵都市网(http://book.yzdsb.com.cn/system/2010/04/11/010437695.shtml),2010年4月11日。
  [7] 莫言:《写作就是回故乡——〈交错的彼岸〉(代序)》,[加]张翎《交错的彼岸》,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我热爱落日下的  申家沟是纯金的,麦草是纯金的  流淌的水是纯金的  有触手可及的风马旗,羊群扎堆树上的苦楝子  风一吹,就掉进深不可测的喉咙  远方静霎。是一无所有的  蓝,落入我的头盖骨酒杯在倾斜或平坦的屋檐下  宜醉,或不醉。我的笔是戟,体内的神  穿越每一颗谷粒,收割余晖和盐  收割谷底晃动的  小阿妹,是四月柔软的钉子  藏起尖锐的部分,一开口就脸红  一笑就冒出几叶清荷  我就幸福,在
期刊
摘要:青春,是文学不老的话题和风景线。本文通过对席慕蓉《青春之一》这首诗的解读,发掘时间的本质和意义,揭示时间与青春的联系以及青春的特征。  关键词:青春;诗歌;席慕蓉    提及“青春”这个语词,我们不禁会联想到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流水意象。这种意象最为直观和形象地传达出时间流向的单维性和连续性。因此,流水的东逝常被用来象征年华的一去不复返,青春的有限性主要在时间中流露出来。这倒让笔者想起普鲁斯特的
期刊
摘要: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仅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叩开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其中短篇小说创作也是异彩纷呈。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读者对他的了解过于片面,只知道他是《百年孤独》的作者。对于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大师,颇有必要对他的小说创作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研究。故此,本文拟从整体上理出一条贯穿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主线,并大体上概括出涵盖其大部分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孔
期刊
摘要:孔孚是中国新山水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短小精美,气韵生动,读来给人深深地美感享受。但他的诗中更深层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与体会。借山水之美,借山水之灵气,寄喻自我对繁华社会中保持乐观与超然心境的期许。  关键词:孔孚;山水诗;宁静    孔孚是中国新山水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曾在海内外产生过广泛影响,《美洲华侨日报》称他为“当今中国诗坛上新山水诗派的祭酒”。他为现当代诗坛留下了第一部玲珑精美的新山水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丰子恺先生分别于1934年与1938年所作的同名散文《劳者自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读文本,分析两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不同风格——“淡”与“刚”,并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艺术风格实则是一脉相承,相辅相继的。丰子恺先生本身的淡定、淡泊的气质与他刚直的秉性是并不矛盾的。  关键词:丰子恺;劳者自歌;“淡”;“刚”    海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君子”形象历来被人们称道。在古代社会,“君子”一词主要用来指称贵族阶级。儒家作为百家争鸣时期最为显著的一派,它所倡导的“君子”德行修养被广泛认同。如此,“君子”一词也逐渐演化为一切道德高尚的人的统称。《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君子”的道德修养的显性特征是“温文尔雅”,而隐性特征则是“善”和“厚”。  关键词:君子;来源;“善”;“厚”    《
期刊
明天我就要到水星上去定居了  可是癌症还没有被攻克  明天我就会拥有一枚  指头大的子弹  可以毁灭整个镂空的地球  可是癌症还是没有被攻克  这是全人类最大的悲哀  也给我的家庭出了道难题  2001年2月初7我的父亲  死于肺癌享年54岁  有消息报道再过6年  人类就可以征服癌症  我于是买回一口冰棺  将我父亲的遗体盛敛  待到癌症攻克的那天  好让他完整无缺地复活过来  可是明天我就要到
期刊
《春雪》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超长篇小说《丰饶之海》的第一部。这部小说描写了侯爵之子松枝清显和伯爵之女绫仓聪子之间的悲恋,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被称作“绘卷[1]风格的王朝文学的再现”。[2]本文选取了这部小说的唐月梅和郑民钦两个版本的中文译本,通过这两个版本之间的比较,探讨日本文学作品在翻译成中文时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翻译被定义成将源语言的文本用在意义上
期刊
摘要:继《红颜》《苹果》之后,导演李玉带来了新的作品《观音山》,影片在关注女性命运归宿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信仰、生死的真谛。生活是多元的,有爱有无奈,有心结,也有释怀,有死亡也有感动。在情感的海洋里,青春的流浪亦在两代人的磨合中成熟起来。  关键词:人文关怀;青春;女性    电影世界的艺术魅力,根本就在于对人的丰富情感的表现。“探析情感世界的秘密,是艺术永不衰竭的源泉。”[1]近年来,中国电影对于
期刊
摘要: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在剧情改编的角度上对原著没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但在人性刻画的层面却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总的来说,其仍是一部带有传统中国古装片风格的影片。  关键词:《赵氏孤儿》;剧情;人性;影调    2010年12月4日公映的电影《赵氏孤儿》改编自中国古典戏剧《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大夫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影片故事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