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的嬗变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7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替身”,本意是代替别人的人。比如,在文艺演出中代人表演某些动作的,叫“替身演员”;在体育竞赛中,有一些准备接替主力队员的运动员,叫“替补队员”;有些重要人物的保卫工作,常选用面貌身体特征与其相似者,在必要场合出现,以遮人耳目,转移视线,称之为“某要人的替身”;还有代人受过、受罪、受害之人,被称之为“替罪羊”“替死鬼”,等等。这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普遍存在,今后也不会消失,许多是必要的、正当的、无可厚非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当下某些时候,“替身”已远远不同于以往,范围大大扩展,品种花样翻新,令人眼花缭乱了,是非对错难辨了,有些“创新”变种实在不敢恭维。比如,考试的“枪手”。虽然自古有之,但现在其“阵地”擴大了,手段高科技化了,行为组织化了。有的地区“枪手”已成群结队,产生了“行业中介”“押题团队”,配备了微型传声器,用上了联络密码等设施,甚至买通监考人员,内外勾连,声称“你只要交钱,我们就能搞定”。类似情况还有游荡于医院门内外的“号贩子”,曾一度形成团伙、“号霸”以至黑社会。冒充高干、军官、富商的骗子,骗财、骗物、骗色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最近又冒出一个“替身”新品种,名曰“体检代理”。他们不是职工有组织按规定进行身体检查的有资质的医疗服务部门,而是由日益繁多的就学、求职、出国以至办理各种证件需要健康证明而催生的一批掮客,现已形成了有广告宣传、公司代理、职业人员联结的产业链。有一段时期在网络上,只要搜索“代人体检”,就会出现多家网站声称能提供“全国各地出国代体检”“公务员体检代理”“入职体检代替”等信息,而且还有“一条龙服务”“确保100%合格通过”“保你轻松过关”等广告语。有人说,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必然产生的现象,掮客们抓住了商机。有一定道理,但欺骗是不可持续的,不仅会败坏社会风气,时间久了必定生乱。
  更应警觉的是,在近几年公布的领导干部履历中,常常看到“在职研究生毕业”“在职博士、硕士”等头衔。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中,确实有不少同志联系工作实际,刻苦读书学习,专业知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各级党校也有计划办了脱产两年以上的干部培训班,使不少干部获得了较高职称。但在职获得高学位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靠自身努力,而是以权力为后盾,靠秘书,靠部下,靠师友,靠关系,也就是靠“替身”获得的。如果认真追查一下,露馅、出丑的肯定不是个别人。有一首社会流传的顺口溜,照录如下:“官也照样当,事也照常办,论文找人写,书也不必看,只要有权、有钱、有关系,博士帽会轻轻松松戴头上。”它揭露的就是变味变质的“替身”现象。■
  梅源荐自《北京日报》2017年3月28日
其他文献
今天,大家对于教育问题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很糟糕。我认为这要一分为二来看的,中国的教相当好,但中国的育相当不够,教和育是两个概念。  其实,作为老师而言,让学生一辈子最容易记住你的,是从音乐、美术、体育里面告诉过他做人的道理。现在的孩子读书很好,但是做人的道理各方面差了很多。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可以勤奋、努力学习的,但是文化是玩出来的,现在孩子玩的时间实在太少,我们老师玩的时间也很少。如果重新
期刊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有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红楼梦》作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定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众说纷纭莫一衷。喜怒哀乐皆由我,取意参差各西东。我就从中读出了刺贪劝廉的味道。  第二回中,当了不到一年知府老爷便被革职的贾雨村,因“身
期刊
如今,有不少人提倡快乐学习、快乐阅读。这有沒有错呢?也没有错,但是过于片面。如果学习、阅读的过程都是快乐的,那人人将来都可以做伟人,都可以做科学家。请不要忘记一句话:科学之门就是地狱之门!你以为做科学研究那么简单吗?选择这条道路,就像打开了地狱之门。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崎岖山路上前行,注定不那么容易,也不要幻想
期刊
1999年,有一本书风靡,书名是《格调》,副标题是“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这本书谈的是美国社会的阶层问题,认为造成阶层差异的,不只是收入水平,更是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这本书出版之后,不少人把它当作生活方式的指南。比如《格调》中提到,平民阶层最喜欢穿带着大logo的衣服,还喜欢戴棒球帽,平民阶层的家里,电视总摆在很显眼的位置。在生活方式上有所追求的人,看了这些描写,就会反着来。  一转眼20年过去了
期刊
最近,北京某医生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位血管病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术前被告知大约需要放置4个支架。手术中,医生发现病情比预估的复杂,决定再加一个支架。听到医生的讨论,处于局麻状态的病人突然说:“大夫,求求您别放了,我只有4个支架的钱。”医生一惊,没想到患者在默默数着支架。于是,他安慰患者说:“不必担心费用,另外一个支架的钱由我们垫付,啥时有钱啥时还。”  一个支架,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
期刊
前不久,一位市委书记在大会上痛批一些干部还存在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等问题,并斥之为“新衙门作风”,引发热议和共鸣。  作风彰显形象,作风成就事业。党员干部的作风,折射工作态度乃至品行人格。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近年来,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员干部不断扫除作风之垢,涤荡“四风
期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
期刊
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样天真地看世界。我的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  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什么都不要对他解说。他一个是听不懂,还有一个是他会厌烦。就让他自己看,
期刊
讀史时常感困惑,为什么历史上不少坚守正道的人常常不能得志、难以善终,而一些醉心名利、没有操守的人,反倒顺风顺水?  比如屈原,他一生忠君爱民、正道直行,为了楚国的强大竭忠尽智、九死不悔,却连遭谗言陷害,被楚王疏远流放,最终心灰意冷投江而死;而公子兰、靳尚等人,阿谀奉承、奸佞卖国,却备受宠信重用。再如公子扶苏,他性情仁厚、素有贤名,却因政见而被秦始皇贬黜,后又遭胡亥、赵高等人陷害,守着忠孝之道自杀身
期刊
1982年夏天,在烟台主持全国鲁迅研究讲习班,聘请钱谷融先生讲课。课后他亲口对我说:“以后我不再写了。”  我不觉一惊,钱先生当时不过64岁,正当创作盛年,大家都盼望看到他的新作,怎么“不再写”了呢?  后来逐渐明白钱先生所说的“不再写”,其实是寻常人难以做到的。如钱先生自己所慨叹的:“做散淡的人,当然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名利面前,有几个人真能漠然处之,抱‘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态度?这真是谈何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