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格调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有一本书风靡,书名是《格调》,副标题是“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这本书谈的是美国社会的阶层问题,认为造成阶层差异的,不只是收入水平,更是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这本书出版之后,不少人把它当作生活方式的指南。比如《格调》中提到,平民阶层最喜欢穿带着大logo的衣服,还喜欢戴棒球帽,平民阶层的家里,电视总摆在很显眼的位置。在生活方式上有所追求的人,看了这些描写,就会反着来。
  一转眼20年过去了,格调这个词如今很少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费升级、生活美学这些词。最近机缘巧合,我重读了一次《格调》,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以前没有注意。
  比如作者给中上层人士画像,说他们喜欢搞家宴。中上层人士是平民及中产阶层的榜样,一个很重要的等级标志是非常好客,喜欢在家里聚会。作者说,家宴是表明你属于哪个阶层的重要舞台,当你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时,他们就变成了观众,而你的职责就是给他们留下好印象,体现出一定的阶层优越感。一般来说,上层人士的起居室里都是硬木地板,有手工的东方地毯,而且是越旧的地毯越有档次。他们还喜欢有质感的家具。我们这里总有些商家卖波斯地毯、卖丹麦的中古家具,这算是瞄准了中产阶层及中上阶层的趣味。
  美国不像英国,没有世袭的等级和封爵制度,所以大学体系就成为培养人们势利观念的一种社会等级机制,一个人一路都在名校,就自带巨大的光环。所以在美国,各种大学排行榜比较有市场,对一所大学做出什么样的评价都会引起广泛的讨论。不过,随着大学毕业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精英教育的范畴下探到高中阶段,有一本《地区评级年鉴》里这样评价一所中学:“高中毕业的大多数学生都能上大学,这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是,他们被哪些大学接受了?是一流大学还是那种入学要求很低的普通大学。”实际上,美国的大学有一个升级和扩张的过程,学校升级为学院,学院升级为大学,高等教育变得比较浮夸。
  形迹可疑的野鸡大学增多,名校的价值就越大,名校和普通大学就会被区别看待,而一些收费昂贵的预科学校也成为重要的阶级符号。美国教育的这种状况实际上也波及到我们的留学,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美国上大学,那些雄心勃勃的父母,目光紧盯着常青藤大学,把孩子送进那些寄宿的私立高中,期待孩子进入美国名校,这样他未来才有更大的机会跻身于上流社会。
  福塞尔在《格调》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描述了平民化趋势,他说,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每一样东西都趋于平民化,重要的征兆就是超级畅销书、意在吸引每个人的电影以及购物城。作者说,那些习惯于阅读文字的读者群正在消亡。原来的国家图书奖由学界的人士来评定,但它逐渐被美国图书奖取而代之,后者由出版商、编辑、广告商、销售人员和書店雇员来评定,他们看重的不是书的质量,而是书的流行程度和市场潜力。他说,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从文化角度看却是一个大灾难,这说明,大众捣碎了他周围一切与众不同,一切优秀、独特和经典的东西。
  这本《格调》虽然是一本大众读物,但作者福塞尔还是站在精英立场上的。这本书是1980年代在美国出版的,那时候互联网这种革命性的媒介还没有出现,否则,福塞尔先生会有更大的篇幅来论述平民化趋势。
其他文献
有商家向路人發放美容券、养生券、美发卡等代金券,以“免费体验”“首次不花钱”为幌子吸引消费者。然而到店体验时,商家却编造顾客身体存在疾病先兆、处于亚健康状态等名堂,诱导顾客购买产品和服务,甚至存在强制消费现象,令人防不胜防。这正是:  免费为名设机关,  花言巧语把钱赚。  天上馅饼莫轻信,  不让商家有空钻。
期刊
括号一般是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使用的符号,这种注释是位于正文中间的夹注。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但现实中,括号却成了一种情结,不同括号的用法,有着不同的味道。  近期,中山大学学生会的干部任免名单引发网友热议。这份长达200人的名单里,按照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分成三个层级,各种名目的“官位”一一呈现。引人注目的是,多个副职特地用括号标明了“正部长级”,还有一
期刊
我的家乡,号称“中国第一侨乡”,近200年间,出洋者众。在以落叶归根为主流的年代,海外归来的乡亲,无论“衣锦”与否,面子是不能丢的。于是,有关他们呼朋引类上茶楼,吃虾饺、烧卖、肠粉、蛋挞后的最后一道手续———埋单时的逸闻颇多。大半个世纪前的茶楼,会账不凭单,客人离座,往柜台方向走去时,堂倌一边清点空碟一边吆喝:“开来!”以提醒掌柜的注意。随即,堂倌以高出鼎沸人声八度的嗓门报出数额,用的是业内切口:
期刊
缶翁吴昌硕晚年和戏曲名家多有交集。缶翁八十寿辰时,拜其为师学画的梨园名宿梅兰芳、荀慧生等,都想为他演戏祝寿。荀慧生自报一出开锣戏《麻姑献寿》,再请缶翁各点梅、荀一出戏。吴昌硕说:今天我不点你们的拿手好戏,而要兰芳唱慧生的戏,演一出《拾玉镯》;要慧生唱兰芳的戏,演一出《审头刺汤》。两大名伶虽感意外,却也欣然从命。当晚,各自演出缶翁所点剧目,效果出乎意外地好。剧终,缶翁对梅、荀二位莞尔笑曰:“生能出新
期刊
传统文化主题夏令营,历史学习体验营,博物馆深度研学……如今,游学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端”。但据调查,不少游学项目鱼龙混杂。有的靠网上内容拼凑讲解词,有的随便应付之后就让学生自行参观,还有的甚至拿免费资源作为收费内容,等等,需要家长仔细鉴别。  這正是:  价目随意定,  游学挂虚名。  忽悠误子弟,  家长当警醒。
期刊
古漪园的莲,真是美轮美奂。不仅美,每一种还都配上一个别致的名字。比如瑞秋,花的周围是一圈白色花瓣,托住中间一团嫩黄的花蕊,清丽端庄,莲叶却是红褐色的。犹如美剧《老友记》中的瑞秋,很可爱,从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大小姐到职场白领,变得成熟坚韧,什么都压不垮。火狐,应是妩媚妖娆的女子,紫色的纤细的花瓣层层叠叠,开得坦诚、彻底,如箭在弦上,根根作发射状。它的莲叶更冲击人的视角,竟是绿色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组成,别
期刊
对于我们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不相信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比如对独生子女,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出现在一个国家。而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
期刊
今天,大家对于教育问题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很糟糕。我认为这要一分为二来看的,中国的教相当好,但中国的育相当不够,教和育是两个概念。  其实,作为老师而言,让学生一辈子最容易记住你的,是从音乐、美术、体育里面告诉过他做人的道理。现在的孩子读书很好,但是做人的道理各方面差了很多。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可以勤奋、努力学习的,但是文化是玩出来的,现在孩子玩的时间实在太少,我们老师玩的时间也很少。如果重新
期刊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有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红楼梦》作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定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众说纷纭莫一衷。喜怒哀乐皆由我,取意参差各西东。我就从中读出了刺贪劝廉的味道。  第二回中,当了不到一年知府老爷便被革职的贾雨村,因“身
期刊
如今,有不少人提倡快乐学习、快乐阅读。这有沒有错呢?也没有错,但是过于片面。如果学习、阅读的过程都是快乐的,那人人将来都可以做伟人,都可以做科学家。请不要忘记一句话:科学之门就是地狱之门!你以为做科学研究那么简单吗?选择这条道路,就像打开了地狱之门。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崎岖山路上前行,注定不那么容易,也不要幻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