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方程学习不等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liguo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79-02
  课上,我们经常讲数学学习要讲究方法,举一反三、数形结合、化归、转换等等。在八下数学的教材中中,我强烈地感受到“类比思想”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类比学习的意义、在教学中怎样类比学习、类比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1类比学习的意义
  学习,如果知道从哪里学起,那就成功了一半。类比的定义是类比是依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推出它们存在其它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思维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在科学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著名科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把天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做类比而发现的;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把植物的自花受精与人类的近亲结婚相类比,从而发现了自己子女体弱多病的原因。我认为数学学习中的类比就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联想到已经学习过得知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新的问题。即
  新知识联想已有知识类比新知识
  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习惯的。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我们的新知识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类比进行学习,既能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也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类比方程,学习不等式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可以类比的知识与方法.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之间的学习思维的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解法类比,分式概念、计算与分数概念、计算的类比等等.我就以北师大版八下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例说说自己对类比学习的理解。
  2.1概念上的类比学习:首先是概念的类比学习。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要素,是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如果孤立地去理解与记忆这些概念,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负担。利用类比学习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表1
  从这样一组概念对比中,我们能很快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和等式的基本性质有所区别,这点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理解和认识。相同点我们可以利用以前的概念进行迁移很快学习,而不同的地方就成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也把知识进行了有效的重组,对同学们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2.2学习过程中的类比学习:我们知道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是非常类似的。我们不防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问题来引发同学的思考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师:2x+1=5,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
  生:x=2
  师:正确。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要把方程化成x=a的形式;那解不等式要把不等式化成什么形式呢?
  生:x<2等形式。
  师:联想解方程的方法,请同学思考怎样解这个不等式5x<4x-6?
  生:给3-5分钟时间思考,计算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来分享一下解不等式的方法。
  在学生讲解过程的时候老师在适当的时候追问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习起来更加自然、轻松。
  2.3思维方式上的类比学习:在学习概念和解题方法上进行类比,我觉得在思维方式上也能进行类比。比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不等式的解集看似不相关的内容,但它们都渗透了数形结合;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在图像上却可以看做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与解二元方程都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转化成规则图形,而解二元方程则是转化成一元方程……
  3类比学习不是生搬硬套
  类比是把相似的问题联系起来,用已有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这其中也应包含了严密的推理和论证;但并不是不假思索的把相似的问题看成是相同的问题,不加以论证和思考。还是以不等式的性质3作为例子。等式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那不等式是否也成立呢?不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只是看问题的表面形式,生搬硬套,就会出错了。
  所以在类比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寻找形式上的相似点,更要寻找本质上的相似点既要注意问题的共性,又要注意问题的个性.对学生在类比过程产生的想法,能确定正误的要及时评价,不能确定的要给予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重新去研究.同时也要善待错误、用好错误,要反思错误、变错为宝,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类比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物以类聚 试谈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百度文库.
  [2]加侬,柯蕾.《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早期绘本阅读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他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在看、听、说的过程中丰富幼儿阅读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不具备对文字的认知能力,对图画书中的画面也不能完全理解,大多数时候还是要靠教师和成人的引导完成阅读。所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阅读活动是达到阅读有效性、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快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39-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养成随时写,经常写摘录笔记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把阅读当做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
期刊
【摘要】在日常课堂中,教师主要采用提问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提问技巧,本文将剖析高中课堂提问现状,并提供一些高中学提问策略,希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课堂提问;启发性;开发性;爱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04-02  教学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创造性劳动,它是通过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维持
期刊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实现高效教学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我从三方面谈谈运用导学案践行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21-0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要由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
期刊
【摘要】学校应该成为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应该在学校有所呈现,让所有的学生找到他最热爱的、最钟情的、最能够施展才华的方向。基于学生成长背景、学习现状的“大阅读课程一体化整合”,必定彰显九义教育的独特优势。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个性培养、立足大脑学习力提升,从大阅读的有效性,大阅读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优越性,阅读历程决定学生的成长效益、学习力提升等维度体现大阅读必将照亮一盏明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学习,阐述在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浅谈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关键词】阅读技巧;阅读能力;英语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45-01  初中的“阅读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将通过我对英语课程改革标准和教学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7-02  通过几年的高中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表现,对高中生如何学好数学有了一些体会,觉得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在思维水平上,高中数学具有概念的抽象性、论证的逻辑性、解法的灵活性、应用的广泛性;在教学上,高中教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推崇严格的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66-02  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定性是“学”而不是“教”,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生成建构呢?下面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找规律)的学习内容为例,谈谈如何创设以“学”为本的“生”动课堂。  1晤: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个男、女生快速记忆PK赛,怎么样?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62-0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地理教材中提到土地利用变化能反映城市化的变化,这是土地利用变化与人文地理的关系,那么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土壤方面有什么影响?本文通过课外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影响。本文通过对本底条件基本一致的天然林、杉木人工林、竹林、果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76-01  案例背景: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求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