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中学语文教材对生命教育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本着“以人为本,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宗旨,关注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因此语文教学也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
二、中学语文教材从哪些方面关注了生命教育
(1)生命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生命”的解释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通过新陈代谢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生命不仅有自然的、生理上的生命,更有社会的、精神方面的内涵。所以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人教版初中八下,如相同,以下将省去“人教版初中”的字样)强调的不是生理上的生命,而是接触外界,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生命。莎莉文老师的伟大也在于重塑了海伦·凯勒精神层面上的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种群的延续,是关爱他人的生命。杏林子在《生命生命》里说:“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生命是心脏的跳动,这是生理上的、物质的,是一切一切的开始。没有它,行不通;糟蹋它,不可取。生命是宝贵的,请珍惜生命。
(2)热爱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轻视生命意义的人枉称为人。司马迁《报任安书》(苏教版必修五)中,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毅然选择生,没有生,没有对生命的热爱,还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热爱生命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九下)描写的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饥饿、体力极度虚弱、恶劣的天气、野兽的威胁、伤病,这些都不能使这个淘金者倒下,“逼着他向前走的,是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生命坚韧、顽强,只要你爱它,它就能创造奇迹。周国平《人生寓言》(七上)里,落难王子面对厄运,他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只要活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收录了这样几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长春藤叶》《呱……呱……》《鸟啼》,它们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有对美好生活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有战胜心灵创伤获得生的欲望的感激,也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所以这些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生命是宝贵的,热爱生命,才能创造奇迹。
(3)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支柱之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生存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安全防范意识、明辨是非能力等等。中学语文教材中,如:笛福的《荒岛余生》(七下)写了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中寻找生存,寻求希望的经历。许多事情需要鲁滨逊自己去想,去做,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困难。蒲松龄的《狼》(七下)中,屠夫如何与奸诈而又贪婪的狼斗智斗勇。《勾践灭吴》中,勾践为了生存,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刻苦自励,自强不息。《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高中第一册)中,马丁·路德金为了黑人能够“平等”“自由”地生存,到处奔走演讲。萧乾的《吆喝》(八下),商贩们为了生存也在到处奔波叫卖……要生存就要去奔波,去奋斗,去斗争,去追求。当然,生活的许多技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其他常识课的普及教育。南京最近一次高楼住宅失火,逃亡能力最强的是学生,他们得益于学校的常识教育。
三、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一)积极开展人生教育、理想教育
人生教育、理想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责任教育。一个有理想的人,他(她)必定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有了理想,人生就会充实而不空虚,生命就会灿烂而生机勃勃。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选了这样几篇课文,《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这些课文都是谈理想、谈人生的,课文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句子,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好好的挖掘、拓展、延伸。如:“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工作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也是劳碌而辛苦的。歌德说:“……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是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人生就是不停地奋斗,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人教版初中九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傅雷家书两则》也是人生、理想教育的好素材。
(二)加强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理想和现实也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正确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看待生命,需要我们经受挫折的磨练。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无能,悲观、消极、厌世,这样的人怎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乐趣。生不如死,做出蠢事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论厄运》《直面苦难》(苏教版必修五)……教这些课文时,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对学生加强人生的挫折教育。“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语)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总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文明进步,更加彰显出生命的可贵。让我们一起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推动生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瑞红.生命教育与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林玲.论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向:知·情·意·行之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因此语文教学也肩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
二、中学语文教材从哪些方面关注了生命教育
(1)生命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生命”的解释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通过新陈代谢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流。”生命不仅有自然的、生理上的生命,更有社会的、精神方面的内涵。所以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人教版初中八下,如相同,以下将省去“人教版初中”的字样)强调的不是生理上的生命,而是接触外界,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生命。莎莉文老师的伟大也在于重塑了海伦·凯勒精神层面上的生命。生命是什么?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种群的延续,是关爱他人的生命。杏林子在《生命生命》里说:“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生命是心脏的跳动,这是生理上的、物质的,是一切一切的开始。没有它,行不通;糟蹋它,不可取。生命是宝贵的,请珍惜生命。
(2)热爱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轻视生命意义的人枉称为人。司马迁《报任安书》(苏教版必修五)中,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毅然选择生,没有生,没有对生命的热爱,还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热爱生命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九下)描写的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饥饿、体力极度虚弱、恶劣的天气、野兽的威胁、伤病,这些都不能使这个淘金者倒下,“逼着他向前走的,是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生命坚韧、顽强,只要你爱它,它就能创造奇迹。周国平《人生寓言》(七上)里,落难王子面对厄运,他说:“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只要活着,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苏教版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收录了这样几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长春藤叶》《呱……呱……》《鸟啼》,它们围绕“珍爱生命”这一话题,“有对美好生活向往,也有对人生苦难的反思;有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也有对他人关爱的感受;有战胜心灵创伤获得生的欲望的感激,也有对小生灵顽强生命力的赞美。所以这些都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生命是宝贵的,热爱生命,才能创造奇迹。
(3)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支柱之一,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会生存需要生活自理能力、安全防范意识、明辨是非能力等等。中学语文教材中,如:笛福的《荒岛余生》(七下)写了鲁滨逊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中寻找生存,寻求希望的经历。许多事情需要鲁滨逊自己去想,去做,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困难。蒲松龄的《狼》(七下)中,屠夫如何与奸诈而又贪婪的狼斗智斗勇。《勾践灭吴》中,勾践为了生存,为了复国,卧薪尝胆,刻苦自励,自强不息。《我有一个梦想》(人教版高中第一册)中,马丁·路德金为了黑人能够“平等”“自由”地生存,到处奔走演讲。萧乾的《吆喝》(八下),商贩们为了生存也在到处奔波叫卖……要生存就要去奔波,去奋斗,去斗争,去追求。当然,生活的许多技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其他常识课的普及教育。南京最近一次高楼住宅失火,逃亡能力最强的是学生,他们得益于学校的常识教育。
三、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一)积极开展人生教育、理想教育
人生教育、理想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责任教育。一个有理想的人,他(她)必定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有了理想,人生就会充实而不空虚,生命就会灿烂而生机勃勃。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选了这样几篇课文,《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孔孟》,这些课文都是谈理想、谈人生的,课文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句子,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好好的挖掘、拓展、延伸。如:“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工作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也是劳碌而辛苦的。歌德说:“……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这是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人生就是不停地奋斗,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人教版初中九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傅雷家书两则》也是人生、理想教育的好素材。
(二)加强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理想和现实也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正确看待人生,看待生活,看待生命,需要我们经受挫折的磨练。如果不能正确对待,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就认为自己无能,悲观、消极、厌世,这样的人怎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乐趣。生不如死,做出蠢事也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教育他们乐观向上。中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如《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下)《论厄运》《直面苦难》(苏教版必修五)……教这些课文时,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对学生加强人生的挫折教育。“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语)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应该享受失败,感谢失败,树立信心,迎接成功。
总之,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文明进步,更加彰显出生命的可贵。让我们一起关爱生命,珍重生命,推动生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瑞红.生命教育与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林玲.论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向:知·情·意·行之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