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厚实学生的英语文化底蕴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读文章语感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文章词汇贫乏,就是那些思路清晰、智商较高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这一切无不反映出学生文化积淀的浅薄,那么,如何厚实学生的英语文化底蕴呢?
  精讲少析,强化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课堂上教师要精讲重要的语言点,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充分地解决问题,尽可能地把属于学生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许国璋教授曾说过:“只有通过读,你才能获得最大的实践量,才能享受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甜头。读,给你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实践表明,大量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在主动的摄取中,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活动是厚实学生文化底蕴的必要方法之一。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入手:一是每周举行单词拼写比赛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在最短时间内将所学单词掌握好,扩大词汇量。二是坚持每日课前三分钟的“Daily report”。学生可以用 simple English 提供国内外重大新闻、校内外热点话题并在report 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此,他们常常为了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而做精心的准备。如去图书馆、上网、查字典、听英语新闻、请教老师等。这一活动使英语这门语言与学生生活发生了紧密的接触,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三是每周背诵一篇英语精美文章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因为记忆里有大量的备用句子供参考,写书面表达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四是每日一句格言活动。每天由一人将自己喜欢的格言写到格言栏内,其他同学抄下来,并通过定期举行的格言竞赛来激发其学习、记忆、使用格言的热情。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大大增强,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引用的格言,增加了文章的情趣。五是开展利用课余时间读英语名著的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语言技能目标(七级)”中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而且高考试题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阅读英文名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了英语原著的优美地道的语言,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很多。
  阅读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语言水平的问题,文化背景知识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实际上,外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也是对一种文化的了解过程。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使用,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外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如Christmas一词在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对于大多数学英语的人来说,都知道“圣诞节”是西方每年12月25日庆祝的一个宗教节日,但只了解这一点知识还远远不够。对于“圣诞节”教师应对学生作进一步的文化背景介绍。首先,很多西方人信仰上帝,以上帝的儿子Jesus Christ 的诞生作为新纪元的开始,所以就有“公元前”(Before Christ)和“公元”之说。Jesus Christ 为了拯救人类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受难。大多数西方人是基督徒,他们信奉Jesus Christ ,视他为救世主。每到12月24日晚,他们要守平安夜,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纪念Jesus Christ 神圣的诞生。这个节日之隆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教师在介绍“圣诞节”的同时,可以向学生讲授Christmas Eve (圣诞前夜)、Christmas tree (圣诞树)、Christmas card (圣诞卡)、Santa Claus (圣诞老人)及Christmas Carol (圣诞颂歌)等相关词语。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中自然导入西方文化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文化。
  英语教学应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需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当英语教学真正厚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能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海头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常从教师的技术专长、教学能力、文化知识等多方面来评价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这些方面的内涵,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体育教师的内涵美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那么,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内涵美。  一、内在美  1.内在心灵美  首先应热爱教育事业并有强烈的责任感,甘于奉献。在工作中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怀之以温暖,授
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是非常必要的。
Kirchhoff beam migration is a beam migration method, which focuses on rapid imaging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lthough this imaging method ignores the amplitude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都很希望得到有效培训,以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但现实的培训是“发一个通知,招一批学员,请几个教师,讲几堂大课,钱花了,理论也很好,就是回去不知怎么做”,既浪费了教师的时间,又无使用价值。如何有效化解这一矛盾呢?我认为还得从培训者身上找原因,找答案。  一、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尽管培训者围绕规定内容给教师罗列了一些培训点,但对一线教师来说有些内容并不是他们所急需的。
制度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珊代社会的一种基层组织,它的正常运行和教育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制度的完善程度及优劣与否。当前,在社会转型和学校教
文章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互联网+”模式下中小企业具有的优势,结合实际列举了传统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模式下存在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困惑,从战略思维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找准切入点,渗透德育,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课中找准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教学各个环节寻找切入点,渗透德育于无形之中,使德育和思想品德课相得益彰,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读书,学会做人,从而达到较
<正>备课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把上课的内容设计得天衣无缝,丝丝入扣,然而一到课堂中,许多时候学生的思想活动却不在你的预料之中,如,我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就多次发生了这种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debris flow, the detection of the source area of the post-disaster debris flow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2008年1月5日至6日,由山东省教科所、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滨州市邹平县教育局承办的全省校本研究工作总结表彰暨现场研讨会在滨州市邹平县隆重召开。来自全省17市教科所(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