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诗文意境 提高审美情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b5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的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在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份愉悦。”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唤起那份愉悦,这就需要让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是文学欣赏的一个必要过程和重要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很有帮助的。
  如何引導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呢?
  一、通过把握诗文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学是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对任何文学样式,尤其是古诗文文学因素的分析,都必须首先抓住语言,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意境。
  在教学陶渊明的名篇《归园田居(之三)》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首先抓住语言,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和感知作品中美的意境。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开创了田园诗派,与中国文学史上前前后后诸多的田园诗人相比,陶渊明最大的特色就是亲自参加了农业耕作,并在诗中真切地表达了其中甘苦。初看此诗平淡无奇,淡到几乎看不见诗,但却得到人们的欣赏并广为传诵,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陶渊明的视角是诗人的,不是普通农夫的,他所表达的是只有诗人耕作才会产生的感受,不同于田者自歌。他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涵着朴厚悠远的诗的神韵,在平平常常的叙说中,写出了一个宁静而丰足的精神世界。诗的语言平淡古朴,具有汉魏风格,不避重复就是一证。豆、草、沾衣等字样在短短的四十个字的小诗里,都重复出现,作者并不选择其他的语词来代替,这在近体诗中是很少见的。然而这些语词的重复并没有给人累赘之感,反而让人觉得亲切朴实,仿佛诗原本就在作者胸中,是自己流出来的一样。他信口而吟,却自有旁人不能及的一片旷远散谈,天然浑成,真是令人企慕。而且通过塑造的清新可人的温情世界,也可以感知清淡悠远的境界和深沉细腻的情感相融合的审美特征,从超然于作品本身的艺术张力和丰富的美感中,人们可以体味到某种蕴藏深厚的情感。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作为艺术大师的精湛功夫,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吟诵能力使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诵。”同样,其他文学样式的意境往往也在反复吟诵中最佳地浮现出来,这也是一个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要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领略古典诗词曲赋的意境时,特别要指导学生采用吟诵的方法,古典诗词语言精练,激情洋溢,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只有采用吟诵的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各种器官来领略古典诗歌的深邃意境和典雅的格律美。
  在教学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词,并配以《八面埋伏》这一作品基调的伴奏旋律,通过反复吟诵,学生仿佛进入了抗金时悲壮的古战场:作为军营主将的作者夜里不忘杀敌,在醉中把玩宝剑,梦醒时耳畔响起豪壮军号声,劳累的将士们尽情啖食熟牛肉,秋高马肥时在沙场上检阅军队;但眼前又出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只见年少英勇的作者,骑着快马,迅若流星,拉开强弓,声如雷鸣,斗志昂扬,所向披靡,至此,场面的热烈、情绪的振奋已达到了高潮;可是,“可怜白发生”一句,骤然使作者坠入壮志成空,理想破灭的深渊。从而可以领略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因此师生在吟诵中能充分领略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之悲壮、格律之典型。
  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领略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领略意境的过程是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以前发生的事情、别处出现的事情溶进想象之中,进一步发挥、补充使它更加完美,或添进更多的个人感情色彩,这才构成完整的意境。
  无论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要领略其意境美,都应当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形象的补充,才能欣赏到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共二十八个字,却描写出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十一个形象。如果没有想象,这些形象毫无联系,毫无意境可言,但辅之以想象,那么这首散曲的意境顿出:枯槁的藤、苍老的树、黄昏疲惫的乌鸦,描写出古道两旁景物的萧条荒凉,天涯漂泊的人面对苍凉的暮色,痛苦郁闷之情油然而生,怎能不为之断肠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使学生领略诗文作品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其他文献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曾经一度活力有余而偏烦冗,一个导入像讲故事一样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大量的时间都被无效的情景所占据,使数学课缺少了数学味;我们的课堂也曾经一度民主有余而少实效,学生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缺少对知识脉络的构建和解题方法的优化。尽管老师们很努力,但由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课件上,而缺少对教材、对学生、对教学方法及练习作业的研究,结果课堂停留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境地。那么如何
期刊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一、在讲读课文中注重基本功训练  1.充分利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抓好每组教材的“学习导语”。我在教三年级语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下面以教学第11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为例,浅谈一下本人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优化应用题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创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
期刊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阅读教学,精心设计阅读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习体会。在设计阅读活动时,教师要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多样化的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收获。通过阅读和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入,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加强师生互动,激
期刊
一、关爱学生,做好表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通过热爱学生并尽职尽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才能表现出来。教师的言行举止起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更加深刻。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时刻做学生的表率。 爱能沟通师生的心灵,做教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离开了爱心,教育中的一切技巧与方法都会苍白无力。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著的爱,才能
期刊
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教师角色的变迁,师生间民主和谐的关系正在建立,对教师的课堂语言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上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里的教师少讲,强调的是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一是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个体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二是能营造师生间和谐对话、学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三是能推进学生学习活动进程的展
期刊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触景生情和借景抒情的区别在于触和借上,前者遇到景物往往是无意的,由于某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情感,后者强调的是有着某种情感不好或不愿直接表达,而借助某种景物来传达。如唐朝诗人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精美如画,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让人回味,诗人正
期刊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识字的重要途径,作文的基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是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地、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陪伴孩子的终身。  第一步——明  (一) 明确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却可以
期刊
人有人品,字有字味。字如其人,字体不好就是邋遢之人。亚里士多德说:“美丽比一封推荐信更有魅力。”写得一手好字,是初中学生应有的本领和才能。  一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上初中就得狠抓练字,不然会影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字体就是试卷的脸面,颜值高的试卷自会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抓练字,就得课上课下一起抓,得用好时间的边角料。比如,晚饭后的时间和课
期刊
“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主题单一、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可操作性强的写作训练形式。篇幅短小,200字左右足矣;主题单一,只表明一个旨意。用好微写作,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  一、微写作——积累写作素材,让巧妇不怕无米炊  初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一说到要写作文,个个都愁眉不展,最大的抱怨是没素材,一次600字左右的常规作文训练,也很容易让学生心生畏惧。从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