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家风,滋润三代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大家庭,孝顺老人、勤俭节约的家风代代相传,三代人的大家庭里充满了祥和与欢乐。
  父亲杨林祥今年82岁了,曾经被评为上海市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优秀党员,他和妻子同在公安机关工作了大半辈子,他担任市公安局交通处副处长,几十年一心扑在工作上;妻子除了工作,还一副肩膀挑起了这个家,孝敬老人,抚育孩子,夫妻两人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滋润着孩子的成长。
  孝敬老人
  
  杨林祥的二女儿杨丽敏至今难忘,小时候曾将舅舅送给她的一个桔子带回家给奶奶吃,父母为此一直表扬她。从记事起,当一家人坐在饭桌前,杨丽敏就看到爸爸妈妈将好吃的菜先挟在奶奶的碗里,爸爸还一再说:奶奶年纪大了,要让奶奶先吃……
  在父母的影响下,姐弟仨从小就将奶奶放在第一位。杨林祥曾经外派工作两年,那时奶奶瘫痪在床,母亲要上班,姐弟仨就轮流担起照顾奶奶的重任。在厂里三班倒的大女儿杨丽华理所当然地睡在奶奶的身边服侍,而当时还在上中专住校的二女儿杨丽敏则特地买一辆自行车,姐姐上班后,她就从学校里赶回来给奶奶喂饭。晚上,照顾奶奶的担子落在下班回来的母亲身上。灯下,母亲一针一线为婆婆缝制衣服,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揩身换洗……
  在父辈的影响下,当母亲1992年突发中风瘫痪在床时,女婿和媳妇也来轮流服侍。现在已经上班的孙女每周休息日也会赶来,陪奶奶在小区里散步。孩子们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都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衣服、买点心。在邻居的眼里,这家的孩子都非常懂事孝顺。
  勤俭节约
  杨丽敏感叹:从小父母就教我们节约。按说,我们家的条件不算差,但父母的钱都资助了穷亲戚朋友。记忆中,家里的鸡蛋都是留给客人吃,从来不舍得自己吃。亲戚来时没带什么东西,但送他们走时父母总是把火车票、布票塞在他们的口袋里……我有个同学家里姐妹四个,父亲做竹匠,母亲没有工作,每月15号,我妈总要筹20元钱借给我的同学。
  在父母的教育下,我20岁就不再用父母的钱,这么多年来我们姐妹兄弟也从来没有为金钱上的进出叽叽咕咕过。
  又何尝是杨丽敏这一代子女,杨林祥的孙女杨芸从小也养成了节约的习惯,用她的话来说,你们节约我也节约。虽说是独生子女,杨芸从小穿校服,大热天也不舍得开空调;现在上班了,在外企工作需要注意形象,但她绝不会多买、滥买服饰;当父亲建议她买辆车上班方便时,她觉得暂时不需要;她给父母买最流行的手机,自己用父亲用过的手机……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会不争
  杨林祥夫妇都是19岁入党的老公安,杨丽敏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家里没有一星点肉味,父母都把家里仅有的肉票捐给更困难的人。那个年代,每年机关加工资都有靠档的额度,可母亲总会把自己的额度让给人家。
  杨丽敏现在还念念不忘,父母很低调,从不让孩子以警察家庭的子女为由搞特殊化。儿子杨李伟则赞叹说,父母对外面的不计较,与人不争,看上去吃亏了,实际上却得人心。父亲口碑很好,只要他出来讲一句话,很有影响力的。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很晚还没回来吃晚饭。杨李伟沿着父亲回家的街巷一路迎过去,竟发现已经下班的父亲饿着肚子,还在轮渡口指挥交通,父亲说这里秩序太乱了,不疏通不行!
  杨李伟说,父亲在待遇上与人不争,但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却爱管闲事,争揽份外事。而他一旦与人讲起道理来,往往几句话就讲到点子上,令人佩服。邻居违章搭建,父亲过去讲了一句话:你的搭建影响到人家走路,你肯定是不对的。他只要讲话了,不会有人反驳,人家心服口服;动迁有钉子户,动迁组第一个来找我父亲去做工作,父亲一句话就撸平了人家的不平衡心理。在父亲的榜样力量带动下,我们从读初中开始,就从不与他人吵架,只会以理服人。
  父母经常教育孩子说:“人家享受是人家的,你们没有必要和人家比。”不争,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攀比。杨李伟回忆,从小父亲在读书成绩上对孩子没有苛求,但在个人品行上要求很高。他感慨说:如果当初没有父亲严厉的管教和清正严明的家风,也许不会有我们今天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编辑 刘建淑
其他文献
玩具店、商场里,我们经常见到为要某样东西而大哭甚至撒泼耍赖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上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年龄。儿童的心灵,如果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产生对物质的高度依赖。    琳琳是我同事家的女儿,6岁的她喜欢芭比娃娃,所有和芭比娃娃有关的东西她都要买,礼服、别墅、跑车、梳妆用品、玩伴和男朋友,再后来“迪斯尼系列的每位公主”,还有公主们衣食住行的玩具都成了她的目标。家长用过各种办法,比如“拉钩
期刊
冬日的某天,到幼儿园上班时,我怕弄脏了新衣服,特地做了件蓝白相间的格子大围裙,穿在新衣服的外面。没想到由此引发出了一大串的故事呢!  一进我们小(3)班,佳佳便大笑起来:“看,老师像个胖娃娃!老师像个胖娃娃!”  我低头看看自己的大围裙,也不觉哑然失笑:新羽绒服撑得身体胖乎乎的,肥肥大大的袖子,下面却是细细的双腿,小小的我岂不成了胖娃娃?  我大笑起来:“穿了这件衣服,你们觉得老师好玩吗?喜欢老师
期刊
没考100分就是知识没掌握?  江苏南通一读者来信咨询:孩子上二年级,我对他的考试有100分情结。我认为,如果考试有错题,就是知识点没掌握,为此常会批评孩子。我的这种观点对吗?  答:你的观点代表了不少家长的想法。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正确率”。例如,在计算某个知识点上有99%正确率与90%正确率的两组孩子,如果题量逐渐增大后,知识点正确率90%的孩子得满分的概率就会非常低。所以,我认为,小学生
期刊
有个亲戚,孩子上大学二年级了,暑期报名学习雅思,准备出国留学。因为借住在我的宿舍里,于是我有机会目睹了一些母子之间的互动情节。入住时,妈妈把孩子的行李一点点地搬上四楼,称之举手之劳;给孩子准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称之举手之劳;甚至买了两箱方便面和一些细小的生活用品,当然也称之为举手之劳……    我委婉地对那位亲戚说不应该放任这些举手之劳,孩子这么大了,自己完全可以做。亲戚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也是没有
期刊
4岁:我正在和柔柔谈恋爱  我带儿子非非到他爸的姨妈家串门,路上和他闲聊:“你姨奶奶以前是我小学的数学老师,好严厉。”  儿子问:“她是你家亲戚,你还怕她?”    “她是你爸的姨妈,我当时不认识她,当然怕呀!”  儿子像发现什么惊天秘密似的,大叫道:“什么?!你和爸爸以前不是一家人?”  “是啊,我们以前在各自的学校读书,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别人介绍后就认识了,于是,两人谈恋爱,然后就成了一家人
期刊
抚养权和监护权有什么区别?  江苏泰州一读者来信咨询:我打算离婚,自己带着小孩过,请问抚养权和监护权有什么区别?我可以请我的父母代为抚养吗?  答:孩子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这就是说
期刊
最大的错误,是让他们恐惧错误  女儿秋秋小学五年级,我参加家长会。  英语老师上台讲话的时候,特地提到她自己的儿子。那孩子也在秋秋这所小学,老师说儿子是个乖巧优秀的男孩,学习自觉,成绩优异,三年级已经是大队委。尽管这样,她依然没有忘记对儿子严格要求。有一次儿子的英语作业只得了一个及格,原因是漏做了一项作业。她追根究底,发现漏做的原因是漏记作业了。  为什么会漏记?一个可能是粗心,另一个可能是开小差
期刊
“孩子们,欢迎搭乘女巫巴士,我们将一同前往妙妙女巫的奇思妙想葵花园!”妙妙女巫一身白棉布长裙,长长的卷发被编成一条松松的麻花辫,温温柔柔地斜垂在胸前,耳畔戴着一朵金黄色的向阳花,“我是你们此次旅途的导游——妙妙姐姐。”  妙妙女巫成功变化成了一家旅行社的导游,而她的魔法扫把,则变化成了旅行社的司机。  “妙妙姐姐,为什么这个司机叔叔的头发好像扫把啊?”坐在司机身后的小女孩仰着天真的小脸问。  “那
期刊
很多人得知我的预产期是9月28日后,几乎都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样子说,哎呀,上学就迟了。可是,我压根不纠结。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童年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我们小时候,都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到7岁才上幼儿园,8岁正式上一年级。而现在的孩子,过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样,家长还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    在孩
期刊
每个妈妈都要学点心理学,用心理学知识为育儿服务,让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妈妈。  接纳恐惧,建立安全感    这些年,与女儿相处融洽,我觉得与自己从不间断地学习密不可分。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在一家心理杂志社工作,开始接触心理学,一方面对自己个人的成长受益匪浅,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做母亲增加了不少能量。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安全感的建立最为重要,此时,作为她的照顾者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理解、接纳她的恐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