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扎根儿童心田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世间最美好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经验证明,善良之情应当在童年扎下根来,而人性、仁爱、抚爱、同情心则在劳动中、在爱护和关怀周围世界的美中产生。”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紧紧围绕“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精心编排。本单元四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并且爱的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给予树》这篇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闪烁着人文的光彩。教师在教学时宜以“爱”为线索,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爱的美好,浸润爱的滋养,培养美好的心灵。
  一、课前——整体入手,营造爱的意境
  1?郾了解圣诞节,奠定爱的基调。教师精心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人们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以备课堂教学之需。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结合课文后的“资料袋”和课件,传递圣诞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奠定全文教学的基调。
  2?郾单元主题导入,凝聚爱的核心。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掌声》告诉我们:爱是掌声,它能改变一个残疾女孩的命运;第二篇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是互相谦让,心中想着他人。《给予树》又将告诉我们爱是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在这爱意浓浓的日子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二、课中——深读文本,感悟爱的情感
  “给予”,是送给、赠给的普通行为,而让孩子理解、体会这种普通行为中所蕴含的深意,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教学时要将落脚点放在对重点语句的赏析探究上,引导孩子围绕“给予”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给予”的痕迹,体会文中不同层面的“给予”,品味隐藏其中的母子之爱、手足之爱和无私的爱。
  1?郾整体切入,捕捉重点。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再次读文,理清妈妈先是担心,继而生气,最后激动的心理变化。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自悟,画出重点词句,初步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2?郾抓重点句,悟中生情。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应通过品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重点词句蕴含的情感,可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中促悟,悟中生情。如,在体会文章开头写妈妈为什么会担心时,可出示下面两句话:
  “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我攒了一百美元,要分给五个孩子,他们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通过省词、换词及句式转换,让学生与原句进行比较,抓住“只”引导学生品味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妈妈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希望给他们带来圣诞的快乐,体会其中的母子之爱。通过对“分”和“分享”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分”只是把钱分了,而“分享”则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不只“分享”了礼物,还包含着分享了快乐,分享了爱,使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爱心与她生活在一个“爱”的家庭氛围里有着密切的关系。
  又如:“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让学生一边读这句话,一边展开想象:假如自己就是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已经买好圣诞节的礼物,坐在回家的车上,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并与金吉娅的“沉默不语”进行对比,体会金吉娅内心矛盾的情感。
  再如:“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要深刻体会此刻妈妈激动的心情,关键是指导学生读好第4自然段中金吉娅的话。可先引导学生站在金吉娅的角度体会她当时的感受,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后,再师生或者生生合作表演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情节。表演中,应指导学生不仅要通过语气、神态读出金吉娅难过、复杂的心情,还要通过其做法体味她对陌生女孩的同情与爱,并紧扣“如愿以偿”这个词语想想小女孩得到了一直盼望着的洋娃娃后的表现,从而深刻领会课文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此为难点,也是重点所在。
  3?郾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在学生对课文蕴含的情感有了深刻体会后,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结合文后的“小练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假如你就是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收到了一直盼望着的洋娃娃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能写几句表示高兴、感激之情的话吗?
  此刻的练笔应是水到渠成的,在指导写作时,引导学生写出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扎实训练三年级学生的“片段”描写。初步掌握其中一种写法:总分关系,把要点写明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有关要点进行表达,并在表达中懂得感恩,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体验,从而丰满“给予树”的形象,丰富爱的内涵,赋予“爱”新的生命。
  4?郾渗透学法,巧记生字。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以及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还应加强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渗透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对重点字词,可通过范写、指导写、描红等途径,引导学生学好生字,写好钢笔字。如:
  圈一圈——在课文中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
  读一读——同桌合作练习把字音读准,并能组词。
  问一问——请教字典、同桌或老师,了解字意。
  分一分——将生字按照结构或读音分类,更好地记忆。
  记一记——用熟字“加一加”或“减一减”或其他识记生字的方法记牢生字。
  让学生在朴实的语文课堂中扎扎实实地写一手端正的字。
  5?郾改换题目,升华主题。结课前,可以让学生试着给“给予树”再拟一个题目,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加深对“给予树”的理解,升华爱的主题。并适时追问:这样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呢?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给予是无时不在的,这样的一棵“树”应该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课后——拓展延伸,升华爱的主题
  1?郾巧用“给予树”,拓展阅读内容。通过圣诞树上的卡片,让学生想想圣诞树上还有什么样的愿望,丰富学生的表达。教师还可以把相关的文章、经典作品转变为“给予树”上孩子的心愿向学生推荐,丰富学生的阅读,达到不仅仅是教文本,更是用好文本,拓展文本,丰富文本的效果。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品味爱的真谛,领略爱的美好。
  2?郾创设情境表达,升华爱的主题。儿童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失的是发现爱的眼睛、感受爱的心灵。教师应有意识地采撷那些能促使学生产生爱的情感材料,将那一幅幅盛满爱的画面一一再现于学生面前。如,在生活中,你曾经有过给予的经历吗?你曾经为谁做过什么?谁曾经为你做过什么?这样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浸润在浓郁的亲情与友情氛围中,充分感受爱的魅力,然后顺其自然地穿插“爱是____________”的练笔。此时此刻,父子间、母女间、同学间、朋友间的亲情友爱,在孩子们心灵中传递着,爱成为弥漫于课堂的一种旋律,其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正确的引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例3。  教学目标:  1.认识速度的表示方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3.初步学会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探索数学的乐趣,培养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
期刊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文,是归国华侨陈慧英写的一篇回忆录。为正确把握文本旨意有效展开教学,笔者发表如下浅见,与同人探讨。  一、文本解读  1?郾理解课文题意。“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在本课中,梅花精神可作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外祖父所言“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民族精神;二是作者所言“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
期刊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心智活动。估算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整数乘法估算教学如何估算、怎样取值,谈一孔之见,求教同人。  一、算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镜头回放。《福建教育》曾刊登《讨论:标准答案是否合理》一文,其背景是:某地小学毕业考题:“同学们做早操,每行22人,排成28行,这些同学大约有( )人。”学生的答案有四类:第一类,
期刊
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阅读专题是“观察与发现”,《古诗两首》是这一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缘于作者的仔细观察与合理想象。其中,《题西林壁》不仅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还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的景象,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后两句寓哲理于
期刊
《风筝》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描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和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
期刊
德国教育文化学家普斯朗格曾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引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的根。”思辨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引擎,可以化平面为立体,化平淡为激情,唤醒沉睡的思维潜力,让学生舒展灵性,丰盈生命。同时也能让师生在教学中实现心灵相约,精神相遇。  一、在文与理的拐点处提问,激发思辨  例如,在教完《九色鹿》(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文后,学生基本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反思不是对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回顾”,而是要通过对教学现象的思考、探究,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反思新课导入是否有趣  在阅读教学中,每一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优美乐章的序曲。新课导入恰当,情境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激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燕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课时,
期刊
乘法口诀是乘法计算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能不能正确、迅速地计算一位数乘法和多位数乘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能否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的学习、记忆是比较枯燥的,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让他们从熟悉的事物中感受探索新知的必要性,进而产生浓厚的探究学习兴趣。  现以“9的乘法口诀”(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为例,谈谈对此
期刊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了节奏,音乐也就无从谈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我认为低年级的节奏教学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兴趣入手,使节奏形象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力的幼芽。在教学中,将节奏技能与音乐形象有机结合,使其趣味化,既符合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我在教学湘版音乐教材一年级《爷爷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课堂上师生展开互动与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课堂提问的合理应对,即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既是一种教学行为,又是一种评价行为,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  一、有效的合理应对需要倾听、引导  有效的合理应对首先表现在老师的倾听上。倾听是一种艺术,当学生提问或回答时,老师应始终关注学生,说得好时是欣喜,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