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展示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连云港市推行了“建构式生态课堂”新模式,就是从各个角度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建构中,充分交流展示自学的成果?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精彩的交流须有充分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学生的交流展示要有的放矢,就如同放风筝。不管风筝飞多高,绳永远握在老师的手中。学生得由一条纲引领着,这纲便是老师在交流展示前编制的《学案》。《学案》中设置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通过课前的自学,能够自行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而且能根据《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延伸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2.学生的准备
  要想在交流展示环节中精彩纷呈,学生的准备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生准备充分了,交流展示才不会架空;学生准备充足了,交流才有“新”、展示才有“彩”。所以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依据《学案》,学会认真阅读,分析文章思路,揣摩细节部分,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够形成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借助网络与资料,了解与文章相关的背景以及对文章不同的理解与分析。
  二.出彩的展示要有得力的保障
  再好的想法要说出来,再精美的构思要展示出来。要想展示“出彩”,得有一点小手段,耍出一点小伎俩。
  1.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小组交流的积极性,交流展示的人选和活动的方式,应该是不固定的。交流展示参与交流的人员应该是全员,展示的人员可以是若干,可以由老师指名,也可以由小组的人员推荐,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准备质疑、矫正。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学习,组成学习小组,可以同桌两人一组,可以前后四人一组,也可以开个“圆桌会议”,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2.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教师要抓住学生一瞬间迸出的思维火花,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想说、敢说、乐说。如在探讨《长亭送别》结局时,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张生金榜题名后不一定会回来。”他的话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但是我肯定了他的探究的勇气和与众不同的思考,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解。这位学生认为当时封建社会注重门第,张生为了自己的前途肯定会和高官显贵人家的小姐结缘,而且外界的诱惑太多,张生与莺莺距离遥远等等,这一切都会让张生迷恋京城而忘了莺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想法一说出,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激烈讨论,有的学生赞同,有的学生反对。最后我从王实甫创作此剧本的目的方面引导学生从《西厢记》的主题出发探讨:《西厢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最后,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张生一定会回来。
  3.精当的选择,合理的取舍
  一堂课,如果都讲,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会身心疲惫,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处理《学案》的内容一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个别不懂的,一部分是少数不懂的,一部分是多数不懂的。交流展示应有针对性,应该交流展示有疑问值得讨论,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教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学生有的说是琼珊,有的说是苏艾,有的说是贝尔曼,讨论热烈,答案不一,各执一词。教师点拨提示:小说主人公的评判标准。经过提示后,学生一致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贝尔曼。
  经过对有难度和有分歧的问题这样设计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三.恒久的魅力需要中肯的评价来保驾护航
  交流展示是学生的舞台,但教师也不是摆设,更不能成为道具。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需要教师巧妙的指导,恰当的点拨和权威性的总结、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展示,进行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但也不能一律褒扬,该点出不是的还要点出,该批评的也不能放任不管,做到中肯、适度。只有评价方式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交流展示的热情,才能让学生的交流展示获得成功,才能让学生的交流展示持久地精彩纷呈。
  人们一直都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交流展示也无定法。只要学生愿意交流,乐于展示,积极置身于课堂,那就是好课堂,那就是高效课堂。就让我们在教改的浪潮中交换精华,展示精髓,让教育的硕果挂满枝头。
  黄利红,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其他文献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且感受到了这种方法所带来的便捷和好处。所以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精彩的导入能为新授内容作好铺垫,能
《荆轲刺秦王》收入《战国策》,充分表现刘向的“史识”,其中诸多的悲喜因素,令人玩索不尽。我这里仅作笑谈。  一是燕主无雄才大略,外交才能平庸,朝中无人。想当年,燕昭王有乐毅的辅佐,各国诸侯乃至周天子谁敢小觑。“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这不只是说“丹”智谋有限,决策失误,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燕国当时朝中无人。既没有燕昭王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没有乐毅那样深谙“行军用兵之道”的将帅,下而“以荆卿为计”
近读教育先哲陶行知先生的文集,脑海中深深烙下两个词:“活”与“死”。陶先生用“死”这个词来表达他对没有生命活力的,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或课堂的深恶痛绝;用 “活”来表示对充满生命意蕴的教育或课堂的礼赞,他说这样的教育应是“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明了大众的生命”。  是的,课堂应如陶先生所说,是活的课堂,是绿色恣意生长的生命的课堂。  一.生命的
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形象创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根据百度整理)  什么是审美形象创造?
国外学校对于互动式教学研究比国内起步早,国内的大部分理论都是在国外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但是光有理论不去实践,就无法知道这些理论是否适合学生,所以国内对于初中生的互动式教育没有形成经验性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建构式生态课堂”。  “建构式生态课堂”在操作上拥有“三案、六模块”,三案是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模块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自学质疑、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特色学校评比的开展,选修课的开发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语文教师不论是迫于领导压力,还是出于个人喜好,也不甘示弱,大有热闹非凡轰轰烈烈之势。笔者收集到的语文选修课程,就有四五十种之多。但静心读下来,发现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令人忧心:身为语文老师,开设的选修课是“怎样打毛衣”“跟我学烹饪”“乒乓的技巧”,诸如此类的名曰兴趣类课程。语文老师固然可以开兴趣类选修课程,但不能离开提升学
阅读权聆的这篇小说,就像穿越一条幽深的隧道,它不是实打实地依赖地心引力贴着地面行进,而是奇异地像蝙蝠一样在黑暗中飞舞了起来,凭借那独特的超声波系统最终准确无误地穿过了这段旅程,抵达下一个光明之地。当然,小说的“超声波系统”不是蝙蝠式的本能,而是来自它极强的形式主义实验——由陌生化与互文性营造出来的疏离感。糅合了诸多古典元素与更多西方元素的文本曾让初读者摸不着头脑,分不清这究竟是一篇原创小说,还是一
阅读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话教学,而对话的前提是问题的提出,所以,需要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主要有两种:教师教学前的预设质疑情境和教学对话中即兴生成的问题情境。无论哪一种问题情境的对话,都应是为学生的“学”而创设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  一.预设质疑,以问导学  与传统的“问题预设”不同,这里的预设质疑情境是指教师以“学伴”,即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习,以问题的预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以下方法谨供参考。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
新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如一夜春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机械式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理念和实践相统一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实施呢?“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