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标准舞作为一项集合了体育运动与音乐舞蹈的艺术,长期以来在我国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本文旨在归纳概括国际标准舞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总结我国国际标准舞选手阶段存在的客观差距与不足,进而提出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方法对策,为提高我国国际标准舞的长远发展提供实际性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现状;发展策略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标准舞第一次作为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大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标准舞已逐步从纯娱乐性的民间舞蹈演变为动作日趋规范、表演日趋高雅的竞技性舞台艺术。1986年,我国首次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标志了国际标准舞正式在我国生根发芽,广泛流传。
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广泛流行
国际标准舞是对西方各国民间舞蹈的艺术整合,每个舞种都有其独到的艺术特征,既讲究动作的规范,又富有现代审美情趣,十分吻合大众的审美习惯。长期以来,国际标准舞受到了国人的广泛青睐与欢迎,人们不仅通过跳国标舞来强身健体,更在国标舞轻快的舞步中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如今,国际标准舞的文艺团体与学习班子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国标舞学习热潮。
(二)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持续升温
国际标准舞是群众舞蹈文化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标,是体育舞蹈不变的流行趋势,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持续升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许多八十年代的首批优秀国标舞演员已相继退役,并纷纷组织起了国标舞教学培训,为越来越多的国标舞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与此同时,国际标准舞协会、国际标准舞学院等相关组织的相继成立,也同步推动了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加速发展,使这项体育舞蹈在国家重视与扶持中持续升温。
二、我国国际标准舞选手与国外选手的客观差距
(一)只追求技术而缺乏内涵
国际标准舞是一们结合了体育运动与西方文化的舞蹈艺术,并有着深厚的文艺内涵。其每个舞种都是对各国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然而,我国的国标舞选手在舞蹈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对舞蹈技术的练习,虽然在形体表达方面基本达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准,但举手投足之间仍缺乏神韵、内涵与吸引力,这正是由于对舞蹈动作的人文背景缺失深入理解所致。因此加强选手自身的西方文化修养,开拓国际化艺术眼界势在必行。
(二)只注重模仿而忽略创新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来说,编导是关键。我国现阶段的国际标准舞编排大部分仅停留在生搬硬套,单一拼凑的初级层面,这种对对西方舞蹈动作的盲目模仿与照搬,造成了舞蹈语汇直白平庸,内容形式简单陈旧,缺乏看点与新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标准舞在技术上的突破与表现上的创新。
三、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方法对策
(一)扩大对外交流,放眼国际水准
国际标准舞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提高我国国际标准舞水平,首先要应放眼世界,与国外选手广泛交流。一方面,我们可以诚邀世界知名的国际标准舞教练来中国任教,传授先进的舞蹈技术与表演理念,或联合权威国际标准舞协会,在中国建立培训基地,以方便学员们切身领悟国际标准舞之精髓;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派出优秀的国际标准舞人才赴国外进修学习。这种国际化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我国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舞的世界竞技水平,并全面提升我国国际标准舞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人文修养,理解作品内涵
国际标准舞是西方多民族文化的艺术载体,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国际标准舞的每一个舞种都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元素;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个表情细节都渗透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如果一个选手在表演过程中只注重动作技术而忽略作品内涵,那么他的表演必然是没有神韵与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整体水平务必要加强国标选手的人文修养,唯有全面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审美情趣、风土人情,才能真正做到神形具备、融会贯通。
(三)提高教师素质,优化编导水平
对于一名优秀的国际标准舞教师来说,要培养出高水平的选手,不仅要熟知科学的体育理论与规范的训练方法,同时更应具备过硬的编导能力。编导能力包括对成套动作的组织编创,对音乐的选择、编辑,以及对动作情感内涵的解说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挖掘每一次深造的机会,努力吸收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舞蹈信息,从而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舞蹈人才,才能真正为推动中国国际标准舞发展尽到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语
艺术没有国界,国际标准舞艺术更是如此。当前许多舞技水平较先进的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求奇、求异、突破、创新。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的步伐,丰富创作形式,挖掘作品内涵,同时更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在汲取国际先进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学,继而拓宽发展中国国际标准舞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群,王学满.谈国际标准舞的情感表达[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03)
[2]杜静歌.解读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菏泽学院学报.2013(04)
[3]葛宗男,范波澜.综合艺术院校特色教学体系中的国际标准舞教学改革——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竞技项目的艺术转型”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2(20)
[4]刘炼.国际标准舞教学中的美感培养[J].舞蹈.2001(04)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现状;发展策略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标准舞第一次作为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并迅速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大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标准舞已逐步从纯娱乐性的民间舞蹈演变为动作日趋规范、表演日趋高雅的竞技性舞台艺术。1986年,我国首次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学会,标志了国际标准舞正式在我国生根发芽,广泛流传。
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广泛流行
国际标准舞是对西方各国民间舞蹈的艺术整合,每个舞种都有其独到的艺术特征,既讲究动作的规范,又富有现代审美情趣,十分吻合大众的审美习惯。长期以来,国际标准舞受到了国人的广泛青睐与欢迎,人们不仅通过跳国标舞来强身健体,更在国标舞轻快的舞步中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如今,国际标准舞的文艺团体与学习班子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国标舞学习热潮。
(二)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持续升温
国际标准舞是群众舞蹈文化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标,是体育舞蹈不变的流行趋势,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舞在我国持续升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许多八十年代的首批优秀国标舞演员已相继退役,并纷纷组织起了国标舞教学培训,为越来越多的国标舞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与此同时,国际标准舞协会、国际标准舞学院等相关组织的相继成立,也同步推动了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加速发展,使这项体育舞蹈在国家重视与扶持中持续升温。
二、我国国际标准舞选手与国外选手的客观差距
(一)只追求技术而缺乏内涵
国际标准舞是一们结合了体育运动与西方文化的舞蹈艺术,并有着深厚的文艺内涵。其每个舞种都是对各国独特的地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然而,我国的国标舞选手在舞蹈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对舞蹈技术的练习,虽然在形体表达方面基本达到了较高的国际水准,但举手投足之间仍缺乏神韵、内涵与吸引力,这正是由于对舞蹈动作的人文背景缺失深入理解所致。因此加强选手自身的西方文化修养,开拓国际化艺术眼界势在必行。
(二)只注重模仿而忽略创新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来说,编导是关键。我国现阶段的国际标准舞编排大部分仅停留在生搬硬套,单一拼凑的初级层面,这种对对西方舞蹈动作的盲目模仿与照搬,造成了舞蹈语汇直白平庸,内容形式简单陈旧,缺乏看点与新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标准舞在技术上的突破与表现上的创新。
三、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方法对策
(一)扩大对外交流,放眼国际水准
国际标准舞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提高我国国际标准舞水平,首先要应放眼世界,与国外选手广泛交流。一方面,我们可以诚邀世界知名的国际标准舞教练来中国任教,传授先进的舞蹈技术与表演理念,或联合权威国际标准舞协会,在中国建立培训基地,以方便学员们切身领悟国际标准舞之精髓;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派出优秀的国际标准舞人才赴国外进修学习。这种国际化的交流互动有利于我国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舞的世界竞技水平,并全面提升我国国际标准舞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人文修养,理解作品内涵
国际标准舞是西方多民族文化的艺术载体,从人文的角度来看,国际标准舞的每一个舞种都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元素;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个表情细节都渗透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如果一个选手在表演过程中只注重动作技术而忽略作品内涵,那么他的表演必然是没有神韵与生命力可言的。因此,发展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整体水平务必要加强国标选手的人文修养,唯有全面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审美情趣、风土人情,才能真正做到神形具备、融会贯通。
(三)提高教师素质,优化编导水平
对于一名优秀的国际标准舞教师来说,要培养出高水平的选手,不仅要熟知科学的体育理论与规范的训练方法,同时更应具备过硬的编导能力。编导能力包括对成套动作的组织编创,对音乐的选择、编辑,以及对动作情感内涵的解说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挖掘每一次深造的机会,努力吸收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舞蹈信息,从而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艺术修养。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世界级的舞蹈人才,才能真正为推动中国国际标准舞发展尽到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语
艺术没有国界,国际标准舞艺术更是如此。当前许多舞技水平较先进的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求奇、求异、突破、创新。我国应当紧跟世界的步伐,丰富创作形式,挖掘作品内涵,同时更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在汲取国际先进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教学,继而拓宽发展中国国际标准舞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群,王学满.谈国际标准舞的情感表达[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03)
[2]杜静歌.解读国际标准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菏泽学院学报.2013(04)
[3]葛宗男,范波澜.综合艺术院校特色教学体系中的国际标准舞教学改革——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竞技项目的艺术转型”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2(20)
[4]刘炼.国际标准舞教学中的美感培养[J].舞蹈.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