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书法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j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习书法,研究法帖,常常只留意笔墨,而多忽略内容的至情至味,细想颇为遗憾。今天,让我们从我国古代名家论佳肴美酒的法帖中,挑选几味,带领大家一同缘情循“味”,品赏几件“舌尖”上的书法经典之作——
  《奉橘帖》
  作者:王羲之 东晋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大意:奉送上橘子三百个。由于还未到霜降,没能多采摘。


  《送梨帖》
  作者:王献之 东晋
  释文:今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送梨帖》刻帖“今梨三百”,按字距实缺一字。根据《书史》记载,所缺字为“送”字。
  王羲之送橘是三百,王献之送梨也是三百,这里的三百都是虚指。通常大概四个橘子一斤,三个梨一斤。这么一算,送得也挺多的哟。
  《乞米帖》
  作者:颜真卿 唐
  释文: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磬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大意:我不擅生计,全家喝粥好几个月,现在又断粮,更加忧愁。仗着我们以前的情谊,所以向你求助。希望你能借点米给我渡过难关。实在麻烦你了。
  《食鱼帖》
  作者:怀素 唐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怀素从长沙到长安后,因为吃不到鱼而生病。虽身在异乡,但对长沙的鱼仍特别思恋。活脱脱勾勒出了一个洒脱狂放的文人形象。
  《尝瓜帖》
  作者:柳公权 唐
  释文:瓜一颗,时新,第一割而尝之,味又甘好,以表汝之孝也。明后至,彼不悉耶?告世四娘省。
  柳公权的行书存世较少,此帖短短数行,才情与法度兼具。
  《京酒帖》
  作者:苏轼 宋
  释文: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轼上道源兄,十四日。
  这些舌尖之作,现在看来情、趣、味俱佳。古人的书法佳作,大多书于不经意间,当初亲朋好友间的往来书信,最能显露作者的真性情。食物通过书法这一载体,将绵延千年的饮食文化以另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传承至今,让今人得以一品,实属幸哉!
其他文献
济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山东省会,南枕泰山,北依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地缘文化源远流长。济南不仅兼具前面介绍过的临沂的厚重、曲阜的渊博、泰山的高伟,更以面目独具的城市名片著称于世。 济南有几多:泉多,名士多,散布在湖光山色间的名人书法碑刻亦多。我大概前后五次到访济南,多数来去匆匆。印象最深的唯一从容的一次,大约是十多年前一个初冬的下午,冒着温润的小雪,吟着关于济南的古今美文名句,
期刊
①金文的“辨”字,左右部件都是“辛”,“辛”的字形好像装在木柄上端的刺刀 ,表示有罪之人。所以“辨”字中的两个“辛”,就表示涉及案件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中间的“人”指法官,表示升堂后原告、被告分立两侧,法官坐在中堂,听取双方的陈述,根据事实作出判断。  ②篆文“辨”承续了金文字形,但却误将中间的“人”写成弯柄形的“刀”。 所以《说文解字》中这样注解:“辨,判也。从刀辡(biàn)声。”  ③④隶
期刊
我们都还记得这样的情景:小时候没有空调,夏夜就躺在室外竹床上纳凉,数夜空里的星星,奶奶摇着扇子说着久远的故事。扇子是中国人喜欢的东西,在酷暑之时,一扇在手,取风纳凉,因此扇子被称为“摇风、凉风”,在古代又有“凉友”的美称。“文不离扇,武不离刀。”文人士大夫喜欢持扇指点江山,谈古论今,更添几分儒雅气息,诸葛亮、周瑜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形象深入人心。  扇子大体起源于商代,最初的扇子是
期刊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使开发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设计和制备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电极材料新体系尤为关键。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简称MOF)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稳定性、结构多样、孔道可调、富含金属离子和含碳有机配体等优点的三维多孔材料。尽管大多数未经修饰的MOF导电性比较差,但MOF具有可调的组成及拓扑结构,并且通常包含刚柔结合的框架,可以通过结构优化来提高其电导率。近年来,MOF被认为是
①篆文“瓦”字,像两片一凹一凸相互勾连的泥片。古人在瓦窑烧制拱形泥片,遮盖屋顶时,将泥片一列凹、一列拱反向安装,于是每两列凹瓦之间就都有一列拱瓦加以扣盖,最终连成严整的瓦顶,下雨时,雨水被瓦顶遮挡,且通过凹列的瓦沟流向屋檐。  ②人们常说“秦砖汉瓦”,汉代是“瓦”的工艺鼎盛时期,隶书的“瓦”字似乎也比篆文的“瓦”字精致了许多。  ③④楷书“瓦”字,一笔直,一笔弯,笔画清晰、有力。  陶瓦大约是在公
期刊
期刊
期刊
同学此作,看得出学习颜真卿楷书,且有一定功力,趣味在《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之间。章法和谐,气息流畅,用笔轻松自然。落款用的行书,一幅作品,两种书体。在学习中知道涉猎不同书体,汲取营养,甚好。  不足之处:单字从结构的合理,用笔的到位来说,还不够精准。整体章法上,款字可稍上提一些,补一点“录”字上的空白。在用字上,“夸”应作繁体“誇”,“只”应作“衹”。由于现今通用的简化字与古人所用的字有不少区别
期刊
夏季,冬天住在哪里  〔苏联〕瓦采吉斯  夏季,冬天就钻进了衣橱,  爬上了衣架。  皮帽、绒衫,卫生衣,  还有手套和它们在一起。  夏季,冬天就躲进了贮藏室,  那里,它和滑冰鞋,  雪橇、滑雪板,  安静地睡在一堆。  夏季,它住进冷饮店,  和它作伴的有冰糕,  还有巧克力冰淇淋。  等到雪花又飞,  冬天抖抖身子,  从衣橱里走出来,  于是夏天躲进贮藏室。  夏季会不会躲在冷饮店?  
期刊
开始本期的博物馆寻踪之前,有个小问题考考同学,你知道“学富五车”的意思吗?你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就是一个人有很多书,装了满满五车呢。形容人学问渊博。”慢着慢着,你脑海里的五车书,是不是我们现在所看的纸质书?如果是的话,那你可就错了,这车里装的可都是竹木简牍。这也和本期的主题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去长沙简牍博物馆看看吧!  简牍 “大本营”  从上古结绳记事,再到甲骨、金鼎、竹木、绢帛,以及纸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