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本文重点论述了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有效性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课堂有效性的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个年轻学科,在起步阶段课堂教学无“纲”可依,随意性很强。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有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课标”把握不到位,由于缺乏考试的硬性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值不高,教学单以传授技能为主,枯燥乏味。而学生也多是抱着玩的心态进机房,见缝插针地找时间玩游戏,或是像流水线一样机械模仿老师的操作,老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没有思考,没有探究。这样思维沉寂、缺乏创造的课堂,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信息技术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技能操作、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接受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二、构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研究是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的。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由此看来,创造性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创造力是需要被激发的,而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媒介。
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于设计,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实质在于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积极的状态、愉悦的心情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例如,在设计《双机互连》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中因经常接触网络而得到的经验,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让两台计算机中的资源实现共享?”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学生的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教师便可从中找到与这节课关系密切的答案,从而引入课题。在接下来的新课环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组建小型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同时通过帮助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链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双机互连的方法,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三、课堂教学生成积极评价,促进接纳和赏识,给予认可和自信的正能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必不可少,同时不可忽略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功能在于它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和教学功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发展,既要考查学生对概念事实的理解,更要分析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网上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生成积极评价应注重个别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教学中关注个别评价,能给予自信和希望;實施群体评价,能促进接纳和赏识。实施群体评价即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同样十分重要。
四、在“任务驱动”中渗透积极的技能训练,帮助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积极心理学从心理、情绪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这种理念对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软件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的训练不应以作用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而是定位于“任务驱动”,即服务解决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在学习文字编辑软件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等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使之电子化;在讲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活动课程,以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为教学和学习线索,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此外,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和谐优美的机房,营造具有“积极”教育元素的信息课堂环境;构建积极民主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信息技能和素养;民主管理关注情绪体验,促进积极品质的形成等。
参考文献
[1][美]塞利格曼 著 洪兰 译《持续的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1,01。
[2]霍益萍 张人红《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课堂有效性的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个年轻学科,在起步阶段课堂教学无“纲”可依,随意性很强。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有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老师们在实践过程中对“课标”把握不到位,由于缺乏考试的硬性要求,教师对课堂的期望值不高,教学单以传授技能为主,枯燥乏味。而学生也多是抱着玩的心态进机房,见缝插针地找时间玩游戏,或是像流水线一样机械模仿老师的操作,老师做一步,学生做一步,没有思考,没有探究。这样思维沉寂、缺乏创造的课堂,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信息技术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技能操作、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接受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二、构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研究是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的。创造力是源于普通认知过程的一种脑力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出的而非与生俱来的才能。由此看来,创造性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创造力是需要被激发的,而课堂就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媒介。
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于设计,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实质在于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积极的状态、愉悦的心情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例如,在设计《双机互连》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到高中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中因经常接触网络而得到的经验,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让两台计算机中的资源实现共享?”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积极发言。学生的回答当然是五花八门的,教师便可从中找到与这节课关系密切的答案,从而引入课题。在接下来的新课环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组建小型局域网的硬件设备,同时通过帮助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链接,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双机互连的方法,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三、课堂教学生成积极评价,促进接纳和赏识,给予认可和自信的正能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必不可少,同时不可忽略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功能在于它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和教学功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及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发展,既要考查学生对概念事实的理解,更要分析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网上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生成积极评价应注重个别评价与群体评价相结合。教学中关注个别评价,能给予自信和希望;實施群体评价,能促进接纳和赏识。实施群体评价即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同样十分重要。
四、在“任务驱动”中渗透积极的技能训练,帮助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积极心理学从心理、情绪的层面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这种理念对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高中生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软件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的训练不应以作用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而是定位于“任务驱动”,即服务解决他们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比如:在学习文字编辑软件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文、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等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使之电子化;在讲搜索引擎的使用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活动课程,以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解决为教学和学习线索,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此外,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和谐优美的机房,营造具有“积极”教育元素的信息课堂环境;构建积极民主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信息技能和素养;民主管理关注情绪体验,促进积极品质的形成等。
参考文献
[1][美]塞利格曼 著 洪兰 译《持续的幸福》.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1,01。
[2]霍益萍 张人红《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