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只是仅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特别是处于新世纪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更是任重而道远。“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養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 、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语文;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立足教材,广泛吸收,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目前,在不少中学生中存在着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的现象,对此更应该寻找有效的方法,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中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寓德于写,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他们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语文;德育;渗透;教育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立足教材,广泛吸收,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目前,在不少中学生中存在着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的现象,对此更应该寻找有效的方法,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中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寓德于写,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他们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文精神,提高个人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总之,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内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