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结了经济特区在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其中之一。
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其中之一。
如果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面对全校师生,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你将讲述怎样生动的故事,或阐述何种独到的观点?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我们先来分析材料和写作要求。
精准把握两则材料的核心内涵是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材料第一段的经验所指。“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材料第二段的精神所指。
两段文字的关联和聚焦,在写作要求的表述中统一并明确为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同时假设限定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这就明确了身份定位。而“面对全校师生”又指明了面对的对象,需要“我”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讲述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有关“敢”的生动故事,或阐述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敢”的独到观点。
我们再来看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主旨“改革发展中的‘敢’”是明确无疑的,在作文时需要有明晰的表示,不管是个人的敢作敢为,还是集体的敢闯敢干,抑或是国家民族的敢于接受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奋发图强等。实际写作中,“敢”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民族国家,甚至可转换视角用“物”来隐喻。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思考生活、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只要符合“敢”的特性,皆可作为写作内容。
写作时应该从材料出发,谈“敢”的价值、意义等内容,可以从正面认知和剖折,也可以从反面警醒和审视,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还是“敢”的呼唤、追寻、认定,都应表达出自己独特而合理的感悟和见解。不管是正面的肯定还是反面的警醒,最终指向都应落到人类勇于对真、善、美不懈追求和真切坚守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
佳作一
思想破冰,破茧成蝶
一考生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自此踏上了改革的征途,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深圳,这座城市之所以能“一夜崛起”凭借的是思想与精神。
正如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时提出的特区“十大精神”中所说的那样: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
就是一个“敢”字,让深圳崛起,就是一次思想破冰,小渔村摇身变成大都市。
就是一个“敢”字,让改革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一座座城苏醒,一个个未来被点亮。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海南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敢”,贯穿了改革发展的始终。“敢”,就是我们发展的底气,也让世界服气。
国家敢,一次又一次开设特区、新区,为人民的奋斗增添勇气;企业敢,在落后的渔村、在新生的新区扎根,只因他们有底气;人民敢,在新政策的空白纸上挥墨添彩,只因要让世界服气。不信,请看那座崛起之城,华为之花尽情开放;请看那国际都市,进博会的四叶草在那儿向世界招手;请看那政治中心旁的雄安新区,正骄傲地昂起头准备一展雄心壮志……改革发展的惠利,并非是国家赠予的,而是人民用思想、用行动拼出来的,这些城市的未来不可估量。
华为历经苦难,在深圳开放,破茧成蝶,飞向国际舞台,未来一片光明。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在大国施压下,华为将改革发展中的“敢”字号精神发扬光大。
“敢”字号精神,就是一次思想上的破冰,就好似在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经验中提到的“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思想一旦破了冰,就像蝴蝶破了茧,有了飞翔的许可证。经济特区如是,未来亦如此。
道路向来曲折,征途自古漫漫。若问:有一言可终发展之身而行之者乎?其必曰:其敢乎!敢为人先也。
犹记得二青会开幕式上万人齐诵的青春誓言:“新时代,唯努力,不负韶华;新征程,唯奋斗,不惧风雨。”未来,正向你招手;勇敢,呼唤你前行!
国持敢,则民持敢;民持敢,则未来不惧。一以贯之的努力,从思想破冰开始;一以贯之的未来,从破茧成蝶开始。
从今日起,我与未来立下誓约:让思想破冰,要敢为人先;让蝴蝶破茧,许未来光明。
点评
本文以散文化的笔调,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改革发展中的“敢”,剖析深圳崛起的原因,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渐次分析,层层推进,论证“敢”这一思想破冰的意义及作用。并能照应“‘我’与未来”论坛,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联系现实,以“华为”“二青会”为例,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文章语言老到,“有一言可终发展之身而行之者乎”等文言色彩较强的语句穿插,毫无晦涩之感,足显作者驾驭语言技能之高超。
佳作二
将“敢”进行到底
一考生
1979年,一阵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兴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更是展现了“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则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敢”才能复兴中国,才能赢得改革开放的胜利。
改革开放本身便是一种“敢”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探索,迷茫的中国还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又逼着中国非变不可,于是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想法,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改革开放。这一举措的施行需要莫大的勇气,倘若畏首畏尾、不敢尝试,那中国必不是现在的中国。党中央敢于决策拍板,人民就敢于尝试创新。
“敢”是深圳人最强的基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首先在深圳身上展现了出来。昔日的小渔村一夜之间崛起,这是深圳人民敢于拼搏、敢于尝试的结果。同样,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也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举措得到党中央的关注和支持。若无当年小岗村村民的敢为人先、敢于尝试,中国农村很难走出困境。“敢”字,贯穿了整个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党中央到广大百姓,它们身上无不充满着“敢”的精神,“敢”字造就了如今的中国。
从前,“敢”字非常重要;未来,“敢”字依然举足轻重。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代领导人正秉持“敢”的精神,赋予“敢”新的时代内涵,深圳作为中國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赋予深圳在金融科技、土地管理等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预示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再出发。
“敢”是改革发展的代名词,是无数改革先驱铸就的精神。新时代,我们要秉持“敢”的心态,发扬特区精神,敢闯敢试,以“敢”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新时代“拓荒牛”,如此方能中流击水,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点评
本文具有鲜明的时评色彩,全文以揭示改革发展中“敢”的精神始,以号召继承“敢”的“拓荒牛”精神终。中间主体部分,每段皆以“敢”为核心词设立分论点,由过去到现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中规中矩,条分缕析,脉络分明。“‘敢’是深圳人最强的基因”“勇当新时代‘拓荒牛’”等句,源自时评,足见作者对时政的关注,也说明中学生只有走出书山题海,多读报刊时评,才能提升时评写作的品位。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结了经济特区在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其中之一。
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其中之一。
如果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面对全校师生,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你将讲述怎样生动的故事,或阐述何种独到的观点?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我们先来分析材料和写作要求。
精准把握两则材料的核心内涵是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是材料第一段的经验所指。“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是材料第二段的精神所指。
两段文字的关联和聚焦,在写作要求的表述中统一并明确为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同时假设限定让你担任学校“‘我’与未来”主旨论坛的轮值主席,这就明确了身份定位。而“面对全校师生”又指明了面对的对象,需要“我”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讲述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有关“敢”的生动故事,或阐述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敢”的独到观点。
我们再来看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主旨“改革发展中的‘敢’”是明确无疑的,在作文时需要有明晰的表示,不管是个人的敢作敢为,还是集体的敢闯敢干,抑或是国家民族的敢于接受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奋发图强等。实际写作中,“敢”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民族国家,甚至可转换视角用“物”来隐喻。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可以思考生活、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以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文化进步、生物进化等宏大的主题。只要符合“敢”的特性,皆可作为写作内容。
写作时应该从材料出发,谈“敢”的价值、意义等内容,可以从正面认知和剖折,也可以从反面警醒和审视,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抒情,还是“敢”的呼唤、追寻、认定,都应表达出自己独特而合理的感悟和见解。不管是正面的肯定还是反面的警醒,最终指向都应落到人类勇于对真、善、美不懈追求和真切坚守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
佳作一
思想破冰,破茧成蝶
一考生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深圳,自此踏上了改革的征途,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深圳,这座城市之所以能“一夜崛起”凭借的是思想与精神。
正如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时提出的特区“十大精神”中所说的那样: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
就是一个“敢”字,让深圳崛起,就是一次思想破冰,小渔村摇身变成大都市。
就是一个“敢”字,让改革的春风吹遍希望的田野,一座座城苏醒,一个个未来被点亮。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海南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敢”,贯穿了改革发展的始终。“敢”,就是我们发展的底气,也让世界服气。
国家敢,一次又一次开设特区、新区,为人民的奋斗增添勇气;企业敢,在落后的渔村、在新生的新区扎根,只因他们有底气;人民敢,在新政策的空白纸上挥墨添彩,只因要让世界服气。不信,请看那座崛起之城,华为之花尽情开放;请看那国际都市,进博会的四叶草在那儿向世界招手;请看那政治中心旁的雄安新区,正骄傲地昂起头准备一展雄心壮志……改革发展的惠利,并非是国家赠予的,而是人民用思想、用行动拼出来的,这些城市的未来不可估量。
华为历经苦难,在深圳开放,破茧成蝶,飞向国际舞台,未来一片光明。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在大国施压下,华为将改革发展中的“敢”字号精神发扬光大。
“敢”字号精神,就是一次思想上的破冰,就好似在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经验中提到的“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思想一旦破了冰,就像蝴蝶破了茧,有了飞翔的许可证。经济特区如是,未来亦如此。
道路向来曲折,征途自古漫漫。若问:有一言可终发展之身而行之者乎?其必曰:其敢乎!敢为人先也。
犹记得二青会开幕式上万人齐诵的青春誓言:“新时代,唯努力,不负韶华;新征程,唯奋斗,不惧风雨。”未来,正向你招手;勇敢,呼唤你前行!
国持敢,则民持敢;民持敢,则未来不惧。一以贯之的努力,从思想破冰开始;一以贯之的未来,从破茧成蝶开始。
从今日起,我与未来立下誓约:让思想破冰,要敢为人先;让蝴蝶破茧,许未来光明。
点评
本文以散文化的笔调,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改革发展中的“敢”,剖析深圳崛起的原因,从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渐次分析,层层推进,论证“敢”这一思想破冰的意义及作用。并能照应“‘我’与未来”论坛,以“改革发展中的‘敢’”为主题,联系现实,以“华为”“二青会”为例,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性。文章语言老到,“有一言可终发展之身而行之者乎”等文言色彩较强的语句穿插,毫无晦涩之感,足显作者驾驭语言技能之高超。
佳作二
将“敢”进行到底
一考生
1979年,一阵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全国兴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更是展现了“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则更加重要,因为只有“敢”才能复兴中国,才能赢得改革开放的胜利。
改革开放本身便是一种“敢”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年探索,迷茫的中国还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又逼着中国非变不可,于是邓小平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想法,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改革开放。这一举措的施行需要莫大的勇气,倘若畏首畏尾、不敢尝试,那中国必不是现在的中国。党中央敢于决策拍板,人民就敢于尝试创新。
“敢”是深圳人最强的基因。“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首先在深圳身上展现了出来。昔日的小渔村一夜之间崛起,这是深圳人民敢于拼搏、敢于尝试的结果。同样,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也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村民们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举措得到党中央的关注和支持。若无当年小岗村村民的敢为人先、敢于尝试,中国农村很难走出困境。“敢”字,贯穿了整个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党中央到广大百姓,它们身上无不充满着“敢”的精神,“敢”字造就了如今的中国。
从前,“敢”字非常重要;未来,“敢”字依然举足轻重。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代领导人正秉持“敢”的精神,赋予“敢”新的时代内涵,深圳作为中國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启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赋予深圳在金融科技、土地管理等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预示着深圳改革开放的再出发。
“敢”是改革发展的代名词,是无数改革先驱铸就的精神。新时代,我们要秉持“敢”的心态,发扬特区精神,敢闯敢试,以“敢”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新时代“拓荒牛”,如此方能中流击水,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巅。
点评
本文具有鲜明的时评色彩,全文以揭示改革发展中“敢”的精神始,以号召继承“敢”的“拓荒牛”精神终。中间主体部分,每段皆以“敢”为核心词设立分论点,由过去到现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文章中规中矩,条分缕析,脉络分明。“‘敢’是深圳人最强的基因”“勇当新时代‘拓荒牛’”等句,源自时评,足见作者对时政的关注,也说明中学生只有走出书山题海,多读报刊时评,才能提升时评写作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