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影在色彩里蔓延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最终是走向哲学,不是变成哲学。当你考虑时代与世界,脱离金钱的束缚,洒脱一些,艺术形态成了崇向自由的生活方式,寻一些心灵契合的人,我们席地而坐,讨论着文明、思想、写意……一种微妙的感觉、打动着心灵:一种真实的美?不可言传的精致况味:一种魄争之光,照耀我们以后的路。

Q:旅游世界A:潇光


  Q1:在众多摄影门类中,为何喜欢人像摄影?
  A:在众多摄影门类中,我个人觉得肖像摄影是最难拍摄的,也最具有挑战性的。人作为一种高级生命体,毕竟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同样的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同的摄影师通过不同的构图、用光、手法和视觉,拍出来的感觉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当然,拍照并不仅仅是拍一张简单的、面前人物的照片,方寸之隅,色彩渲染或黑白过渡之间浓缩的是摄影师对生活的态度,对思想的向往、追求和自己见解下的人物表达,所以说人像摄影的独特在于它不仅仅跟摄影师本身阅历息息相关,更多的是透过人物表象的把控,抓住其情感本质,拍摄出照片背后的故事。

  Q2:人像摄影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您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呢?
  A:我很喜欢安塞尔·亚当斯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用相机在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你曾经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人像摄影中自然而然最重要的是人物,不管是在纯背景人像还是环境人像里所展示的,它所凸出的是人物的整体形态,包括一个人的眼睛语言、身体语言、形态语言或者说是肢体语言。毕竟一张照片的整个调性和人物表达上面不是说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拍出来的,而是在某一刻遇到一个好的人像摄影师,一个恰到好处的节点、时机,情绪刚刚好的流露,在自身气场和所属的拍摄主题里面,将人物自身所在立场更好地表现。当然,不是拍一张有人的照片,而是拍一张关于人的照片,对我来说最满意的作品,永远都是——下一张。
  美,它不单单是形态之美,也不仅仅是外表之美,它应该是人物的情绪之美、神态之美、灵魂之美和感情之美。一张好的照片不单是表面技术的酷炫、色彩的浮夸,而应该是人物内心美的表达,这是人像摄影最难把控的因素,也是衡量一张优秀人像作品的重要标准。
  Q3:您是如何挖掘他们的审美心理的?又是通过哪些手段来符合她,他们的审美心理?
  A:在这个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只要想拍随时随地不受限制,包括一些美颜APP的流行运用,这反而让大家在审美上趋于一种不真实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专业人像摄影师,必须让他们认识到“真实”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很多客户在拍完后看到底片时第一反应总是会说:“我怎么这么胖?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没有精神呢?眼睛怎么不大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当抛开美颜,我们能否更好的面对自己,直视自己的审美是很重要的。
  如果说日常就有阅读的习惯,看很多书籍、多浏览一些时尚大片,经典艺术电影,包括一些关于对真实面貌的理解,就能明白一个人真正的美是时间给予的和岁月雕刻的。
  通过让客户在拍摄前看一些之前给其他人拍摄过的作品,我会给他们阐述一张经典的人像照片是一张传神的照片,且是一张能够永存的照片,它不仅是关于你的现在也是关于你的未來。很多眼前精致的一张张照片,背后其实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并不是说通过后期修图来改变人物的五官或者长相,更多是前期关于光影的塑造和身体姿态的调整去挖掘更多美的审视点。毕竟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视觉下面或者镜头下面稍微有一点改变,就能让他/她变得更美一些。这也是摄影师对人物的整体把控和理解,去告诉对方:“这就是真实的你。”这样客户也会开心许多。

  Q4:拍摄前都会做哪些准备,如何策划每一次的拍摄呢?
  A:拍摄前,我一般都会去主动了解客户的职业属性、所属行业种类,也会简单翻看一下对方的朋友圈,客户日常更喜欢哪些类型的照片?时尚的?潮流的?古典的?艺术的?对人物的兴趣爱好有个大致了解。或者提前约一下客户来工作室面谈,吃饭、喝茶,聊聊他们想要拍出哪种效果的照片,期望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包括之前不喜欢的照片是什么样的,都会有个大致的了解。也会要一张客户的素颜照片,去做一个简单的拍摄脚本,以PPT的方式呈现给客户看。当客户看到我们这边为TA准备的拍摄脚本,通过筛选一些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风格,不管是灯光、场景、道具等等按部就班去推进,根据他们喜欢的方向来准备。

  Q5:面对陌生的拍摄对象,您会通过什么方式快速去了解对方?
  A:刚才也讲了,陌生的拍摄对象如果不见面没办法快速了解他的时候,只能以聊天的方式来对对方有个大致的了解。从对方说话的问答时间长短、方式,初步定位是一个活泼的人、成熟的人、工作忙碌的人还是其他什么样的。通过人物的职业属性了解日常的一些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如果说可以见面的话会更好,毕竟见面看一下客户的五官长相,也能更顺利地去了解彼此,让客户熟悉为TA掌镜的摄影师,后期上镜也更自然。这是基于你拍摄很多很多人物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去熟悉之后再去拍一些陌生的拍摄对象,会把控的越来越好。当然随着摄影师个人拍摄阅历的提高,对拍摄对象也能更快更精准的去掌握。

  Q6:有人说人像摄影最难的调动情绪,那么您又是如何掌控模特情绪的呢?尤其面对比较拘谨放不开的。
  A:这一点确实是在我刚开始拍摄人像摄影的时候很难掌控的,当人物站在我面前比较拘谨的时候,甚至连站都站不稳的时候,作为摄影师的确不知道该如何按下快门,但是你又不得不为他拍一组好的照片。这对摄影师来说是压力,也是一种考验,不过最开始我会借助一些椅子、桌子等道具让人物在影棚或者环境里有一个东西去依靠,而不是说让TA干站着,让TA同镜头之间产生距离感,也会让人物放得开一点,舒服一点。现在拍人像不借助这些道具和环境的时候,而是放场地音乐,或是简单的几句话聊天,让人物慢慢的放松下来。很多时候我们在拍摄的前10几分钟更多的是在熟悉拍摄环境,接下来才会逐渐进入状态,更放开一些,情绪流露也更加自然。
  一张照片与另一张照片之间的情绪关系,是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无言沟通,继而照片的故事性、叙事性不可避免地形成。所以拍摄也是摄影师和被拍摄者之间一个熟悉的过程,毕竟我们不是模特,也不是演员,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站在陌生的“聚光灯”下,紧张是很正常的,但是随着双方之间的熟悉就会把画面拉开,距离感缩小。用这样的方式拍的片子虽然是看似简单,但往往也更能表达出人物的力量。

  Q7:对于捕捉人物美有没有什么心得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呢?
  A:多拍是第一点,因为你只有真正拍了很多人物,熟能生巧,才能更精准、更快速的去掌握一个人的美。就像欧文佩恩所说:“一个现代的摄影师,不管在对待一位王后、或者一名士兵、一名企业家、或者是底层劳动人民时,应该是怀着同等的热忱和热爱以及兴趣,那才是一个现代的摄影师。”
  当然这种“多拍”的前提是你对审美的高要求、高标准。时尚不是少数人的标新立异,而是多数人审美的胜利。如果你的审美美感就没有在点上,你拍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这就要求一个摄影师要有好的人物审美和鉴赏能力。就我个人而言,我经常会告诉大家一些我的生活态度,我喜欢让图片蕴藏一些东方之美,使其色彩现代而深沉优雅。中国元素总是那么治愈人心,欢喜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是修行;到家一杯茶,坐听一首民谣,这是惬意而诗兴。
  我平常会看很多图片,看到好的东西会立马保存下来,并做简单的分类。要知道那些让你自然被吸引的东西,往往是最让你感受到灵感的东西,这也是得到灵感的最好方式之一。这样在我以后每次拍摄前找脚本的时候,就会经常翻阅保存的图片,当这些美好的照片看的多了,也会更加明白自己喜欢的、想要的片子是什么样的,慢慢成为自己东西。拍摄的时候,也会不自觉把潜意识的想法运用到眼前的人物身上。

  Q8: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您有什么心得嗎?
  A:不管是单色(黑白色)还是彩色,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人像嘛,就要以人为本,甚至说对时尚片的拍摄来说都不是特别重要,但是如果说你拍的是一些时装大片,你可能对色彩要求比较多。首先对整个环境的颜色把控,不管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让颜色更有层次,色彩的层次感拉出来,包括和人物衣服和环境整体搭配的色彩在后期还是会有一些调整的。

  Q9:能不能为读者介绍一些简便快捷的后期修片方法?
  A:现在手机修图的App挺多的,不管是醒图、mix滤镜大师、还是一些最新的胶片fmo-复古胶片相机,后期修图都会有一些滤镜。最重要的是个人得多看照片,假如你修出来的照片后期痕迹非常严重,还不如不修。最简单的修图方法不是说你用多少工具,套多少滤镜,而是对这张片子最基本的审美的把控。一张照片最重要的是对高光、阴影、对比度、曝光这些调整。这些调整决定了这张片子的中灰度,后期对颜色的调整就是你个人审美了。一张照片不管是要什么样的色彩,当被阅读者看到时是舒服的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恰当的。
其他文献
很多人以为,亚马逊河这个“冒险家的天堂”只适合坐游船或游艇,殊不知,邮轮也有亚马逊河航线,而且,能航行在亚马逊河上的,都是最好的5星级邮轮。  亚马逊河流域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神秘而遥远的地方。全长6400公里的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千回百转蜿蜒流经8个拉美国家,穿过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有“最神秘的生命王国”之称的亚马逊雨林。邮轮达人古镇煌先生告诉编辑,因为想要完成尽量试齐世界主要邮轮航线的愿望,
期刊
岁月变迁,海岛浮沉,历史长河造就了地貌万千,蔚蓝大海遗留下辉煌文明、感人故事。看海岛、忆时光、讲故事!让我们—起走进这些海岛,看看島上秀美风光、品品岛上风味美食、聊聊海岛时光过往。
期刊
对于任何一个学民俗学的后生而言,“仲富兰”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这是我们经常在专业图书上看到的名字,多年以来,仲富兰教授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他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  辛丑年即将到了,仲富兰教授视角下的年俗是怎样的?现在的年味到底去哪儿了?元宵节又有哪些传统故事?20世纪50年代,上海人过年跳集体舞年味究竟去哪了  春节马上到了,老百姓俗
期刊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一张老照片想起的——照片中有几个年轻的上海女医务人员,为了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无反顾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殊死较量。我边看边想,这些普通的女医务人员,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有的可能还有孩子,但这一次离别,生死未卜,她们最后是否平安回国,也不得而知。她们图的是什么?我想,引出了一个观点,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家国梦
期刊
在群山连绵的鲁中腹地,有一座秀美的山城——博山。这里古称颜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座“精雕细琢”“琉光璃彩”的魅力山城。  博山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齐鲁两国的分界线。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在博山境内长达78公里。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三面云山一面城,一江春水穿城过”,集“山、水、林、泉、洞”之胜,汇寺、庙、宫、观、门之优。  博山文化遗存浩繁,这里
期刊
说起米轨小火车,首先要说一下个碧石铁路,它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民营铁路,全长177公里,从个旧经碧色寨到石屏。于1915年开工建设,1936年全线竣工通车,又于2003年暂停客运。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在个碧石铁路开建100周年之际,建水古城小火车于5月1日在个碧石铁路建水东至团山间线路改造后的米轨铁路上开行,设有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四个站点。  临安是建水的旧称,临安站
期刊
近几年,国内的葡萄酒饮用风气方兴未艾,很多葡萄酒爱好者对于国别产区以及品种等级的理解也更加成熟,不再一味地追求知名又难辨真假的名庄,而是开始追寻具有产地特色又具有性价比的酒。此时,如果有人要我推荐一个曾被低估(品质和价格上)的国别,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大家试试葡萄牙的葡萄酒!  虽然这个国家的中文译名带有“葡萄”两个字,但提到葡萄酒的时候,国内的消费者们却很少想到它,甚至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原来这
期刊
穿越数载,承载乡情  7053可谓是“老古董”了,已运行40多个年头。40多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趟绿皮慢火车的身份也几度变迁。  起初,这列火车是为了方便铁路职工上下班而设的通勤车,当时山区的交通很不方便,尤其是冬天下大雪后,山路通行不便,安全准时的小火车便成了不少村民们出行的首选。渐渐地,这趟车就成了山区百姓出山、进山、赶大集、走亲戚唯一的交通工具,列车上常能看到挑着担子的
期刊
2008年,拍摄于云南红河州,赶集的农民  朱宪民,山东省濮城人(现河南省范县),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摄影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摄影家中,少有像朱宪民这样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并且以朴素、自然、忠实于生活的态度,记录平民百姓生活的。最可贵的是,不管他的生活处境、社会地位有着怎样的变化
期刊
每次中國铁路大提速,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如今只有在支线、偏远地区以及春运期间,还能看到“绿皮车”的身影。  这些时速几乎都在100公里以下甚至更慢的绿皮火车,带领我们穿越鲁中山脉,走过大凉山腹地,漫游广袤旖旎的边疆,驶过一望无际的草原,探访不为人知的边城古镇,邂逅闪耀着历史光辉的文化记忆……  踏上中国最美的绿皮火车,开启一场别样的旅程。伴随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打开车窗欣赏沿途的风光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