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踏遍紫禁九千房,他却说自己只是故宫“看门人”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在央视《朗读者》栏目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朗诵的一首《至大无外》好评如潮,圈粉无数。
  非议中接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任命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2011年单霁翔接受故宫博物院院长任命时,面对着何种非议。当时,故宫丢了7件珍宝,案件被迅速侦破,公众在赞叹警察工作效率之余也对故宫的安保措施表示非常失望,纷纷提出质疑。被推向舆论浪尖的故宫给北京公安局送了面锦旗感谢,可竟然错将“捍”写成了“撼”。媒体也不留情面称:故宫丢物又丢人。就在故宫成为全民笑柄时,58岁的他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布鞋院长”采取多项举措,只为观众看得舒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官上任的单霁翔,该怎么烧出三把火呢?他说:“大家都知道故宫的古建筑都是木结构的,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都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是准备好‘水’了。”一上任,他就先老老实实将故宫的9000间房走了一遍,磨破了20多双老布鞋,因此被戏称为“布鞋院长”。
  故宫从来不缺观众,2012年,故宫的参观人数就突破1500万,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流量最高的博物馆。但单霁翔第一个提出要让观众看得舒心并且有尊严。之前故宫端门广场一侧出租的房子里曾办过很多格调不高的展览,比如太监展、宫女展、刑具展……20块钱一张票,看完出去的人都骂故宫,单霁翔很委屈,因为他们看的是“假故宫展”。单霁翔上任后,将端门广场统一管理,还将广场上的56棵树的树坑做平了,铺上了可供600人坐的椅子,故宫门口一下子清爽了。
  故宫买票曾是很多人的噩梦,观众要先排一个多小时的队,然后再过安检、验票、存包,体力消耗大半后也无心参观。单霁翔开出32个售票窗口,尽量保证观众能在3分钟内买到票。他还通过实名制购票、限流的办法,将故宫每日的人流量控制在8万。过去故宫里没有供人休息的座椅,观众走累了只能坐在御花园的栏杆上。他便制作了1400把实木椅子,只为让观众看得更加舒心。
  开脑洞,搞文创,催生“故宫跑”
  单霁翔提出:要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融入廣大民众的生活。因此他为故宫打造多种文创产品:皇帝被“恶搞”、鳌拜来“卖萌”、朝珠变耳机,《故宫日历》也带动了一股日历热……高冷严肃的历史人物变成了“网红”,故宫文化成了潮品,故宫也越来越接地气。不断研发的文创产品已有9100种,其中一些成为外交礼品,深受各国来宾和观众的喜爱。
  2015年9月,故宫展出的全卷《清明上河图》广受关注,中外观众慕名而来,引发了轰动一时的“故宫跑”。最让单霁翔感动的是,其中70%的观众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他认为故宫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因此,故宫仍坚持节假日门票不涨价,“因为被门票挡住的一定是最需要博物馆的学生们”。
  故宫,来自于人,单霁翔将它施与每一个人。 外界称他是故宫的“掌门人”,他却说自己只是故宫“看门人”:看护好9371间古建筑,看好1807558件藏品,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特约教师 相茸)
  【观点速递·坚守责任】20双布鞋,丈量了故宫的每一个角落;6载求索,让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从“故宫黑”到“故宫萌”再到“故宫跑”,单霁翔传承并创新了珍贵的文化产品,让故宫一步步从高冷走向亲民。也正是这份对责任的坚守,不仅让故宫收获了来自世界的喝彩,也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辽阔。
  【适用话题】责任与坚守 文化传承 创新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探究精神 追求真理 敢于质疑  【素材分析】安德烈所在的时代奉盖伦的著作为圭臬,不质疑也不进一步研究。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但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不缺质疑权威者。安德烈和古往今来每一个挑战权威的人一样,向旧观念挑战。为了研究人体解剖学,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盗掘坟墓,以科研的名义对抗世界的冷眼,为医学的进步点亮了灯火。  NEW视野  2017年5月,唐史专家郑学檬教授在
期刊
她是《致青春》里的校园女神阮莞,是《一仆二主》里的大龄剩女顾菁菁,是《好先生》里的富家千金江莱,也是《花儿与少年3》中的会计兼翻译能手“江妈妈”,她就是江疏影。  1986年,江疏影出生于上海,18岁时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她凭借姣好的容貌和优雅的气质,如愿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刚上大一,她又被《飞花如蝶》剧组选中扮演女二号。一切都来得太顺利,18岁的她就这样一脚踏进了演艺圈,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期刊
我爱上跑步,有很大的一部分机缘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写的那本《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读完第一遍,我便开始有了跑步的念头。后来虽然没有真正做到日日坚持,但仍然在跑步的过程中体味到了无法言明的愉悦。  由于早上时间匆忙,我通常会选择夜跑。工作结束,黄昏来临,一天的紧张只剩下余韵,人开始舒缓放松。照顾完家人的饮食,收拾起锅碗瓢勺,安顿好孩子之后,我才开始下楼跑步。出门的时间愈晚,路上的行人便愈稀少。 
期刊
【适用话题】立志 梦想 奋斗 人生规划 心智成熟  我1989年出生,年龄尴尬,代际模糊。只能写写我周围人的成长群像。  我高中之前一直待在湖北的一个二线城市,鸡犬相闻,和所有的同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世交关系。我们大多数都是铁路系统的子弟,他们的未来大抵也都拴在铁路上,他们所有的恐惧和自尊,和区区所有也都勾勾连连地捆绑在铁路制服里,从父辈的手上接过,在适当的时候传给下一代。这就是所有终极神话的壁画:
期刊
当寒门难出贵子成为全社会开始讨论的话题,有一个华裔女孩却用自身奋斗的经历,向这一切社会成见说不!她就是关颖珊。她是由在中餐馆打工的父母培养出的世界冠军,又从世界冠军走下神坛回归安静的校园,然后华丽转身成为入主白宫的政治明星,关颖珊的人生,就是一部大写的励志传奇。  关颖珊1980年出生在美国加州,但父母都是来自香港的移民,靠在中餐馆打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关颖珊从小和姐姐一起学习花样滑冰,但是每
期刊
【适用话题】大爱 善良 父爱 生活 人际关系  在我生命的一段日子里,有个男人占住了父亲的位置。而在我内心的情感世界里,这个男人一直盘踞着父亲的位置。尽管与他生活的日子不长,可与他梦中的相会,比我在现实中与父亲的相见更多。  一张黑峻而极显棱角的脸,一双仿佛能穿透宇宙洪荒的眼,一圈粗硬贲张的络腮胡,一根整日叼在嘴角的喇叭筒。  整条街的调皮男孩,都把他看作一尊活门神:既害怕得想躲避,又好奇得要围观
期刊
作为一个“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的资深患者,每到午飯时分就各种不自觉,屁股在椅子上蹭来蹭去,就是不肯起身。任凭众编辑威逼利诱,我自岿然不动。  于是下午三四点,肠胃大人就开始闹脾气了,咕咕乱叫。小编实在受不了它的摧残,只好趁着没人注意偷偷跑下楼去买点吃的。谁知电梯门一开,竟站着一玉树临风身长七尺的帅哥,小编我一见美人,顿觉秀色可餐,瞬间饥饿难耐,肚子又开始一阵乱叫。这叫声成功地吸引了帅哥的注意,
期刊
专门拍火车,能拍出什么花样来?在这条与众不同的路上,90后自由摄影师王嵬却探索出独特的铁路文化。  王嵬家原来住在四道口附近,从家里的窗户往外看,就能看到北京北站的火车。他说,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趴在窗户上看远处的火车,长长的汽笛声,总让幼小的王嵬激动不已。  小时候,父母送王嵬去学画画,老师发现他不爱画别的,只喜欢画火车。别人去公园之类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王嵬却要求去火车站。等他上了初一,胆子大
期刊
我想起自己求学和毕业找工作的那段经历,只能用一个“勇”字来形容。那时为了练好口语,我不得不鼓起勇气参加各种英语沙龙,还千方百计和老外们搭讪,跟他们聊天。慢慢地,我蹩脚的口语竟然变流利起来,到了毕业季,我已经可以和老外沟通无碍了。  我找工作的经历更好笑,因为读的不是什么好学校,也没有那种可以介绍工作的亲戚,只能自己拼命投简历。后来朋友跟我说,广州那边有座写字楼,里面全是外国人的办事处。于是我就跑到
期刊
【适用话题】食物与食客 饮食文化 精致生活 物质与精神  你是否曾在深夜饥肠辘辘时,点开一张张深夜报社图直咽口水?或者面对朋友圈的九宫格美食暴击,牙痒痒地留下“拉仇恨”的评论?那些让你垂涎三尺的食物影像,被西方人称为food porn,借“porn”一词来夸大人类的感受。  这个词最早在1984年美国记者Rosalind Coward的《Female Desire》一书中出现,作者认为准备食物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