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里的帮闲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x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曾在《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一文中说到过帮闲群体。《红楼梦》一书中的贾府里,也有一批这样的帮闲。曹雪芹给他们的名字取得很有趣,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文人们出路狭窄,自然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贾政虽不能给这些帮闲们加官晋爵,但贾府也是举国皆知的侯门望族,托身于此,不特衣食无忧,而且地位也会因这种附丽而抬升,他们当然趋之若鹜。
  不过,不可小瞧的是,这些寄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的清客,却也是有点本事的,他们不仅要会画画、下棋,还要会吟诗、作赋,有的甚至还懂风水、擅禨祥、会占卜。清客们在贾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小群体,他们陪主人聊天散心,参与了贾府大大小小事情的策划、安排、落实,似仆似友,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像陪贾政闲谈,筹划省亲殿宇,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都是用得着清客相公们的关键时候。而在《红楼梦》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更是书中写贾府清客最集中的篇章,清客们将自己的才学进行了充分发挥和展示。
  贾府为迎接贾妃省亲,特斥巨资,建成了省亲别墅大观园。工程告竣后,贾政便携众清客及宝玉进园探景,题对额。之所以一定要清客们在侧,倒不是全盘仰仗他们的才情,只是他们在侧,有个讨论商量的对象,以便集众智,或提醒,或补白,以题出合情景、合胃口的对额。
  所以,在大观园中移步换景,当看到佳木茏葱、一带清流自花木深处曲折泻出时,贾政请大家拟题桥上之亭,他们便想到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先拟“翼然”,贾政觉得须偏于水题,他们又拟“泻玉”,最后才有了宝玉所题、贾政最满意的“沁芳”。没有清客们拟的“翼然”“泻玉”,就不一定会有宝玉的“沁芳”,其作用可见一斑。
  然而,如果单单就是这种应差,清客的作用便要大打折扣。因为这些事,私塾中的教书先生或粗能文墨的秀才完全能够胜任,贾府又何必花重金延聘一批光动嘴、不动手、平时主人还得尊敬有加的清客先生呢?因而,他们诗词歌赋的才华只是主人欣赏的一个方面,主人欣赏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便是他们溜须拍马的“才华”。这种“才华”,当然不是露骨的吹捧和直白的马屁,而是不动声色的投机,不着痕迹的讨好,对应内心,手法巧妙,手段高明。
  比如,当大家要给入门不远一处假山题名时,众清客便说了些“叠翠”“锦嶂”“赛香炉”“小终南”之类的俗词,待宝玉说出“曲径通幽处”后,众人异口同声地赞道:“极是!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又如,贾政批评宝玉未曾题前,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清客们及时排解道:“议论极是,其奈他何。”这话对于本来就为宝玉才情高兴的贾政来说,确实正中下怀。他们揣摩准了贾政试子才情的心思,也揣摩准了贾政对宝玉的题额赞赏却又不便喜形于色的复杂心理,给予适时适当的赞扬和吹捧,通过吹捧宝玉,实现讨好贾政,情感拿捏得十分“精准”,其溜须拍马的口才,察言观色的能力,让人“叹服”。
  不过,才华再高,作用再大,也仅用于富贵人家的帮闲凑趣上,有时还得牺牲人格和尊严,让人鄙夷。曹雪芹将他们的名字取为沾光、善骗人、不顾羞之类,其厌恶之情,也表露無遗。真正的槃槃大才,是不耻于通过做帮闲来谋取富贵的,他们爱惜羽毛,珍惜名声,有时甚至以生命维护尊严。
其他文献
人道是:老有所乐、所学、所为、所养。但以笔者之见,为着迈向人生的圆满,人到晚年,亦应有所“戒”。“戒”者,戒除,禁戒也。即净化心灵,防止迷失,回归生命本源。  笔者据个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态的杂闻权拟“五戒”,是为戒偏执、粗野、怨怒、贪婪与悭吝。  “江山好移,本性难改”,年轻时的理想追求往往会延续到老年。说是“花甲”老人,但看待世事却依然偏执,非左即右,说话腔调火爆依旧,“时代烙印”十分鮮明。古
期刊
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首小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这六月不寻常/让我又梦一场/这六月不寻常/在我心里飞起了霜。”  “六月飞霜”,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劫难啊,让诗人如此心伤!  一想才知,是高考啊。  提起高考,可谓是五味杂陈,说不在乎是假的,毕竟这算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说刻骨銘心吧,又言重了,毕竟人生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  记得我高考那年,下着大雨,我和同学们披着雨衣,骑着自行车去一二十里地外的
期刊
读一位著名学者开出的愉悦身心“五然”妙方,联想到与之相通的古文雅句和名人雅事,遂生感悟。  处事为人宜蔼然。蔼然,既指待人和气、和善,亦应含有谦恭、宽容之意。《尚书·伊训》有云:“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是说对别人不求全责备,而检查、检点自身总怕不够。京剧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大师,幼年与一位老师学戏,被贬为“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的笨学生,因之该老师一气罢教拂袖而去。后来梅兰芳师从他人,以勤补拙,刻苦
期刊
自控是自觉控制所言所行,自由是挥洒自己的个性;自控与自由,表面上是矛盾的。但自控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才做什么。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绝不做某些事,才有可能做成一些事。所以,自控与自由,本质上高度一致。  体现在行为方式和道德修养上,自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言行方面的自控。简单地说就是:不该你说的话不说,不该你做的事不做;
期刊
如果你问中国的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好不好?恐怕十有八九的父母会不假思索地作出否定的回答。然而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溺爱和娇惯孩子的父母绝对不会少于十之八九。这证明,理智上明白,不等于现实中执行。子女教育中,中国父母最善于感情用事。  有两则很有意思的子女教育的小故事。一则是讲一个年轻的父亲领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走,孩子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水沟里,那爸爸却继续向前走,仿佛没事人一样。结果是,那孩子先哭喊了几
期刊
凡成大事者,必有异于常人之处,曾国藩自然也不例外。不说别的,就是一生所下的自省功夫,曾国藩就超出了同时代与后来的许多人。曾国藩的自省既见于家书,更见之于日记。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四,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黎月乔前辈来,示以近作诗。赞叹有不由中语,谈诗妄作深语。己所不逮者万万。”看了熟人写的诗,明知道不怎么样,却违心吹捧,还要故作高深,曾国藩觉得自己太装。初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批评
期刊
”一点儿”,表示很少的意思。可就这很少的“一点儿”都还很有人特别喜欢。是什么人?我道是有的手中握有小权力者。  这样的小权力者,喜欢吃“一点儿”、拿“一点儿”、要“一点儿”。有一市场收费的,很理直气壮地跟一小贩说:“拿个塑料袋,我装几根黄瓜!”小贩没吭声,马上拿个塑料袋递过去,这人装了些黄瓜走人。这种小权力,在市场上谋生的人是不敢招惹的。只能以忍耐来掩盖心中的无奈。真要是流露岀什么不满之意,那招来
期刊
工作中、生活中難免会遇到尴尬事,处置起来使人十分头疼。但“麻”老师却能巧妙地应对。不妨看看他的巧妙之处。  “麻”老师其实并不姓麻,他长了一脸大麻子,因为一次授课出了名,“麻”老师就这样被叫上了。“麻”老师是某大学的心理学教授,70岁,尽管早已退休,但因他的心理学课教得好,许多学校、单位都争相聘他为心理咨询师或教心理学课,他也乐得去发挥这个“余热”。前年,当地一所中学聘他去讲心理学课。第一天上课就
期刊
记得《人民的名义》一开头,有一个小处长大贪官,这个小处长赵德汉看似清廉,平时一饭一菜,住房简陋,上班骑着自行车,俨然是个清官。可是在廉洁的伪装下,他的另一处豪宅,却满屋子都是钱,让人瞠目结舌。由此可见,有的贪官外表并不奢华,而是貌似清廉,实际上却投机取巧,蒙蔽世人,博得清名,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鲜见。  刘瑾乃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大宦官。他拥有的家产近乎天文般的数字———6750万两白银!这么多的家
期刊
俗语有“人心不足蛇吞象”,意谓某些人对于物质或者其它东西,存在十分强烈的欲望而罔顾自身有限的能力。有趣的是,明人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卷之三十一》中,真有一个一条蛇面对巨物的诱惑不愿放弃,结果惹火烧身、坠死于河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有条大蛇生活在岩石下,常常卷起尾巴悬吊在树顶,脑袋垂于河中,伺机攫取鱼鳖之类。有一天,这条蛇在河中觅食,竟然起不来了,只是它的尾巴还卷在树顶。这条蛇身体每动一次,那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