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雪景描写的艺术价值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shy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家铺子》作为茅盾在1932年创作的围绕“一·二八”战争背景的现实主义小说,以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为切入点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社会形态,对其文本解读历来是文学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着重探究《林家铺子》中的雪景描写在渲染烘托人物形象、贯串建构行文情节、暗示呈现主旨中心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林家铺子》;雪景描写;人物形象;主旨中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3
  《林家铺子》是茅盾于1932年基于“一·二八”战争背景之下,以江南小城镇为背景、以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为主要叙述内容的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和按照经济视角进行创作的作品。在文本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性语言,这对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内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雪景描写作为一类特殊的环境语言,对文章的整体架构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林家铺子》中四次雪景的描写,来研究雪景描写对小说的价值,探讨雪景描写的几类不同作用,以及对当下文学中环境语言描写的现实意义。
  1、雪景描写渲染烘托人物形象
  人们往往容易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这便是触景生情。因此通过环境描写,作者通常能够与人物进行心理上的共鸣。雪景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人物面临的外部环境之中,也反映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之中。有研究者曾强调过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的渲染烘托作用:“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1]由此可见,雪景作为自然环境的描写,能够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起到渲染与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林家铺子》在第二章中就交代了故事发生在年关将至之时,因此全文是以年关之至的一处靠近上海的江南小镇为地域背景展开的。而小说的主人公林老板正是在小镇上经营着父辈传下来的林家铺子为生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文中有一情节描述了上海来的客人向林老板的讨债,当林老板正想用来之不易的“两张庄票和四百元钞票”支走上海客人时客人却要求将庄票兑现。这时钱庄将欠款用庄票抵扣的行为让林老板心中下起了一场雪:
  “天是当真在下雪了,林先生也没张伞,冒雪到恒源庄去亲自交涉,结果是徒然。” [2]
  这时雪真正下了起来,林老板去钱庄的路上也没拿伞,可见生存现状的严峻态势已经胜过了环境气候造成的严峻。在整个社会经济形势消沉低迷的大环境之下,钱庄为了自保而对林老板这样的小资产阶级进行压迫。面对包括黑暗政府在内的多方面的压迫,也难怪林老板顾不得撑伞,早已麻木了身体只求经济上能有一线生机的复苏,这一场雪的来临不仅反映了人物内心焦灼又无奈、绝望又怀有希望的复杂矛盾心理,也使得林老板作为小资产阶级这一形象与生俱来的软弱性得到了更好地塑造。雪景描写作为环境描写的一部分,茅盾通过人物形象的外部环境的描写反映的却是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读者能够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了解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形象。雪景描写作为一个媒介,将文学作品与读者通过人物形象这一载体更好地连接起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文本。
  景物描写能够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起到渲染与烘托的作用。尤其是雪景的描写,往往能够反映悲剧性的人物形象的内心心理活动。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也习惯于运用雪景描写来使得人物塑造更为饱满与立体。运用雪景的描写可以为人物的命运定下一个基调,也能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为立体化、生动化,并且大多数雪景描写的运用可以更立体、深刻地塑造悲剧中的人物形象。
  雪景描写的运用往往能更加生动地渲染文本中人物的悲剧形象,使人物的悲剧性与被压迫性得到了更好的渲染与展现。
  2、雪景描写贯串建构行文情节
  在文章情节的脉络中,若是在紧张的情节发展中贯穿以一定的环境描写,便会使文章的行文情节与发展脉络张弛有度,能使人更准确地抓住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思想之所在。有研究者表明:“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3]于此,雪景描写作为环境描写的一类能够通过侧面的点缀来将全文的结构与框架凸显。
  在林老板再三地央求上海客人通融之后,外加又“忍能又把这几天卖得的现款凑成了五十元,算是总共付了四百五十元”,才终于“把那位叫人头痛的上海收账客人送走了”。可见林家铺子的资金融通在这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林老板只能是用“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硬着头皮维持着自家的生计。作者在上海客人引起的這一冲突得到暂时缓解之后,又引入了一次对雪景的描写:
  “此时已有十一点了,天还是飘飘扬扬落着雪。买客没有半个。”[4]
  本就惨淡的市面又遇上了下雪天气,下句“买客没有半个”也就很顺理成章地承接了上文,更具体地运用林家铺子这个缩影展现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萧条。作者用三言两语就能将小镇街头的衰败寂静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呈现给读者,“飘飘扬扬”这一形容词使雪的纷飞跃然纸上。这时的“雪”的描写既照应了上文钱庄施压的凄惨处境,又承接了下文林老板和寿生对本镇账头收取无门的惆怅情绪。作者用一场接着一场持续的雪景描写表现了林家铺子所面临的多方面的压迫是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雪景描写在这里为下文林老板受钱庄压榨而被迫交出营业额、受党部欺诈而最终走向破产等情节做出了伏笔与暗示,也为林家铺子最终经受不住各方压迫而走上破产道路的结尾情节设立了伏笔。肃静的环境折射出林老板这类小资产阶级、这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小人物的命运走向注定是悲剧的。雪景的出现是行文情节悲剧气氛的渲染,通过雪景描写,更能够增添小说环境的悲剧色彩。钟桂松先生就曾谈论《林家铺子》中的悲剧气氛营造得恰到好处,“综观《林家铺子》结构层次的发展情势,故事结构是与整个作品的悲剧气氛分不开的,或者说,与作品的整个悲剧气氛相融合。层层剖剥,越剥,悲剧气氛愈浓,一层浓一层,到林家铺子倒闭,层次剥完了,悲剧也演完了。”[5]可见雪景描写帮助作者在创作之时以及读者在品读之时都营造、渲染了行文情节的悲剧氛围。   雪景的描写属于情节描写的范畴,茅盾与许多的作家一样,希望通过雪景的描写来建构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深化故事的情节。格非在《物象中的时间》一文中就曾这样表示:“中国文学中的物象更多地被表现为一种‘意象’,可以‘赋’、可以‘比’、也可以‘兴’,它投射和寄托了太多的人类情感和过往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就是‘心’的外在形式。”[6]由此我们可以将这里雪景的描写看作是对于林老板复杂内心的一种侧面描写,作者通过雪景的穿插使得情节发展的环境更为生动立体,行文脉络更加清晰,文章结构更富逻辑性。
  3、雪景描写暗示呈现主旨中心
  景物描写作为作家惯用的一类写作手法,在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呈现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雪景涵盖在景物的范畴之中,其突出性是在对于一些悲剧性的主旨的呈现上更能够起到暗示与酝酿的作用。
  《邻家铺子》到第四章出现了一次对雪景的描写:
  “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自打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萧索的腊尾岁尽。朔风吹着那些招牌,擦擦地响。渐渐地冻雨又变成雪花的模样。”
  这时林老板正在自家铺子中等待店员寿生收账拿回的资金来应付上海来的收账客人,而此时“一二八”战事爆发的消息传来,也让林老板更为担忧账款的着落。面对寿生外出收账的迟迟未归以及上海来的讨债客人的催促逼压,林老板复杂的心境与这阴郁的天气是交相辉映的。茅盾采用了“萧索”一词来描写这样的腊尾岁尽的境况,萧索的自然环境也对应了林家铺子萧索的生意环境,而这又折射出当时不仅是这样一个小铺、这样一个小镇,甚至整个中国都呈现出萧索的经济环境。
  作者在该段的描写中运用了“索索”、“冷清清”、“嚓嚓”、“渐渐”这样的拟声词与叠词,加重渲染了雪景的严寒与冰冷。拟声词的运用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雪的特点,使得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叠词的运用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又起到了强调主旨中心的作用,使得下雪带来的肃静气氛得到了更好的渲染。且与人们本期待的年关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也使得林家铺子经营衰败更顺理成章。阴郁消沉的雪景描写的贯穿为整个林家铺子的经营的惨淡与艰辛奠定了基调,这样也就能更好地暗示着整个中国经济的萧条与衰败对于国民生活的摧残与迫害。
  雪景的描写直接就起到了暗示主旨的作用,使读者一下就能将雪景的凄凉与国内大形势的凄凉联系起来,便能够更深切地领悟到作者希望表达的“三座大山”的欺压对于人民水生火热生活的迫害的中心思想。
  小说中通过运用雪景描写来暗示主旨的还有出现,其中,“一·二八”运动是《林家铺子》进行创作的一个大背景,年关将至的上海地区正面临着日军的重炮。小说将凄凉的市镇景象与上海大都市的繁荣加以对比,又将败落的林家铺子与硝烟四起而动荡不安的上海加以类比,生动形象地将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缩影描绘于字里行间。在第四章的结尾,作者又插入了一次对雪景的描述:
  “雪是愈下愈密了,街上已经见白。偶尔有一条狗垂着尾巴走过,抖一抖身体,摇落了厚积在毛上的那些雪,就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自从有这条街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冷落凄凉的年关!”
  这一处雪景的描述是最为详尽的,愈下愈密雪象征着愈演愈烈的战事以及政府愈发严重的腐朽统治以及愈来愈惨败的人民的生存状况。作者用这一场雪刻画了整个中国社会的严寒与萧条。他运用“冷落凄凉”一词来描述这一年的年关,又是一次与原本读者心理预期的热闹、喜庆的年关的强烈的反差。大雪的纷飞使街面呈现一片白色,刷白的雪景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当时社会现状的萧条以及人民生活的惨淡。
  此外,茅盾还在这一处加入了对于一条狗的描写,他写到狗“又悄悄地夹着尾巴走了”,这里的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夹着尾巴”的丑态似乎是在讽刺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走了”又似乎是在暗暗比喻文章结尾林老板卷着资本出逃的结局。并且,狗尚且可以轻易地抖落身上的积雪,那么人呢?人民却无力去反抗压在身上的重重负担,这可谓是对现实的又一次讽刺。
  雪景的描写在第四章中一直贯穿在文章之中,用格非在《停顿》一文中的阐述,茅盾在这里刻画的雪的状态便属于“画面细节描写的独立”,格非认为:“对机械目的性的摆脱当然意味着叙事的更大自由和想象空间……从时间上来说,画面和细节的描写,当然意味着故事的停顿和中断。用热奈特的概念来表述:故事时间等于零,而叙事时间仍在继续。”[7]故我们可以理解茅盾在林家铺子面临严重经营困难的情况之下、在小说情节的发展如此紧凑之时还要穿插这段雪景的描写是别有用意的。
  这般的小说情节与小说环境的交汇能让读者更容易地进入小说之中,也更能全面而饱满地表现作者想要反映的主题。
  《林家铺子》中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却能将这场雪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读来仿佛真的置身其中。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对雪景的描写,每一次雪景的描写都是映衬着林家铺子一次危机的展开,而每一次描写又都伴随着下雪程度的加深,这也反映了林家铺子面临的压迫的重重加深。这不仅是一场自然天气现象之下的雪,它更是一场中国经济社会的暴风雪,这场雪暗示着萧条衰败的林家铺子的经营命运,也暗示着整个中国经济的萧条与衰败。帝国主义的入侵、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只会让整个社会陷入黑暗之中,这也让人不禁思考,究竟何时人民才有能力去抵抗这场严峻的大雪呢?作者独具匠心地将雪景的描写穿插在文本发展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这部作品。
  通过对于《林家铺子》文本的研究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雪景描写作为一类的特殊的景物描写,在对于文学作品的立体感与饱满度的强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环境描写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与写作对象,對文本的建构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雪景描写作为一类特殊的环境描写,在对文本的建构上便会有自身的特色,我们基于雪景这一特殊的景象展开的上述研究,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环境描写的研究分析领域起到一个拓宽视野、加剧纵深的作用。
  雪景描写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行文情节的建构以及文章主旨的呈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这也为今后更多的作家在进行创作实践时,能够更好地将雪景描写作为景物描写的一部分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
  注释:
  [1]韩光.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A].内蒙古:语文学刊.
  [2]茅盾.林家铺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3]韩光.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A].内蒙古:语文学刊.
  [4]茅盾.林家铺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5]钟桂松.茅盾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格非.文学的邀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格非.文学的邀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韩光.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A].内蒙古:语文学刊.
  [2]茅盾.林家铺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3]钟桂松.茅盾散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格非.文学的邀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十多年前就认识褚嘉骅,看到过他的文字,觉得这位军旅电视工作者文笔不俗。后来他从云南武警总队调到武警总部政治部,还是干电视这一行。渐渐地,越来越多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采用土柱试验通过不同层次施磷模拟土壤磷空间分布不均,并在土柱中种植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小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磷空间分布均匀与否对两种磷效率品种小麦
我国不少小型矿山的小规格竖井,采用局部混凝土支护,大部分为光井壁无支护。由于开凿时凹凸不平,加之开采年久,地压变化,裂隙、层理发育及含水层、地表河流等影响,致使地表
一入宏村,便可见一湖灵翠,半角荷花,拱桥凌在水面上,柳树迎着荷风临水自照,一幅水墨画便铺展开来了一角。村中有黛瓦白墙,飞檐勾错,石板蜿蜒上是历史沉淀下的沉郁色泽。宅前石阶还有当年的模样,入门里两侧的过厢廊阁,正对的厅堂,古朴的木窗阁楼上雕着老去的故事,栩栩如生,灵气与厚重所并存。  当年的悲欢离合凝在了流年偷换的深宅里,大户人家的几百年浮浮沉沉繁华败落都归结于了平凡,逐渐融入商业化的潮流,但有宏村
期刊
1993~199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麦叶色转换突变系是由隐性单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诱导转色的重要外因是一定的低温和短日照。在叶色由绿转黄变白的过程中,体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及植
华冰刚调入海天市的这段日子,恰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总也觉得眼睛不够用,瞧啥啥新鲜,看啥啥新奇。一有空暇,就喜欢在马路旁走走、公园里逛逛、大海边遛遛。  看天,蓝蓝的,那种白云反衬的炫目的蓝;观海,蓝蓝的,那种遥无际涯的幽深的蓝!再瞧瞧城市的四面八方大街小巷,无论是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还是车水马龙的街边路旁,抑或保护完好的矮山群峦,更别说星罗棋布的大小公园……总之,除一切建筑物与大路小径之外的所
期刊
小麦缺氮影响到叶片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含氮量,根系活力也较早的进入衰退阶段,且质量水平低下。缺氮程度越深,恶化越深。这种发生在小麦开花后的生理功能早衰,可明显影响籽粒
作者简介:康婧(198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河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  生与死,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两件事。人,哪一个不是由生到死。可是我之前并没有觉得这是个让人花时间思考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人总是求生的,有谁会甘愿求死。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样的困难,人都应该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能去解决自己遇到的一切事情。但是直到最近
期刊
摘 要:周作人作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的文学批评观对于当下仍有重要的启示:文学是“人的文学”,从事文学批评理应秉持自由、宽容的批评原则,适当融入印象鉴赏式批评方法来健全文艺批评新生态,明确好的批评者也是心灵在杰作中的冒险者,尤其是网络文学时代,更需要秉持批评的自由、宽容原则。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宽容;个性;文学批评观  作者简介:陈雅歆,女,安徽安庆人;刚祥云,男,甘肃
建国以来,我国煤炭供应曾出现过三次缓和:1952年第一次出现煤炭过剩;1962~1964年第二次出现煤炭稍有多余;1985~1987年第三次出现暂时的相对缓和。最近一次缓和的表 Sinc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