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打击“秋燥”
Q1:
心然,一到秋天,我的嘴唇总是干的,喉咙也常常“发火”,喝的水已经不少了,可是没有用,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具体困难”?
重庆 :王燕
A1:一是补: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饮食宜偏寒凉,豆腐、黑豆、梨、银耳、芝麻、百合、藕、海参、蜂蜜、鸡蛋、苦瓜等等;水果宜吃葡萄、梨等,忌温性的荔枝、苹果等。这样能促进排便——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灼烧津液了。
二是防: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少喝甜味饮料。
三是忌: 忌情绪过激。问问自己,情绪是不是不稳定﹖心情烦不烦﹖这些都会产生心火,灼烧津液,使自己口舌干燥。如果喝了很多汤汤水水,可是你一到单位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这样喝多少水也没有用——嘴唇照样干。
四是动:多运动。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最好不要坐电梯,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充溢。
记得:多吃防燥的,躲着助燥的,再从全身及情绪方面把握自己,你一定不会再燥了。
心 然
秋游野炊有“四忌”
Q2:心然,上个星期,学校某宿舍男生出去野炊,结果回来后集体拉肚子了,而我们宿舍这个星期也打算去郊游的,请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让我们可以高高兴兴出去,平平安安回来。我代表宿舍全体姐妹感谢你。
西安:庞烨
A2:一忌食品不卫生、不新鲜。外出野餐,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有的人前一天就将一些卤菜、熟食包装好。秋季气温仍偏高,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使某些食物容易腐败变质,而宿舍里一般都没有冰箱,吃了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卤菜类食品最好当天购买,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误食过期变质食物。还有,包装食品别马虎,别随便找张废报纸或从旧杂志上撕几页纸下来用,这是极不卫生的。旧书报上的细菌也相当多,极易污染食物。装食品最好用消过毒的专用容器,也可用清洁干净的塑料保鲜袋。
二忌烟熏火烤食品。野炊中,在篝火上烤鱼片、肉饼、羊肉串,恐怕是让人最跃跃欲试和垂涎欲滴的了。但,吃烟熏火烤食品易使人发生癌症。大量研究表明,食物经过烟熏火烤以后,可以生成大量的多环芳烃。这种多环芳烃一部分来自熏烤时的烟气,但主要是来自食物本身焦化的油脂中。烟熏火烤食品中还有一些亚硝胺化合物,而这些物质都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要预防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最好不要吃烟熏火烤食物。若偶尔吃一次,记得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三忌喝生水。野外的水源,大都是自西向东流淌,呈自然“野性”,不要见溪水清彻透明就冲上去乱喝啊,风景区的泉水,虽然看上去清碧透底,实质上很容易被病菌污染,是万万喝不得的。否则易染上病毒性肝炎,肠炎。
四忌采食野蘑菇。秋季,风景区的山边、草丛、树林中常有野蘑菇生长。一些游人见了往往情不自禁地去采摘,或烩菜,或烧汤,味道确实鲜美。然而,因误食有毒蘑菇导致中毒者并非少见,若中毒严重,处理不及时还可导致死亡。一般而言,凡是五颜六色,含有乳白色汁较多的蘑菇多数有毒,千万不可食用。你们在没有掌握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之前切忌随便采摘食用。一旦食后有中毒症状出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冒汗等,须立即送医院急救,不可延误。
当然,外出秋游野炊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最好随身携带消毒纸巾供擦手和消毒餐具用。野餐后不要乱扔瓜果皮壳、饮料瓶罐等,还要及时把野炊用火扑灭,以防发生事故。
天高云淡的秋季已经来临,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郊游、野炊,实是一件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一定注意卫生保健,别染上疾病而令人扫兴,祝你们愉快。
心 然
秋风秋雨防秋愁
Q3:一到秋天,我整个人会陷入莫名的忧愁状态中,工作时候常常分心,被老板批评了几句就终日郁郁寡欢,回家看这个也不顺眼那个也不对,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呢?
河南 :萍儿
A3: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啊!如果遇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了!
所以,萍儿不要着急,没有你想得那么严重,有效预防或减轻你这种“秋愁”这种不良情绪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心 然
“薄衣御寒”,始于立秋
Q4:心然你好,一到秋天,我和婆婆总是为了小孩子的穿衣服问题起争执,老人家总是天气一冷就忙着给孩子多加衣服,但我相信的是“春焐秋冻”,究竟是谁对?
山西: 李洁
A4:古人云:春焐秋冻,不生杂病。这是有根据的,因为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 室内外温差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焐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就容易受寒致病。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所以,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
不过,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是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是常理。所以,凡事都应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
你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应该慎重一点,配合孩子的体质来给他正确穿衣服。
心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