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合理运用学具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xim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具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学具 效率 理解 促进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1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2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3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3.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3.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应用学生熟悉的、感性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代替,让数学充满生活味。  1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体验问题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 感悟 回归 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
期刊
【摘要】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背景出发,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目标和特征认识的基础上,探讨构建符合课程目标设计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要求、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注重了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探究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注重了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  1课程开设目的 
期刊
1学前儿童文学对于幼儿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社会人必须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幼儿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就是接受这些道德规范的教育,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和指责的教育方式是不妥当的,容易使得幼儿失去信心,而利用直观形象的学前儿童文学对幼儿进行教育,却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源于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把教育意图巧妙地隐藏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实现语
期刊
【摘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改革是搞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无疑会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对于教材的认知水平、学生参与度的调控、合作学习的利用、科学的教学设计都会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事半功倍的进行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学习、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 改革体会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残、自杀、攻击行为、杀人、虐待小动物等藐视、无视生命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生命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及如何使这两种教育理念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 和谐发展 论纲  近年来,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心理健康教育越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课堂上怎样才能把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和问题变得生动形象,使一个个学生对学习感到兴趣盎然呢?下面举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  1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形如的导入环节就象整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和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导入的方法和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以旧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操作导
期刊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普遍开设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为培养财会专业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具备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能力。课程以“已经编成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围绕“财务报表的分析利用”展开。新思维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与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关键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得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从以上的话语中,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许多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