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由心声的决定
1990年,在通过层层考核之后,谢耘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并作为清华大学派出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悉尼大学求学。整个留学过程为期两年,不提供学历,只提供学习和研究经历证明。
彼时正值出国潮,谢耘的选择颇为明智。
出发前,谢耘并未签署回国承诺协议。换言之,在学成的去向问题上,谢耘有着充分的自主权。
“1992年的时候,选择回国的留学生很少,于是我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到退休的时候,我还一直生活在海外,那时的我会怎么看自己?当时我的结论是:我可能很有成就,但我觉得我会看不起自己。”
于是,谢耘做出了当时最“傻”的决定:学成归国。
回国前,谢耘身边的朋友都劝他三思,他的导师为了挽留他,甚至把邀请他来做研究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然而谢耘却是归心似箭。
对于当初的决定,谢耘并不后悔。很多人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而谢耘的回答是,自己是个有主意的人,往往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左右。“不论潮流是什么样子,别人怎么看你,你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定搞清楚这件事情。”
1992年8月,谢耘踏上航班,从冬季的悉尼飞回了仲夏的北京。归国后的第五个月,谢耘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后便供职于一家做雷达的国防企业,住在上地开发区里一间狭小简陋的出租单元房中,平淡地开始了职场生涯。
轮回的梦想
“寻找梦想的实践者”。打开神州数码校园招聘的主页,这样的主题赫然入目。
作为此次校园招聘的宣讲人,谢耘也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从中学开始的。我喜欢科学,一直希望在科学和技术上能做出点成绩。”
2000年,神州数码从联想的母体中分离,成为一家独立上市的公司。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谢耘做过管理工作,管理过两家公司,甚至还做过资本研究。然而,对于做技术出身的谢耘而言,这样的转变曾让他困惑。
转变伊始,谢耘觉得那些跟技术并无关联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心态也随之改变,有了很多抱怨。但如今回看过往,谢耘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当初的那些工作,也许做的时候你并不理解,也并不喜欢。但只要是用心做过的事情,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所以,我之所以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做了很多我喜欢的事情,而是我做了很多我不喜欢的事情。”
宣讲会上,谢耘也提到了做技术的岁月。初到联想的时候,谢耘的办公室在北航附近的一座办公楼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做技术的大环境并不成熟,条件也颇为艰苦。当时,谢耘正在研发掌上电脑,他所使用的办公设备都是别的部门淘汰下来的。然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谢耘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基于Windows CE的中文掌上电脑。
“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沟坎,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如今,谢耘又重新投身技术方面的工作,继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冲撞之中的包容
今年,神州数码的校园招聘走进了第11个年头。作为“千人英才计划”重要的组成,这同样是神州数码人才储备方面的“重头戏”。
2012年,管理培训生项目启动。这是神州数码专为应届毕业生设计的职业发展规划,面向所有专业的同学,神州数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助力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自然不是口号式的招聘宣言。在培养方式上,神州数码打破常规,在三年的培养发展计划中,管理培训生将通过不同方位的培训和部门轮岗的实践,在开放的工作环境下实现成长。而这样的成长不仅局限于技术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也是神州数码所重视的。
谢耘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份人才计划的开放。
作为一名海归,谢耘坦言自己在观察思考问题,以及处理事件的方式上,和其他同事颇为不同。在神州数码成立伊始,一位来自外企的同事和谢耘开了一个很短的会。会后,对方找到谢耘,直言他一定不是神州数码的人。尽管,自身性格与公司氛围的差距,外人显而易见,但是谢耘觉得这并非阻碍。“虽然有差异,但我还是可以做到很好。“神码”的文化让员工之间,能够相互接受,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包容,这是谢耘在神州数码中感受最多的。
在工作中,谢耘经常会遇到一些冲突,这些冲突往往不能用对与错衡量。“即使面对你的上司,你也可以直言不讳,以理服人,因为我们重视的是更有道理。至少到目前为止,郭总觉得在很多事情上,我的做法还是有些道理的。”
1990年,在通过层层考核之后,谢耘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并作为清华大学派出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悉尼大学求学。整个留学过程为期两年,不提供学历,只提供学习和研究经历证明。
彼时正值出国潮,谢耘的选择颇为明智。
出发前,谢耘并未签署回国承诺协议。换言之,在学成的去向问题上,谢耘有着充分的自主权。
“1992年的时候,选择回国的留学生很少,于是我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到退休的时候,我还一直生活在海外,那时的我会怎么看自己?当时我的结论是:我可能很有成就,但我觉得我会看不起自己。”
于是,谢耘做出了当时最“傻”的决定:学成归国。
回国前,谢耘身边的朋友都劝他三思,他的导师为了挽留他,甚至把邀请他来做研究的材料都准备好了。然而谢耘却是归心似箭。
对于当初的决定,谢耘并不后悔。很多人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而谢耘的回答是,自己是个有主意的人,往往不会被外界环境所左右。“不论潮流是什么样子,别人怎么看你,你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定搞清楚这件事情。”
1992年8月,谢耘踏上航班,从冬季的悉尼飞回了仲夏的北京。归国后的第五个月,谢耘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毕业后便供职于一家做雷达的国防企业,住在上地开发区里一间狭小简陋的出租单元房中,平淡地开始了职场生涯。
轮回的梦想
“寻找梦想的实践者”。打开神州数码校园招聘的主页,这样的主题赫然入目。
作为此次校园招聘的宣讲人,谢耘也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从中学开始的。我喜欢科学,一直希望在科学和技术上能做出点成绩。”
2000年,神州数码从联想的母体中分离,成为一家独立上市的公司。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谢耘做过管理工作,管理过两家公司,甚至还做过资本研究。然而,对于做技术出身的谢耘而言,这样的转变曾让他困惑。
转变伊始,谢耘觉得那些跟技术并无关联的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心态也随之改变,有了很多抱怨。但如今回看过往,谢耘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当初的那些工作,也许做的时候你并不理解,也并不喜欢。但只要是用心做过的事情,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所以,我之所以走到今天,不是因为我做了很多我喜欢的事情,而是我做了很多我不喜欢的事情。”
宣讲会上,谢耘也提到了做技术的岁月。初到联想的时候,谢耘的办公室在北航附近的一座办公楼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做技术的大环境并不成熟,条件也颇为艰苦。当时,谢耘正在研发掌上电脑,他所使用的办公设备都是别的部门淘汰下来的。然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谢耘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基于Windows CE的中文掌上电脑。
“在人生漫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沟坎,我们应该有一个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如今,谢耘又重新投身技术方面的工作,继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冲撞之中的包容
今年,神州数码的校园招聘走进了第11个年头。作为“千人英才计划”重要的组成,这同样是神州数码人才储备方面的“重头戏”。
2012年,管理培训生项目启动。这是神州数码专为应届毕业生设计的职业发展规划,面向所有专业的同学,神州数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助力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自然不是口号式的招聘宣言。在培养方式上,神州数码打破常规,在三年的培养发展计划中,管理培训生将通过不同方位的培训和部门轮岗的实践,在开放的工作环境下实现成长。而这样的成长不仅局限于技术能力,领导能力的提升也是神州数码所重视的。
谢耘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份人才计划的开放。
作为一名海归,谢耘坦言自己在观察思考问题,以及处理事件的方式上,和其他同事颇为不同。在神州数码成立伊始,一位来自外企的同事和谢耘开了一个很短的会。会后,对方找到谢耘,直言他一定不是神州数码的人。尽管,自身性格与公司氛围的差距,外人显而易见,但是谢耘觉得这并非阻碍。“虽然有差异,但我还是可以做到很好。“神码”的文化让员工之间,能够相互接受,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包容,这是谢耘在神州数码中感受最多的。
在工作中,谢耘经常会遇到一些冲突,这些冲突往往不能用对与错衡量。“即使面对你的上司,你也可以直言不讳,以理服人,因为我们重视的是更有道理。至少到目前为止,郭总觉得在很多事情上,我的做法还是有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