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作为“引导者”,教师的工作就应由“教”转向“导”。 这需要教师能够创设情境,使学习更具有合作性,帮助学生在与同伴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展开充分的思考。这种学习的方式就是“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其中的合作性活动涉及到学生们要协商见解,贡献自己的知识,承担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
在农村初中英语课程中,经过两年半的实践探索,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理论,采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班级里建构和形成一个英语学习共同体。这一学习共同体,由“教师”“英语课代表”“小组长”“中等生”与“学困生”等组成,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它的有效策略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创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组织英语学习活动”以及“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实验结果表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在提高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合作精神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与功能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e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1)社会强化: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學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2)信息交流: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
二、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在班级里建构和形成一个英语学习共同体,它以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动力,以学生多层次分组合作活动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实施层层监督,相互促进,从而使教师实现真正的减负,使学生实现真正的乐学、好学与会学,达成学习结果的提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全班45名学生,先根据综合能力选定2名英语课代表。再按每半学期的英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前1~10名为英语小组长,该组长的英语成绩、社交能力和亲和力要比较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11~20名为良等生,21~35为中等生,36~45名是学困生。再根据身高与成绩把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下组里包括:1名英语小组长,1名良等生,1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由于农村中学,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民工家庭,相对来说英语基础差,而且学困生多,大约2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困难。如果教师直接管理英语课代表效果不佳,宁愿教师辛苦一些,直接领导14英语小组长;英语课代表协助教师,每一个英语小组长负责学困生,良等生负责中等生,与此同时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这样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师、英语课代表、英语小组长、良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相互之间的多重双向互动联系。以一个小组为例:
在这一学习共同体里,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教育的中心,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得到全面的关心、引导和帮助,其学习过程和结果都受到监督、管理与促进。
三、基本策略
(一)教师发给每个小组长一个登记本,记录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每个学习者共同体在课外交流和探讨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完成老师布置的课作业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及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和监控对于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的成绩和老师随机抽查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学习者共同体挂钩。例如老师布置学生课后背诵某一课的某一段,每个共同体的同学课后要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谁在背诵的过程中有困难,小组其他成员要帮助他。比如在他练习背诵的过程中给予一些提示帮助他顺利背下来。老师检查背诵时随机抽查,该学生的背书分数就是该小组的分数。
(三)共同体小组每周至少要在一起活动两次,时间由小组自定。在小组活动时可练口语、听写单词、学习语法和理解课文,也可做一些英语练习。其中每个单元的单词与背诵课文必须在一星期之内在小组之间完成。教师还指导开展一些能体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活动如演短剧、演小品、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吸引每个学生以浓厚兴趣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体验构成课程的种种经验,这些经验又会激发新的兴趣。通过经验的新旧交替,学生可以无止境地学到新知识。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英语学习风采,提高和强化学习兴趣,丰富其学习成功体验。每成功一次,就给予一枚红五星奖励,累积获得5枚红五星,再颁发特色小礼物加以鼓励,比如可爱的笔记本,五色笔,英语字典,糖果等等。
(四)教师要经常跟进小组的活动情况。请组长汇报或检查小组的活动记录。初中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他们既有共同的一般发展规律,又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既要广泛与学生接触交友,建立起信任与理解的师生关系,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个体平时的各种表现,并据以分析把握其内心世界,及时采取实实在在的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个别教育,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分别而关联性地做好英语课代表、良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引导、帮助和培养工作。1.培养英语课代表。英语课代表是“教师代言人”。 2.促进良等生。良等生是中坚力量,需要在学习和助人的品质与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和促进,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自己努力学习与帮助中等生学习的关系。3.教育中等生。中等生是一个班集体的希望所在。面对每一个因求学求知或生活路上的曲折、坎坷而举步维艰和惶惑迷惘的学生,我们心里都有一份深深的怜爱,都有一份沉沉的责任。4.关爱学困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真挚的爱护、关心与帮助,从内心深处迸发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无穷的力量,驱使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并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
四、总结
“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实现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活动学习,在掌握与应用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师生间与同学间的双向多重互动和真诚交流沟通,获得了建构英语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切体验,进而产生并努力实践学好英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成长,并养成了帮助、关心、尊重与信赖他人的现代人品。“学习共同体”不仅使学生强化了“人人帮我,我助人人”的亲身感受,树立起了“每个人都会更优秀”的信念。“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在切实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劳动压力与负担的同时,也切实地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品行发展。我希望通过“ 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体验合作性学习活动,不单单学习知识技能,同时也练习和发展其情感心理感受等能力,从而构筑班级生命共同体,帮助学生进行人的生命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少一点学习的压力,多一点学习的动力。
在农村初中英语课程中,经过两年半的实践探索,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理论,采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在班级里建构和形成一个英语学习共同体。这一学习共同体,由“教师”“英语课代表”“小组长”“中等生”与“学困生”等组成,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它的有效策略包括:“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创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自主组织英语学习活动”以及“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实验结果表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在提高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合作精神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与功能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e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学习共同体具有两种基本功能:(1)社会强化:建立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學习者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2)信息交流: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分享知识。
二、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在班级里建构和形成一个英语学习共同体,它以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动力,以学生多层次分组合作活动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实施层层监督,相互促进,从而使教师实现真正的减负,使学生实现真正的乐学、好学与会学,达成学习结果的提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全班45名学生,先根据综合能力选定2名英语课代表。再按每半学期的英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前1~10名为英语小组长,该组长的英语成绩、社交能力和亲和力要比较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11~20名为良等生,21~35为中等生,36~45名是学困生。再根据身高与成绩把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个下组里包括:1名英语小组长,1名良等生,1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由于农村中学,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民工家庭,相对来说英语基础差,而且学困生多,大约2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困难。如果教师直接管理英语课代表效果不佳,宁愿教师辛苦一些,直接领导14英语小组长;英语课代表协助教师,每一个英语小组长负责学困生,良等生负责中等生,与此同时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这样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实现了教师、英语课代表、英语小组长、良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相互之间的多重双向互动联系。以一个小组为例:
在这一学习共同体里,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教育的中心,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进行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得到全面的关心、引导和帮助,其学习过程和结果都受到监督、管理与促进。
三、基本策略
(一)教师发给每个小组长一个登记本,记录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每个学习者共同体在课外交流和探讨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完成老师布置的课作业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及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和监控对于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的成绩和老师随机抽查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学习者共同体挂钩。例如老师布置学生课后背诵某一课的某一段,每个共同体的同学课后要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谁在背诵的过程中有困难,小组其他成员要帮助他。比如在他练习背诵的过程中给予一些提示帮助他顺利背下来。老师检查背诵时随机抽查,该学生的背书分数就是该小组的分数。
(三)共同体小组每周至少要在一起活动两次,时间由小组自定。在小组活动时可练口语、听写单词、学习语法和理解课文,也可做一些英语练习。其中每个单元的单词与背诵课文必须在一星期之内在小组之间完成。教师还指导开展一些能体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活动如演短剧、演小品、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吸引每个学生以浓厚兴趣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体验构成课程的种种经验,这些经验又会激发新的兴趣。通过经验的新旧交替,学生可以无止境地学到新知识。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英语学习风采,提高和强化学习兴趣,丰富其学习成功体验。每成功一次,就给予一枚红五星奖励,累积获得5枚红五星,再颁发特色小礼物加以鼓励,比如可爱的笔记本,五色笔,英语字典,糖果等等。
(四)教师要经常跟进小组的活动情况。请组长汇报或检查小组的活动记录。初中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他们既有共同的一般发展规律,又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既要广泛与学生接触交友,建立起信任与理解的师生关系,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个体平时的各种表现,并据以分析把握其内心世界,及时采取实实在在的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个别教育,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分别而关联性地做好英语课代表、良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引导、帮助和培养工作。1.培养英语课代表。英语课代表是“教师代言人”。 2.促进良等生。良等生是中坚力量,需要在学习和助人的品质与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和促进,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自己努力学习与帮助中等生学习的关系。3.教育中等生。中等生是一个班集体的希望所在。面对每一个因求学求知或生活路上的曲折、坎坷而举步维艰和惶惑迷惘的学生,我们心里都有一份深深的怜爱,都有一份沉沉的责任。4.关爱学困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真挚的爱护、关心与帮助,从内心深处迸发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无穷的力量,驱使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并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
四、总结
“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实现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活动学习,在掌握与应用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师生间与同学间的双向多重互动和真诚交流沟通,获得了建构英语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切体验,进而产生并努力实践学好英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成长,并养成了帮助、关心、尊重与信赖他人的现代人品。“学习共同体”不仅使学生强化了“人人帮我,我助人人”的亲身感受,树立起了“每个人都会更优秀”的信念。“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在切实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劳动压力与负担的同时,也切实地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品行发展。我希望通过“ 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体验合作性学习活动,不单单学习知识技能,同时也练习和发展其情感心理感受等能力,从而构筑班级生命共同体,帮助学生进行人的生命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快乐的学习,少一点学习的压力,多一点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