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从建筑外部形态材料设计应用中的适应性原则出发,对六种材质的建筑外部形态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外部形态材料适应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U617.9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460―01
引言
材料在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的非常重要,它是建筑外部形态的重要视觉语言要素之一,材料也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对建筑的构建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物的风格取决于结构样式及构成材料的特性。人们总会从材料的特性中获得某种信息,这种信息是多方面的,材料的质感、色彩、肌理感受等,尤其是视觉的感受给人感象最多。
一、建筑外部形态材料设计应用中的适应性原则
1、生态适应性原则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冰就注意节约资源的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既包括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过程中能耗较低的自然材料,也包括材尽其用,减少浪费,追求对材料的朴实表现等。再利用原则:要求建筑材料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剥离抵制当今一次性用品的泛滥,以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再循环原则,要求建筑材料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2、适应地域性原则
人文地域性包括地域社会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和价值取向。它们传承了地方文脉,标志着地域的文化特质,是地区地理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形态,决定着人的生活方式并影响建筑的形态和气质。比如竹子差不多是东方文化的代名词,在中国古代竹子,竹子是高洁的象征,说明了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在如今,建筑材料大量批量化生产。利用竹子作为建筑的外部形态表达语言,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延续,可以凸现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它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适应地域性也可以解读为对周边环境的适应。人们通过建筑外部形态的颜色可以读解出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利用基地环境中的某些元素或稍做改变,重复布置于建筑表皮,力求强化环境秩序。
3、适应审美性原则
建筑外部形态材料审美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所表达的形体、色彩,质感的表达上,尤其在色彩的表達上,体现出材料的独特之美。在材料的色彩表达上,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表现。
4、适应耐久、经济原则
对于建筑师来说,除了一些需要长期地、坚固地立于世界上的特殊的纪念性建筑、国家重点建筑之外,在部分的建筑的生命年限是多少?在他的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过多少维护及更新?从材料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促使一些高强耐久材料如钦板,不锈钢板得以应用,建筑的耐久性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建筑短期化更新促进了大量耐久性相对较差的材料如外墙涂料、室外用人造木板得到作为非结构材料使用,其耐久年限相比早期传统的砖石类建材差很多,这就需要建筑在一定周期内的维护和更新。
对于经济投入较少的建筑,我们就尽量选择质优价廉,对维护要求较低的材料,,而对于经济投入较多的建筑则可选择更新期限相对较短的材料提供更新的视觉形式。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同期中所示整个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可物质循环利用也是我们应考虑的内容。
5、适应功能性原则
建筑外部形态材料的适应性运用还要适应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关系;这是由建筑外部形态与空间的关系,外部形态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二、建筑外部的常见的适应性材料设计
1、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不同的建筑师对于清水混凝土的追求是有差异的。一些建筑师追求表达其精致、自然、细腻的效果,以安藤忠雄为代表。一些建筑师追求混凝土的自然粗犷的力度美感,保留施工的痕迹,注重真实性的表现,主要靠建筑的整体对比显示效果。另一些建筑师则将混凝土的精致与粗犷结合起来表现。比如:法国马赛公离、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皆历粗犷混凝土墙体运用以及特殊的造型语言为大众所熟知。
2、预制混凝土及装饰混凝土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装饰混凝土是表面具有线形、纹理、质感、色彩等装饰效果的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装修作业、缩短工期,广泛用于预制外墙板、现浇墙体及各种混凝土砌块的饰面。预制混凝土和装饰混凝土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本色装饰混凝土,其色调就是所用水泥的颜色,保持混凝土原有外观质地,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表面凹凸不平,在光线照射下有光影明暗的变化,可多少改善普通混凝土的灰暗、呆板及颜色深浅不一的外观。为获得明亮的色彩,可采用白水泥或掺加颜料,也可外罩涂料。另一种是露集料装饰混凝土,它是将表面水泥浆膜剥离,露出粗细集料。根据水泥、砂或不同粗集料品种,其表层剥离后可显示不同的色彩和质感。
预制混凝土和装饰混凝土的板材规格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色彩纹理可以根据建筑师的要求多种多样,价格更加便宜,并且能够表现出粗犷厚重的建筑质感,虽然它也具有观感粗糙、容易起灰、不易清洁等缺点,但这些都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来提高质量和精度,通过表面涂饰环氧树脂类透明清漆来避免起灰等手段来克服。
3、玻璃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玻璃幕墙、玻璃地板等技术以及各种玻璃结构的开发使得建筑空间一步步的更加透明化。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向外部开放的空间意识是信息时代赋予玻璃建筑的重要使命。 贝聿銘设计卢浮宫新美术馆是隐框玻璃幕墙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为例,由于金属框架的存在,根据视角与光线的不同,金属框架常常会取代玻璃而成为视觉的主体,因而无法完全体现玻璃金字塔的轻巧透明,这种构造方式的局限性使得该建筑难以完美地实现玻璃造型的最终目标。
金属材料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金属在建筑外表面的应用表现在金属墙面及屋面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金属墙面及屋面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金属板材的生产还是墙体屋面的成套技术均有多项严格的标准,这对于金属材料的运用和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感观国外的建筑,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金属面板及不同的构造处理方式的建筑墙屋面统会给建筑的外在形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国内的建筑中,建筑外表形态材料除了大量使用的铝板、铝塑板、彩钢板、彩钢夹芯板外,其他类型的金属系统还较为少见,建筑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以及不同金属板材构造的知识了解还相对较少,随着国力的迅速增强,建筑投资额度的增加,设计观念的进步,在欧美等国常见的金属板材外墙、屋面也渐渐在国内一些工程中出现,运用金属材料表面系统必将师丰富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5、木材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木材的优点是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无论是观感还是质感均较好,然而天然木材的特点决定了其耐候性较差、耐久年限较少、易损伤、易嫩、维修保养较为复杂,因此直接将未经防腐处理的木材用于室外条件是不太适宜的。
除了用经过防腐处理的原木板材作为建筑外表皮建筑材料外,国外还有采用各种经过防腐处理的饰面胶合板及饰面密度板作为外墙材料的例子。胶合板与天然木材板相比其优势在于节省原料资源,平整度及变性度也能够得到控制,而且其耐久性、耐候性也得到了改观。
6、石材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纯天然石材密度大,某些稀缺品种价格昂贵,且受形成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常常在局部有一些瑕疵,影响观感及石材的结构强度。因此天然石材在使用上常受到价格、规格、数量的一定的限制。
结论
材料的艺术表现决定了材料了外在表现,也决定了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特征与气质。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包括材料本身特性和艺术特性来选择什么样的建筑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最合适。并学会用旧材料表达出新意来。
参考文献
[1] 王后军,建筑表皮下的地方性表达[J],新建筑,2003,P:42-43
[2] 王海涛,柏文峰,竹建筑表皮的延续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第32卷,第10页
[关键词]建筑外部形态材料适应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U617.9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460―01
引言
材料在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的非常重要,它是建筑外部形态的重要视觉语言要素之一,材料也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对建筑的构建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物的风格取决于结构样式及构成材料的特性。人们总会从材料的特性中获得某种信息,这种信息是多方面的,材料的质感、色彩、肌理感受等,尤其是视觉的感受给人感象最多。
一、建筑外部形态材料设计应用中的适应性原则
1、生态适应性原则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冰就注意节约资源的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既包括选择制造过程、运输过程中能耗较低的自然材料,也包括材尽其用,减少浪费,追求对材料的朴实表现等。再利用原则:要求建筑材料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再使用原则要剥离抵制当今一次性用品的泛滥,以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再循环原则,要求建筑材料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2、适应地域性原则
人文地域性包括地域社会的组织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模式和价值取向。它们传承了地方文脉,标志着地域的文化特质,是地区地理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形态,决定着人的生活方式并影响建筑的形态和气质。比如竹子差不多是东方文化的代名词,在中国古代竹子,竹子是高洁的象征,说明了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在如今,建筑材料大量批量化生产。利用竹子作为建筑的外部形态表达语言,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延续,可以凸现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它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适应地域性也可以解读为对周边环境的适应。人们通过建筑外部形态的颜色可以读解出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利用基地环境中的某些元素或稍做改变,重复布置于建筑表皮,力求强化环境秩序。
3、适应审美性原则
建筑外部形态材料审美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所表达的形体、色彩,质感的表达上,尤其在色彩的表達上,体现出材料的独特之美。在材料的色彩表达上,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表现。
4、适应耐久、经济原则
对于建筑师来说,除了一些需要长期地、坚固地立于世界上的特殊的纪念性建筑、国家重点建筑之外,在部分的建筑的生命年限是多少?在他的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过多少维护及更新?从材料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促使一些高强耐久材料如钦板,不锈钢板得以应用,建筑的耐久性能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建筑短期化更新促进了大量耐久性相对较差的材料如外墙涂料、室外用人造木板得到作为非结构材料使用,其耐久年限相比早期传统的砖石类建材差很多,这就需要建筑在一定周期内的维护和更新。
对于经济投入较少的建筑,我们就尽量选择质优价廉,对维护要求较低的材料,,而对于经济投入较多的建筑则可选择更新期限相对较短的材料提供更新的视觉形式。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同期中所示整个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可物质循环利用也是我们应考虑的内容。
5、适应功能性原则
建筑外部形态材料的适应性运用还要适应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关系;这是由建筑外部形态与空间的关系,外部形态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二、建筑外部的常见的适应性材料设计
1、清水混凝土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不同的建筑师对于清水混凝土的追求是有差异的。一些建筑师追求表达其精致、自然、细腻的效果,以安藤忠雄为代表。一些建筑师追求混凝土的自然粗犷的力度美感,保留施工的痕迹,注重真实性的表现,主要靠建筑的整体对比显示效果。另一些建筑师则将混凝土的精致与粗犷结合起来表现。比如:法国马赛公离、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皆历粗犷混凝土墙体运用以及特殊的造型语言为大众所熟知。
2、预制混凝土及装饰混凝土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装饰混凝土是表面具有线形、纹理、质感、色彩等装饰效果的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装修作业、缩短工期,广泛用于预制外墙板、现浇墙体及各种混凝土砌块的饰面。预制混凝土和装饰混凝土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本色装饰混凝土,其色调就是所用水泥的颜色,保持混凝土原有外观质地,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表面凹凸不平,在光线照射下有光影明暗的变化,可多少改善普通混凝土的灰暗、呆板及颜色深浅不一的外观。为获得明亮的色彩,可采用白水泥或掺加颜料,也可外罩涂料。另一种是露集料装饰混凝土,它是将表面水泥浆膜剥离,露出粗细集料。根据水泥、砂或不同粗集料品种,其表层剥离后可显示不同的色彩和质感。
预制混凝土和装饰混凝土的板材规格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色彩纹理可以根据建筑师的要求多种多样,价格更加便宜,并且能够表现出粗犷厚重的建筑质感,虽然它也具有观感粗糙、容易起灰、不易清洁等缺点,但这些都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来提高质量和精度,通过表面涂饰环氧树脂类透明清漆来避免起灰等手段来克服。
3、玻璃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玻璃幕墙、玻璃地板等技术以及各种玻璃结构的开发使得建筑空间一步步的更加透明化。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向外部开放的空间意识是信息时代赋予玻璃建筑的重要使命。 贝聿銘设计卢浮宫新美术馆是隐框玻璃幕墙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为例,由于金属框架的存在,根据视角与光线的不同,金属框架常常会取代玻璃而成为视觉的主体,因而无法完全体现玻璃金字塔的轻巧透明,这种构造方式的局限性使得该建筑难以完美地实现玻璃造型的最终目标。
金属材料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金属在建筑外表面的应用表现在金属墙面及屋面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金属墙面及屋面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金属板材的生产还是墙体屋面的成套技术均有多项严格的标准,这对于金属材料的运用和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感观国外的建筑,我们发现采用不同的金属面板及不同的构造处理方式的建筑墙屋面统会给建筑的外在形式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国内的建筑中,建筑外表形态材料除了大量使用的铝板、铝塑板、彩钢板、彩钢夹芯板外,其他类型的金属系统还较为少见,建筑师对不同的金属材料以及不同金属板材构造的知识了解还相对较少,随着国力的迅速增强,建筑投资额度的增加,设计观念的进步,在欧美等国常见的金属板材外墙、屋面也渐渐在国内一些工程中出现,运用金属材料表面系统必将师丰富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5、木材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木材的优点是给人的感觉亲切自然,无论是观感还是质感均较好,然而天然木材的特点决定了其耐候性较差、耐久年限较少、易损伤、易嫩、维修保养较为复杂,因此直接将未经防腐处理的木材用于室外条件是不太适宜的。
除了用经过防腐处理的原木板材作为建筑外表皮建筑材料外,国外还有采用各种经过防腐处理的饰面胶合板及饰面密度板作为外墙材料的例子。胶合板与天然木材板相比其优势在于节省原料资源,平整度及变性度也能够得到控制,而且其耐久性、耐候性也得到了改观。
6、石材在建筑外部形态中的设计
纯天然石材密度大,某些稀缺品种价格昂贵,且受形成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常常在局部有一些瑕疵,影响观感及石材的结构强度。因此天然石材在使用上常受到价格、规格、数量的一定的限制。
结论
材料的艺术表现决定了材料了外在表现,也决定了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特征与气质。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包括材料本身特性和艺术特性来选择什么样的建筑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最合适。并学会用旧材料表达出新意来。
参考文献
[1] 王后军,建筑表皮下的地方性表达[J],新建筑,2003,P:42-43
[2] 王海涛,柏文峰,竹建筑表皮的延续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6年(1)第32卷,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