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ang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书育人”是我们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书”指的是教材、课程等学习的内容,“人”指的是学生,这是学习的主体。当前新课标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相连接,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吻合,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情感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好、历史情感和思维能力等。“书”和“师”都要为“人”服务。
  但是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呢?本人以为在诸多的教育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因为人们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所以对于历史学科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我们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导积极的学习动机,打开中学历史教育的切入点。
  1.激发积极的情感是实现历史教育的切入点。情感,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相应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在人的生活和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在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学的目标是育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都是在教学中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传统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教育则关注人本身,注重道德修养和自省,缺少科学的精神。而现代教育吸取了东西方教育的精华,既体现科学精神的创造性也体现道德修养的塑造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情感这根主线,起最基础作用的就是要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但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认识过程而轻情感过程,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转化期,一方面,他们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概括、想象、逻辑能力也在迅速发展,更是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关键时期。存在智能性心理特征的学生兴趣不限于事物表象,他们开始探究事物的本质,更多的不满意、不满足书本的结论和老师的看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譬如,深化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民族特色,及在世界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深化中国近代史教育,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是由于封建王朝的腐败,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于危亡,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追求救国真理,终于找到了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激励学生发挥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
  2.深挖教材,研究学生,贴近生活。
  2.1 因材施教。发掘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研究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会议,我让学生在这两次会议里模拟瓜分世界的英、美、法、日和被瓜分的德、中国等。学生体验到“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感,更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教学大纲,要主动积极加工课程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未知的领域。
  2.2 促进情感与意志的相互转化。意志是人们按照既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内外活动的心理过程。一方面情感激励意志,另一方面意志调控情感。历史教师要善于以情感激励意志,如:司马迁受腐刑之后,忍辱负重地写就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在僧侣和权贵的围攻中发表《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27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和饥寒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这些史实的讲授,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意志也受到鼓舞。只有情感与意志相互转换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提高历史情感教育的质量。
  2.3 转变教师角色,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的指导者、意见的倾听者、资料的提供者、困难的帮助者、成果的分享者等,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陶冶性情。教师与学生合作型的教育教学使人本、生本的教育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淡化了课程本身的预定性和统一性,使教师要教授的知识通过师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理性的提升,将物化的知识转变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人格素养得到提高。
  2.4 师生共鸣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如,邓世昌为抗击外敌以身殉国,林详谦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信念,必须伴随着讲授甲午黄海大海战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有关知识而进行渲染,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知识的讲授之中,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
  2.5 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教师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和现场教学等。
  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促使师生之间情感外向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师,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教师,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洋溢勃勃生机,让学生投入十分的热情。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现场教学是历史教师将学生带到重要的历史遗迹或历史遗址等实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如教师在讲到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30万无辜死难同胞的白骨,而对令人发指的日军暴行,难民绝望挣扎和同胞血流成河的惨景就会再现于学生的眼前,使他们在这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情感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此情此景,将使学生们终生难以忘怀。
  当然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许多,希望广大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情感教育能做多方面尝试。相信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定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一言一行,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有的放矢地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
期刊
[摘 要]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重要表现,促使学生提问,不是老师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办得到的,创设活跃的课堂环境,问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在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在发掘材料中的“隐性问题”上多下功夫;在设计问题上多下功夫;还要在认真严谨的评点学生的答案上多下功夫。  [关键词]发掘问题 设计问题 评点问题    古人云:“学者先要会疑。”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想象 作文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求和欲、好奇心特别强烈,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文章富有个性、富有童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补充想象。有些课文,根据现实的需要,只提示某一个侧面的主题。我们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自主学习 培养 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拓宽视野,树立整体的学生意识,为学生
期刊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是最重要交际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几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教师不仅仅拥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应该具有高尚的内在美和外在美,以美的形象熏陶学生。  [关键词]教师 美的形象 熏陶 学生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当一位教师衣着整洁庄重、举止端庄大方、语言清晰准确生动风趣、富有魅力气质的贯穿于教学始终时,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
期刊
[摘 要]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热衷于让幼儿背诵唐诗,甚至片面地把能背诵多少首唐诗、能认识唐诗中多少个汉字当作早期教育的重点,认为孩  [关键词]智力开发,背唐诗,诵读儿歌    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都热衷于让幼儿背诵唐诗,甚至片面地把能背诵多少首唐诗、能认识唐诗中多少个汉字当作早期教育的重点,认为孩子背的唐诗越多,说明孩子越聪明、记忆力越好,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也越有帮助。但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有欠妥当,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下面谈下个人看法。  1.与学生平等地探讨问题。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的潜能,进而发挥学生的这种潜能。要想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就必须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拘束感,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
期刊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值得思考。  每一位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历史教师都深有感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不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给学生学习带来了生机,对教师更是一种挑战,传统的、阻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将被新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取代。  1.“昨天”——教学方式“满堂灌”。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实验稿给教学带来了新思考,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互动,教学互融,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 新理念 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