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学校训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之构建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基于“文化经营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的需要,对校训问题越来越重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训却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流于一般而缺乏个性,流于形式而缺乏灵魂等,针对中小学校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中小学校训的现状并简要剖析了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校训的构建要根植于学校的办学传统;深入挖掘中小学自身内在的特质;校训建设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实践中积极贯彻校训。
  关键词:中小学校训;存在问题;原因与建议;校园文化
  一、引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所谓校训,不过是一个大学对其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理性抽象和认同,不同的传统、精神,不同的校训、校风,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大学绵延的‘文化基因’,是它构成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1]可见,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所学校对全校师生员工有导向性,规范性,勉励性的训示,号召与要求,是学校办学传统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
  我国的校训是伴随着近代教育的开始而出现的,走的是一条从高等教育到中等教育的下延式发展道路。一开始出现的都是“大学校训”,发展至今,作为现代中小学教育手段之一的校训,其重要性逐步被认识。因而,广大中小学基于“文化经营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的需要,在精心打造学校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品位的同时,注重了校训文化的建设。作为奠基工程的中小学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这使得中小学时期的校训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比大学校训更巨大,再者,在文化立校成为时代最强音的社会背景下,校训顺理成章成了中小学的新手段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和重心。[2]但是,不少学校的校训或割裂于历史,或与校风、学风、教风等工作作风混为一谈,特别是校训雷同化,形式化等现象严重。鉴于此,有人提出质疑,中小学办学,到底需不需要立校训?理想的校训应该是怎样的?应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与功能?[3]因此,分析我国中小学校训现状及存在问题,明晰其重要性,进而科学合理地构建中小学校训显得十分重要。
  二、中小学校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调,风格雷同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训极为相似,有明显的雷同现象。在文字表达和语言结构上,学校校训本应言简意赅,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和文化魅力。然而,不少校训的表达千人一面,且多为“四词八字式”,如2004年,北京东城区教委对50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49所学校的校训为“四词八字”式,所占比例高达98%。[4]文字上很工整、很精练、甚至很对仗,但形式上都非常雷同,有的甚至一字不差,“团结、勤奋、活泼、创新”“诚实、勤奋、团结、创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分别为三所小学的校训,在这些单调雷同的校训里,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文化内涵都没有了,校训成了放之四海皆可的“普通话”,校训成了苍白无力的标语口号。
  南开大学创办人,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曾说“一个人要有自己特有之人格,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特有之校格”[5],校训实为一所学校的校格所系,应当根据自身特色,面向未来,集思广益仔细斟酌,反复调研。然而,当前我国不少中小学校训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团结”“创新”成了必备词,“诚实”“勤奋”成了通用语,这样的校训,只能是学校的标语,口号或压在抽屉里的“文件”, 仅把校训贴在墙上给别人看,说在嘴上给别人听。[6]相比之下,郑州市正始中学的校训“人生正始,伟业我待”就显得很有特色,它将校名“正始”两个字嵌入校训中,一语双关,深入人心。再如厦门一所小学的校训是“好学善玩,友爱上进”,把一个“玩”字大胆写进校训,给人以惊喜之感,这样的校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
  (二)晦涩难懂,不切实际且缺乏激励性
  中小学的校训,面对的主要是中小学生,对于低学段的一些学校,如果校训过于深奥且晦涩难懂,特别是引用古典文化典籍中的一部分深奥名言所形成的校训,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7]如一所学校的校训是“文明 礼学”,对于其中的“礼学”则难解其意,中小学校训应该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如北京一所小学的校训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笔者高中所读学校校训中“能贱”一词,对我印象深刻,它是让我们能够不耻下问,不要自以为是,这符合一所重点高中对学生的期盼。校训,还要有鼓动性和激励性,发挥其导向激励功能。如兰州一中的校训“弘毅”,出自《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依据传统的解释,弘就是开阔远大,毅就是坚强而决断。用现代语表达,意思就是: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志向远大和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且路途遥远,这个校训曾经激励兰州一中一代代学子奋发图强,是一股开创未来的强劲动力
  (三)固步自封,朝令夕改
  学校在制定校训过程中,往往把校训等同了“校长对于学校的主张”,而且过于频繁地修改校训,[8]特别是现在实行校长任期制,新上任的校长动辄修改原有校训,使校训缺乏应有的继承性,难以形成校训传统,更缺乏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升华。校训制订本应该是发动全体教师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共同价值,然而,许多中小学普遍忽视在校训制订、宣传、执行过程中发扬民主,未走群众路线,而且大多数校训只针对学生,没有考虑到教师等其他学校成员,校训要求只适合于学生,从而直接影响到校训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样,只能使学校的发展陷入固步自封。
  (四)重伦理道德,轻求知求真
  不能否认,立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所以在校训建设上,很多中小学主要考虑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而在求知、求真、创新方面的要求较少,如北京市宏庙小学的“勤、俭、诚、勇”,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的“智、勇、勤”,重庆市树德中学的“忠、勇、勤”都对学生的价值规范要求较多,也是对德育强调更多,中小学校训应在重视德育作用的同时对求知求真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地当代社会。   (五)轻视宣传,实施不够
  校训的最终目的在于督促实践,然而从当前中小学校训建设现状来看,多数校训仅成为刻在墙上,挂在嘴上的语录,在深入实施与落实层面,缺乏实际操作。如果校训建设无法动员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不能结合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的细节规范,反作为一个漂亮的口号存在,而实际校园风貌又与其倡导的精神面貌大相径庭,那么校训的存在不仅无法起到宣传品牌,促进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为教育管理失败、精神物质仅有的尖锐讽刺。大多数学校都有校训,但为什么知道校训的人少之又少呢?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办学者的不重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忘记校训,就意味着自断根基,如果不重视校训的宣传和执行工作,广大干部、师生甚至都不知道本校的校训是什么,如此,则谈不上把校训贯彻于实践之中了,谈不上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校训也就无法发挥作用
  了。[9]
  三、中小学校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办学理念不明确
  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实际上就是从实践出发,对办学的看法和期待,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学校的定位问题,即“学校为什么而存在”“办什么样的学校”及“应该怎样办学校”的问题。因此,校训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有效延伸,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载体,受到办学理念的制约。所以,校训其实就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在形式,校训的内容应该体现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的雷同化、口号化,归结到一点就是校训没有体现出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没有展现出本校独特的价值取向。在这方面,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校训堪称典范,其校训是“独立、能干、关爱、优雅”,体现了“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现代开放性女子中学”的育人目标,反映了清晰地办学理念和女子中学的特色。
  (二)学校决策者闭门造车
  校训不是有由某几个人或者某届两到板子随意提出的或者强加于学校的,校训也不是不仅是由学校明确确定或领导认可,而是必须有全校师生及校友们认同和实践。[10]有的学校,在立校训时,学校领导不是集思广益,汇集集体的智慧,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闭门造车,追求时髦,想当然地以个人智慧代替全校师生的创造性。结果使这些学校的校训在形式上干巴巴枯燥无味,在文字表达上机械平庸,在思想内涵上毫无文化底蕴,这样的校训,又何以发扬学校精神!更有甚者,换校长则改校训。校训本是一个学校文化的沉淀,智慧的结晶,引领学校发展的航标,如果朝令夕改,学校的发展则如同失去航向的帆。
  (三)伦理道德本位的文化影响
  我国文化从总体上说是伦理型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伦理体系和伦理道德教育理论。目前,许多中小学制定校训时,言必称古训,字必究经典,如上海交大附中“励志、博识、厚德、笃行”,就鲜明的体现了传统文化,这样的校训,一方面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时代我们办学理念的缺失,而且,这样的校训,作为中小学生,太过深奥,更难以付诸实践。
  (四)对校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校训是一所学校核心理念的生动写照,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可以凝聚师生的力量,涵养师生的心灵,关照师生的成长与发展。[11]导向,激励和育人功能是校训的本质功能,但很多中小学把校训建设作为形象工程的代名词,没有形成良好的校训文化氛围。很多学校很少或从未围绕校训开展过系列活动,甚至对于校训的深刻内涵也没有进行详细、深入的阐述,很多师生不了解校训的历史传统及内涵。甚至大多中小学生,根本不知道校训是什么,归根到底是对校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校训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则校训只能是一纸空文。
  四、中小学校训提炼与贯彻建议
  (一)根植于学校的办学传统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2]确定学校校训,就要考虑学校历史传统和办学文化,把握学校历史中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华,以此作为制定校训的依据。对每一个学校而言,如果不清楚学校发展史及其现实,便无法提炼学校精神和建构学校文化。因此,要立足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寻找中小学校训的新生长点。除了一些新建的学校,其他学校的校训一般都是在本校历史文化沉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培育,在学校特定的文化土壤上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制定校训的过程中,应首先组织力量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经验,[13]才能使校训对学校有较强的适应性,才能确保校训不是生硬地强加给学校和师生的。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力小学分校的校训是“尚绿·力学”,该校是由著名的爱国和平老人邵力子、傅学文夫妇于1947年创办的,该校校名和校训中的后一个词,都取自两位老人名字中的一个字,这就充分运用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生也会有一中无形力量,不断奋进。
  (二)深入的挖掘中小学自身的内在特质
  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学校文化还是学校校训文化应该具有个性化的一面,为了改变目前中小学校训特色缺失性现象的产生,我们可以从建设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入手,社会要求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建立多样化的学校文化以应对社会的多样化要求,每所学校都应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科,人文精神,办学理念等等,学校应该积极深入挖掘自身的这些内在特质,努力营造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学校内涵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校训,以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倡导学校的发展方向。江苏连云港一所美术学校的校训,运用了庄子一句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要学生不仅会欣赏画笔之下的美,还要会欣赏天地之大美,更要会欣赏身边的生活之美,这样的校训,充分挖掘了学校的内在特质。
  (三)建设校训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校训只有被广大师生接受,尤其是中小学,才能转化为师生参与办学、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实际行动,才能发挥校训应有的导向、激励和育人功能,中小学在制定校训时,一定要发扬民主精神,不仅动员全校师生员工,还应该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积极参与,让他们为学校校训文化建设出谋献策,并在共同评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努力使校训从一开始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在实践中积极贯彻校训
  1.积极发展校训的宣传并将校训以多种形式展现
  中小学校训,普遍化口号化比较严重,且校训雷同现象较多,鉴于此,我们应该多搞一些相关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积极发挥校园宣传。如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校园网、校内刊物、简报等校内宣传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都熟悉和掌握校训的内容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接受、认同和喜欢校训,并自觉进行自我内化,不断弘扬校训精神。在展现校训方面,一是把校训的内容物化为校园的景观,可以将校训设置到各种标语牌、墙、碑、刻之中,如利用在石头上刻字的形式。二是将校训写入学校简历、新生入学通知书,毕业纪念册和毕业文凭上。三是把校训写进《学校章程》《学校发展规划》《毕业手册》《教师手册》等适宜的规范中,建立起强制执行校训的机制。[14]通过对校训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现,才能让学生进到校园就能记住学校的校训,才能尽可能多地让校训出现在学生的视线中,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体会校训文化的博大精深。
  2.将校训教育列入思想品德课
  一个好的校训的诞生很艰难,用校训去引领和鼓舞广大师生按校训要求去做则更不容易。所以,校训的贯彻应该面向全体师生。可以试图将校训教育列入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堂之中,或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新学期开始对新生进行校训的教育,毕业之时可以再次重温校训,回忆学校点点滴滴,通过学校实施德育的过程,传播学校的办学理念,使校训在办学和育人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3.要用深刻、简明、直白的语言科学的表述校训[15]
  尽管校训在风格上可以多种多样,因校而异,但在表达上应该具备一些基本要求。作为中小学,校训的表述不在于大而全或者面面俱到,而在于其自身体现的特色和价值。
  (1)应当高度概括、言简意赅 ,校训的内容不宜过长,但也不能太短,比如有一所小学的校训“每天进步一点点”,很适合小学生。
  (2)应当有很强的包容性,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校训的内容应该有永不过时的内涵和指导意义。
  (3)切勿说“正确的废话”,过于雷同的、轻飘飘的口号式校训,多数是因为说了正确但没有鲜明的本校文化特色,拿到其他学校照样适用。
  (4)语言应优美、朗朗上口。应当用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字清晰地表达深刻、丰富的思想和要求。如果校训冗长、拗口、难以理解、记忆、可读性差,则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好校训。而且,释义也是校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也要简明扼要,不能写成“详细说明”。
  4.使校训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
  在学校中,对师生影响最大、最深刻,当属于以学校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师生的精神信念和信仰。而学校精神很大程度上要靠校训去引导,去塑造,去推动。[16]好的校训铸造好的校园文化,而好的校园文化又能彰显学校的个性和特色,涵养学校的精神。[17]校训应该成为我们中小学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其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力量,在校园生活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无形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指导师生的努力方向,更可以以生动的人文景观来发展,营造优
  美的校园文化,最终积淀成代代传承的学校精神。基于此,学校应多围绕校训开展各种活动。让师生对其熟知并深刻理解,使师生主动践行校训的思想和原则,成为其精神上的指导。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高度凝练,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校训,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强调校训在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对于中小学特色办学,发展中小学的文化内涵,规范中小学师生的价值行为,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重视校训文化建设,让校训成为校园文化真正的灵魂。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5.
  [2]王彩霞.试探我国中小学校训的发展历程[J].中国德育,2012,(12):24.
  [3]方健华.当前校训问题检视与应热追求[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35.
  [4]高振千.校训为何千篇一律[Z].http://www.sina.con.cn,2004-06-08.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6][7]李继星.中小学校训初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3):27-30.
  [8][9]李继星.如何制定与执行中小学校训[J].中国德育,2012,(12):14-16.
  [10]张立新,吴绍春.中国大学校训之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6,(4):44.
  [11]何军.以校训涵养师生心灵[J]中小学德育,2014,(9):72.
  [12]周川,黄旭.百年之功—中国近代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5).
  [13][14][15]李继星.如何制定与执行中小学校训[J].中国德育,2012,(12):14-16.
  [16]黄泽.校训—引领校园文化的航标[J].当代教育论坛,2007,(5):114.
  [17]张颖.关于校训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7,(11):12.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从而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在其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数学学案习题化、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不规范、使用效率低等一些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数学教学的特点,本文对如何合理编写和使用数学学案加以阐述,以更好发挥数学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效率。  关键词:数学学案;课堂教学;编制;使用;效率  1.问题的提出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大多存在录取分数低且学费高,但语言学习能力要求却高于普通专业。这种特点就使得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存在一方面学习要求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能力欠缺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徐州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现状,并探寻影响其心理和学习现状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学习现状  一、导言  伴随经济
期刊
摘要: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之中。战争时期战士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斗技巧,在经过缓慢地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今天的中国武术!中华武术种类繁多、博大精深:犹如长江黄河,浩浩荡荡,滚滚滔滔。而通背拳更是这璀璨武坛上一朵奇艳的茶花。通背拳中的“劈山”尽显通背的长处及特点。通背拳之葡萄满架六路总手中的劈山有反劈山、左硬劈山、劈搂攉挑、斩首劈山等等,无一不显示通背拳的神韵。本
期刊
摘要:综合式教学模式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而言,是在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及网络在线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最大限度地适应当今科技的发展,知识体系的更新,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通过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混合教学模式;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引言  电子技术是是电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包括模拟和数
期刊
摘要:贫困家庭儿童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对贫困家庭儿童进行心理救助需要由国家、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帮助贫困儿童的父母改善教养方式以及开设心理健康课等措施,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保证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贫困家庭儿童;心理救助;儿童利益最大化  贫困家庭儿童属于儿童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得不到充裕的甚至必需的物质生活
期刊
摘要:“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解题、分析课文以及课内课外训练等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挖掘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播撒思维的种子,浇灌智慧的花朵,让思维之花开遍课堂,开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触
期刊
摘要: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育人,在新时期大学制度重建、价值重建的历史进程中,应当吸收优秀传统文化,重建具有民族精神特质的“大学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慎独”是儒家所推崇的修身方法和自律境界,体现了人的主体理性自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全面系统的梳理慎独理念源流,弘扬新的慎独精神,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重建“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慎独;立德树人;
期刊
1.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教材教法案例分析  1.1 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分析之一。(1)教学对象:预备班级男女生。(2)教学主题:“热爱祖国、美化家园”。①把爱祖国化为实际行动,练好身体,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②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美化家园,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3)教材:①耐力跑;②韵律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③游戏“绿化祖国”。(4)教学目标:①进行耐力跑练习,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②进行游戏
期刊
摘要: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军事科技英语翻译成为我军科技强军、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但目前翻译学界对该领域研究匮乏,故本文在厘定军事科技英语翻译概念和梳理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等效原则的角度探索了军事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军事科技英语;等效原则;翻译标准  随着世界军事新变革,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军事科技英语翻译由此成为军事英语翻译领域的关键环节。特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但作文教学的功利性一直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推广,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更加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察(体验)—感悟—思考—表达”作文教学路径,试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融入作文教学中,改变以往功利性的作文教学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让学生从观察和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