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评论持续前进的不懈动力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月3日至5日,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来自中宣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记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记协和《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新华日报》《福建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河南日报》《南方周末》《石家庄日报》《广州日报》《东方早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香港凤凰卫视、《新闻战线》编辑部、《新闻前哨》编辑部、《新闻实践》编辑部、《今传媒》编辑部、《中国新闻出版报》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新闻评论学术界、实务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高校研究生、《嘉兴日报》编辑部人员共计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举行了“中国南湖·新闻评论有奖征文”颁奖仪式。本次高层论坛设置的主要议题有: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功能的再认识;城市党报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境与破解方法;城市党报新闻评论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城市党报新闻评论如何吸纳网络评论的长处;如何创新城市党报新闻评论的工作机制等。
  
  评论理论在创新中发展
  
  近年来新闻评论工作的发展态势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发展弱项?新闻评论进一步生长发展的空间在哪里?这都是与会代表十分关心、重点讨论的问题,他们对此提出了具有较强理论深度的观点。
  作为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一极,近年来新闻评论教育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作为全国高校首家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的主任,赵振宇教授作了《今天,我们怎样教学评论?》的发言。面对新世纪新传媒的新环境,他从高校培养评论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必读书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谈到,在培养目标上,既重政治思想素质,又求社会道德良心,还要求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积淀丰富并呈现出开放、递增、创新的状态;在培养方式上,要做到夯实基础、课题教学、强化实践、联系媒体、分阶段推进;在课程设置上,涉及文史哲、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时政、社会调查、思维训练以及研究方法等诸多课程,把课堂变成启发思想、训练思维、增长才识的互动练场。此外他还推出了专家推荐必读书目和专家寄语。
  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杨小玲认为,当前高校学生群体都是“八○后”一族,针对他们在评论实践中容易出现感性湮没理智、形象大于思想、情节阻隔判断的现象,教学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言说立场,坚持思想引导贴近学生实际。
  时评的整体发展状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思考。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讲师李理认为,导致当前报纸时评呈井喷式发展景象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报纸力图达到议程设置的第二层效果,即把认为需要的事实部分选择出来,使得这些事实的方面在传播文本中得到凸显,在报道中得到特别处理,通过这种方式体现意义解释、因果推论、道德评价和对策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田大宪副教授则对当前城市党报的发展发出了警示之语。他认为,在都市报评论以犀利话语取胜、网络评论以互联网载体见长、电视评论以声画优势得宠的情势下,城市党报评论变革乏术,应对无力,陷入低迷。
  《宁波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乐汉民认为,报纸新闻评论的兴起与报纸功能的定位紧密相关。当下的报纸除了继续担当宣传的功能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而信息包括事实信息和观点信息,由此,通过报纸传播他人的观点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闻评论的语体问题是新闻评论界的一个前沿问题。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翁玉莲认为,消息的主语倾向于原型主语,而评论主语则倾向于话题。她对新闻评论主语的“话题化”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新闻评论语句的主语有状态化、抽象化、对比化、提引主观参与等四种功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闻系的肖锋教授、尚媛媛老师谈到,新闻评论要讲求语言风格,像范敬宜的作品那样做到缘事而发、寓理于事、目光四射、动人心弦、反应敏捷、针对性强,才能赢得受众,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讲师顾建明对中美新闻评论的立论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中国的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多在“纲”上下功夫,即着眼“大局”,讨论精神、原则与方针,而且多以政治尺度来评价对象,正面阐扬精神、方针与反面批评不良倾向并行。美国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多在“目”上下功夫,即关注个体事件,批评具体行为、措施与方案,而且多以人性尺度来评价对象,以指责为主。两种立论方法的分野,根本在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与文化传统下不同的新闻评论观念。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广电系主任何志武副教授从新闻评论参与构建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提出“正方对反方”的模式已经被媒体评论板块广泛采用,这一模式将冲突性的言论同时登出,还原了冲突性的言论景象,是我国媒体公共意见平台的成熟标志。
  《新闻战线》总编辑杨良化对于评论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思考,认为在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阶段,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媒体言论进行交流、探讨,新闻评论对于启发民智尤为重要。在引导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评论也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居于舆论引导体系的核心。
  
  评论实践在探索中进行
  
  当下新闻评论整体繁荣的形势,得益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外交流,得益于中国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也得益于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努力探索与不懈实践。今日看似水到渠成的新闻评论盛景,是由新闻评论学术界与实务界闯出来、干出来的。
  《嘉兴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今年3月份开全国新闻媒体风气之先,以高薪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追求“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开始了探索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历程。嘉兴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张扣林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他们的积极探索。该报对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期盼:第一,“让评论走出书斋”,积极实践“三贴近”要求,重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优良传统。第二,以采访调查的深度成就评论的高度,振兴党报新闻评论真正的权威性,使党报新闻评论成为“有价值的独家思想”。第三,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新的评论写作方式,一种新的部门工作方式。为此采取了四种策略——本地化策略、“调查式评论”策略、跨文体写作策略、跨部门联动策略。
  新华社高级编辑徐兆荣阐发了《嘉兴日报》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探索意义,对《嘉兴日报》与华中科技大学紧密合作、用机制确保记者深入实际调查采访、以考核激发人人都来写评论、通过写评论提高全体记者的素质的做法表示赞赏。他认为,《嘉兴日报》在集聚人才、建设队伍、建立机制等方面,先行迈出了扎实的一步,相信必有进一步的辉煌可以呈现,对中国新闻业界乃至新闻教育界、学界的启示意义毋庸置疑。
  《佛山日报》时评版《观察》主编田继贤介绍了该报追求职业化的专业化写作的发展路径。“职业化的专业化写作”首先体现为主体作者的职业性。《观察》强调版面主体文章主要由本报自己的专职评论员撰写,占到了《观察》所发主要文章的半数以上,构成了《观察》的核心主体。所谓的“专业化”并非意指诸如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等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专业化,而是指“时评写作”本身的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可以说是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任助理王卫明向大会发布了他对《法制晚报》评论版的研究成果。《法制晚报》评论版是我国都市报评论版近年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都市报评论版的当前走向——继续稳健,走向多元,更加贴近读者。他认为正是多元、稳健、贴近这三大要素成就了《法制晚报》的评论版面。多元体现在栏目设置、观点声音、作者来源等三个方面。为了贴近市民主要诉诸两个途径,一是话题本身贴近——讲都市话题,二是话题本身虽不是纯粹的都市题材、市民话题,但评论角度贴近市民读者,为市民利益鼓与呼。
  新华日报社评论部李扬副主任近年来在新闻评论上屡获大奖,《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一文更是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他援引新闻界前辈范敬宜的观点,认为新闻工作从传播内容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规定动作”,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政策方针等所作的规定性宣传;“自选动作”则是指针对新闻事实及时作出反应的自主性报道。他认为,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必须着眼于“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优,不仅让“规定动作”准确到位、可读耐读,而且使“自选动作”与时俱进、出彩出新,不断增强党报评论的新优势,不断强固党报的核心竞争力与公信力。
  安徽《滁州日报》副总编王清提出,接近性是新闻评论生命价值的具体凸现,平等性是新闻评论传播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亲切性是检阅新闻评论社会效果的必然诉求,为此对新闻评论具体操作提出了“接近些,平等些,亲切些”的要求。
  《石家庄日报》编委委员苑晓申认为新闻评论务求“快”和“深”,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新闻评论者注重学习,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反应能力。
  香港的媒体也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观点,当然香港特区政府也很重视舆论引导。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何亮亮的介绍开拓了与会者的视野,引起了大家对评论实践走向的思考。
  
  评论前景在交流中明朗
  
  当前新闻评论工作还有哪些不足?中国新闻评论工作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哪里?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交流探讨。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指出,新闻评论工作者不是自由撰稿者,也不是只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够了,而是要集思广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来,反映更多人的意见和呼声。评论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观察社会,研究问题,使评论真正起到引领舆论、启发心智、鼓舞人心的作用。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认为,未来的新闻评论发展要像《嘉兴日报》那样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评论时效,新闻评论写作在战术上要又快又好,这是一种写作能力,而在战略上要又好又快,这是一种把关能力。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曾建雄给出了“党报评论也要追求大家之作”的观点。党报的评论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加强知识积累,开阔视野,尽量避免地域限制,多出精品,满足读者对高质量评论的需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教授提出,新闻评论要谨防评多论少,新闻评论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更需要用足评与论结合中呈现出来的巨大逻辑力量。
  浙江省记协主席马雨农提出,党报要在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中促进形成共识,提高实效性。
  徐兆荣高级编辑倡言要像《嘉兴日报》那样,通过引入评论人才的“鲇鱼”以及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建立,鼓励报社编辑部和其他部门的记者都来写评论、出好稿,以达到提高整个报社采编人员素质,进而提高报纸质量和水平,提升媒体的“思想竞争力”。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芝晓谈到,提升党报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首先需要坚持评论的准确性,进行深入的调查;其次要重视群众对问题的意见,比如要重视网络上的民意。另外,评论员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为理性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提出,要破解当前新闻评论中存在的选题雷同、质量良莠不齐、失实风险和写作模式化问题,追求独到的观点,开创出媒体评论的“原创性作品+跨媒体作品”“随动式交锋+报网互动式争鸣”“原媒体生存+跨媒体生存”的局面。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吴廷俊教授指出,作为当代的新闻评论人,首先是要有责任感,要有对社会、人民、历史负责的精神,必须是有感而发,否则写不好言论。另外,新闻评论人要有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见别人所未见,言别人所未言,言别人所不敢言,言别人所不能言。
  《解放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周智强认为,党报要体现政治主张,不能因此而变得大而空,面目可憎,要对党报评论进行分层,合理调配不同功能性产品,对不同产品的功能、定位、语言风格等进行细致、具体的分类,以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和社会影响力。
  党报的新闻评论是政治话语、严肃风格,如何体现出评论的灵动?《南方周末》评论版主编鄢烈山的答案是:兼容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党委、政府要传达立场、精神,但也不希望是生硬灌输,语言要生动活泼。在能够完成职务行为的同时,又能融会个人见解,保持个性风格,这是比较难的,但也是一个优秀党报评论员应该达到的目标。
  《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张天蔚谈到,评论如果不能真正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告诉受众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提供不了受众需要的最硬的观点,那么评论将变成可有可无的需求。前一个问题,随着专业人士不断补充进来,问题将得到解决。解决后一个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评论界的更多努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昆教授认为,评论已经成为报刊事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党委机关报、新型市民类报纸,都要把评论作为核心竞争力、重要品牌精心经营。
  评论的空间到底有多大?鄢烈山认为,现在的评论空间比以前已经大了很多,评论的范围更加宽广,但还需要进一步去拓宽。吴廷俊教授提出,不要过低地估计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敢言,同时也要善言。
  绍兴日报社总编辑鲁兰洲谈到,目前的评论要对经济改革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加以关注,要帮助读者理解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以及改革的艰难。经过较长的时间,评论记者要形成一个比较鲜明的风格,以创立媒体内容产品的品牌。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对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寄予热望。他说,如果媒体人都来关注高校,高校也关注媒体,这样,中国的评论就一定能做好,中国的新闻也能做好。希望有远见的新闻媒体老总能和有远见的新闻学院院长握起手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推动新闻评论的健康繁荣发展。
  (作者赵振宇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挥林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电视娱乐节目与电视节目造星向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近年来,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代表的电视选秀节目以及这些节目所造就的新一代“平民偶像”,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占据了电视屏幕和媒体版面,也占据了观众的视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可以说,一种漩涡式的场域业已形成,普通观众、娱乐界、媒体、管理部门以及各种学者等纷纷被“卷入”了这个选秀场之中,电视选秀节目也成为了一个传播学研究
期刊
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省记协组织《陕西日报》、陕西电台、陕西电视台、《当代陕西》《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和《今传媒》等八家媒体,评出了“2007年陕西十大新闻”,现予公布:  (1)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确定建设西部强省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2007年5月21日至25日在西安隆重举行。大会突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提出了把陕西建成西部强省的目标,选举
期刊
2007年12月,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举办了《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研讨培训班,在各出版单位自評的基础上,审读中心和编辑学会组织专家对报送的138种科技期刊执行出版形式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下列116种期刊荣获执行《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优秀期刊奖,并受到了表彰。    光子学报  石油仪器  医药与保健  西北水电  心脏杂志  工程数学学报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国外电子
期刊
《驻济高校大学生都市生活类报纸阅读情况调查》2006年被确定为山东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山东大学新闻调查组通过近2个月调查,对目前驻济高校大学生在报纸阅读,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阅读方面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这份调查报告。希望该报告对于密切济南当地媒体与驻济大学生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接触习惯,推动都市生活类报
期刊
2006年《工人日报》经济部推出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应该说,这是经济部全体同仁和九地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报社的荣誉。   这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获奖,主要是它把关注农民工求职的报道和为农民工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成功地体现了新闻性、可读性、实用性。不仅对政府各级部门解决农民工就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为农民工找工作提供了一些实际帮助。
期刊
手机电视正在全球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都将部分电视节目内容转移到手机上。比如,美国的弗莱森(Verizon)和广播公司合作推出一项名为V-Cast的手机电视服务,弗莱森的手机用户因此可通过该服务收看那些现场直播或按需索取的电视节目。中国的中央电视台(CCTV)最近也联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CCTV手机电视业务。CCTV的电视节目得以通过移动网络方式向大众传播,并提供直播、点播、下载等个性服务
期刊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具有传播政策导向、表达自身立场、反映公众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众智慧、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因此,新闻评论在媒体中历来占据重要地位,肩负特殊职责和神圣使命。只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某些报刊的新闻评论在态度上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在内容上搬抄文件,图解政策;在文风上生硬呆板,套话连篇,影响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新闻评论的改革与创新,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一、
期刊
湖南卫视王牌节目“谁是英雄”是一档由著名笑星大兵领衔主持的火爆全国的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荟萃中国奇人绝技绝活,网罗民间平民英雄,关切民间特色文化,成功打造平民英雄秀舞台。  2004年,为了适应电视受众市场的需求变化,原湖南卫视新锐节目“新青年”由一档瞄准高端人群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变脸为一档定位于普通大众的娱乐类节目“谁是英雄”。“谁是英雄”第一个将目标瞄准各行各业拥有绝技绝活的新奇特的“民星”,
期刊
以水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成为《经济日报》2006年报道中耀眼的一章。《科学发展看五湖》《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莫让雨水空流走》等等,这些报道紧扣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其中最夺目的当属“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其主题重大、写作精心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水文章”的“开篇”则是“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  6月份推出的“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是200
期刊
至今,中国教科书对于新闻的定义依然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这致使成长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在近20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探索中,仍然经意不经意把历史类新闻题材忽略,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综观近年国内都市报纸对于历史题材的新闻挖掘和运作,鲜有突破,偶有策划虽涉及历史题材,也往往沦为意识形态较强的“样板戏”,实与新闻本身无关。  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参加过《华商报》“纪念‘西安事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