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正处于化学学习起步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充满创新的活力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主要从兴趣角度切入、营造教学氛围、强化课堂沟通以及开展探究性实验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前言
  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锻炼基础技能是初中阶段开展化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利用好初中学生自身优势来进一步优化化学教学过程,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在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水平[1]。近年来,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育人工作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核心。由此看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更应当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积极获取化学知识,有效培养创新能力。
  二、兴趣角度切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基于学生探究兴趣与学习需求两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化学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出发点,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需求是重要的驱动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探究兴趣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兴趣角度切入,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终将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共同转化为对创新意识的实际支持。
  例如,在“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先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步骤,在盛放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氢氧化钠,用玻璃棒缓慢搅拌,待氢氧化钠完全溶于水后,让一名学生用手触碰烧杯外壁,感受水温的变化情况,验证氢氧化钠溶于水之后是否真的放出了热量。在实验结束之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继续提问:“在上述实验中,我们用手去感受烧杯温度的变化才能知晓热量是否释放,那么是否可以对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呈现出直观的放热实验现象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不少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可以在烧杯外壁粘贴一只小鲜虾,待烧杯中溶解完氢氧化钠之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会使得虾壳变红;有的学生指出,可以用加热至沸腾的热水替换掉原本烧杯中的冷水,在水停止沸腾之后往烧杯中放入氢氧化钠,其溶于水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会使得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验证性实验更多的可能性。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创新意识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而言,化学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变化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求知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这一心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以学生兴趣点为教学切入口,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2]。
  三、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当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好教学方案。为了凸显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改掉照本宣科的习惯,为学生设计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场景,从而引导学生在轻松、良好的教学气氛中积极地探究化学问题[3]。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实验情境,教师都需要注重情境的趣味性与目的性,并且在设置教学问题时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不可揠苗助长。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魔术情境,即取少量的白磷粉末,将其溶解在二硫化碳液体中,然后将一张滤纸放入溶液中后取出,并放在避风处晾干。不一会儿,学生能够观察到滤纸自燃现象。针对这一魔术情境,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滤纸会出现自燃现象?是什么物质造成了燃烧?自燃现象的发生说明了燃烧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在这一魔术实验中,由于白磷的燃点较低,加之二硫化碳容易挥发,那么滤纸的晾干过程事实上就是二硫化碳的挥发过程,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之后,缓慢释放出来的热量逐渐累积,到达白磷燃点之后发生了燃烧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都要根据教学具体情境展开,每个讨论都要让学生觉得有内容、有意义。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实验内容或教材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并拓展思维,逐步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并实现有效积累,从而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教学。当学生掌握了燃烧化学现象的本质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进行反向提问:“根据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存放的可燃物如煤、干稻草等出现自燃现象?”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化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借助化学情境来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透过化学现象来学习化学本质,更是释放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其创新精神的生成。
  四、强化课堂沟通,锻炼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质疑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时地对化学现象、化学解释进行质疑,并在质疑中大胆假设,仔细验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拓展思维,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分析能力的同时,使学生逐步收获化学学习的进步与突破。除此之外,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应当架起沟通的桥梁,一来激发学生的沟通意识,二来使学生在沟通互动中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锻炼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根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这一实验结果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有的学生则选用碳酸钠与稀盐酸作为验证实验材料,但实验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泡,因此反应前后的质量不一致。对此,教师不应直接要求学生转换实验思路,另寻验证方法,而是应当针对现有的实验现象引导其大胆地假设改进,鼓励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改进实验装置来满足质量守恒的实验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现有实验手段着手,积极地创新实验方案,并且在每次实验验证之前,先自行对实验步骤进行质疑,提前分析改良后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是否能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此时,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沟通得到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断的质疑、否定、改进等学习活动中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与发展[4]。课堂沟通对于学生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化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沟通和指导工作,结合化学知识和学习内容逐渐培養学生学习的逻辑和思维,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和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根据沟通的内容和方向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   五、开展探究性实验,激活创新能力
  目前,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能够根据教材或者课外资料中所列出的实验过程开展探究,并且在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对照教材、教辅中的标准实验现象说明来判断实验是否成功。但是,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探究,仍旧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创造性思维与探究意识的发展,长此以往有可能丧失探究化学知识本质的好奇心。针对这一情况,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真正地做到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地完成实验探究过程,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相关化学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搭配不同的实验药品,包括石灰石与稀硫酸、石灰石与稀盐酸、石灰石与浓硫酸等。然后,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案,自主选择实验设备与实验药品。当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用不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方式的难易程度、影响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优方案。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探究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教师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分析空间,促使学生有效掌握了二氧化碳反应原理,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通过探究与对比实现了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有效提高[5]。探究性实验对学生发展非常重要,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的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发现,从而使其掌握必要的逻辑并对化学学科产生兴趣。
  六、结语
  初中化學学科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然优势。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地采用科学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化学分析、化学探究中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发劲.论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86-287.
  龚怡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9):133-134.
  曹美霞.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57-58.
  梁帆帆.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48.
  朱伶.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91.
其他文献
【摘要】对学科作业进行多层次的设计,能够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避免优等生对作业失去兴趣,同时能够给差等生带来更好的作业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师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分层作业,科学地将难易程度不等的作业布置给能力不同的学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作业;分层设计;意义;措施  初中物理知识大多与生活现象有关,较为简单,但是电学、磁学部分抽象程度较高,教学难度较大。由于初中生缺乏相应的学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渗透,学科素养的概念已经被更多教育人士所关注。物理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形成的一种思维品质,也是学生物理学习、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更是一种物理知识沉淀。文章分析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能力;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物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选修教材教学中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笔者以任务情境为支点来设计学习活动,实践探索了“有效建群,设置学习任务单”“設置学习情境,注重建构生成”“读写一体,培养思辨素养”等做法,以学习样态为参照调整实施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学习样态;任务情境;群文学习活动设计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单篇与群文复合式学习样态研究”成果,立项编
期刊
【摘要】科学、合理地应用新媒体是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文章探讨了新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指出了高中语文教学应用新媒体的表现形式,论述了新媒体支撑语文教学的外在特征,并从更新认知观念、加强技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强化师资培训等方面对新媒体应用的有效路径作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语文;教学;应用有效性  一、新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  新媒体,又被称为数字化媒体,指的是基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影响小学生“冒铰”剪纸教学效果的基本要素之一。拥有成长型思维者,能积极拓展能力并乐于挑战,这是小学生未来发展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研究小学生思维模式发展的特点,将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培育与小学“冒铰”剪纸教学有机融合,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成长型思维;“冒铰”剪纸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把思维模式划分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两种类型,是美国
期刊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尝试将小学英语绘本和教材进行融合,以期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获得全方位发展。文章将主题意义作为基点,首先分析了小学英语绘本和教材融合的教学意义,随后对小学英语绘本和教材融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绘本;教材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往往单一地进行教材知识的灌输。长时间处于这种模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转变小学英语教育模式,及时融入新颖的、创新的教育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教学元素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文章就“互联网+”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互联网+”;教学方式  一、引言  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及时说出自
期刊
【摘要】文章以AP化学课程SAT考试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国内传统化学教学内容与AP化学课程的教学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对开设AP化学的学校教学来说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比较研究;传统化学课程;AP化学课程  AP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最先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主持,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
期刊
【摘要】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抓手。文章从阅读和写作两大模块入手,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总结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育策略  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新课程标准适时提出了培育创新思维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使用,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想要培养更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计算思维,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标准的人才。文章基于计算思维,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编程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计算核心素养。  【关键词】计算思维;小学编程;教学方法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迅猛,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