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法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列为“最佳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多样化和全民享有医疗保障,同时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然而,在法国看病真的很方便吗?近日,赴法工作、生活多年的邝云飞先生,在春节回国期间向笔者讲述了自己在法国看病的经历和感受——便利固然有,但麻烦也不少。
锁定私人医生费工夫
2006年,因工作原因,我来到巴黎。听朋友们的建议,我首先办理社会保险,拿到了社会保险卡。这张卡被法国人形象地称为生命卡,持卡可报销70%的医疗费。
6月的一天,我和同事到普罗旺斯旅游。没想到我对薰衣草花粉过敏,起了一身风疹。驱车赶到黄页上显示最近的圣玛丽医院,候诊室只有几个病人,看来不必等太久。可导医却把我拦住,客气地告诉我需要先预约,而且要在两周后才能就诊。
我感到很诧异,再过两周,如果我的风疹更严重了,岂不是延误病情吗?我又去了其他几家医院,发现都要预约。于是,我决定找家药店自己买药医治。
可是,法国药店里的处方药必须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我无奈地买了非处方药,一管软膏20欧元,而且不在社保范畴,只能自己埋单。
我为20欧元的软膏感到愤慨,同事们却哈哈大笑。他们说,在法国看病,都要提前预约。如果遇到急病,可选择能提供急诊服务的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这是因为,诊所的设备和技术达不到要求,没有急诊资格。
我听完后还是有疑问,难道法国人看病,哪怕是临时感冒也要去看急诊?要知道,在法国急诊费用是比较高的,预约看病,公立医院的挂号费是26欧元,急诊则要翻一番。
这下,我再次被取笑了。同事们告诉我,在法国看病,每个人几乎都有私人医生。在私人医生那里看病,是不需要预约的,随到随看。他们建议我,回到巴黎后,尽快找一名私人医生。
我最先看中的,是离我住处较近的私人诊所医师,她叫珀蒂,四十五岁。珀蒂要我提供以前的病历和每年的体检报告,可是,我在国内看病的病历早已丢掉,刚来法国,除购买过软膏外,还没有就医经历,到哪里去找病历?
珀蒂很犹豫,建议我找其他医生。我没接受她的建议,固执地要求她成为我的私人医生。几天后,我就后悔了。我到诊所想预约体检,看见一个病人来找麻烦。那个病人来自北非,因珀蒂的疏忽,感冒被治成了肺炎。珀蒂红着脸承认,自己在内科方面经验实在不多。因为私人诊所病号少,珀蒂临床经验有限,她将北非病号推荐到了公立医院治疗后,才算应付了过去。这让我惊出一身冷汗,看来,她不愿意做我的私人医生,是因为我档案不全,她担心贻误病情。
回到公司,我把这件事讲给同事听,他们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他们告诉我,选择私人医生,不要看医师证,要看他们的经验,只有通过大量对比和调查,才能做出最佳选择。选定后,那个医生就是自己一生的健康保障!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通过法国的医疗网,圈定了三个离我住处不远,资历足够的医生作挑选对象。让我满意的是伊万诺娃,她拥有一家名气响亮的私人诊所,坐诊的时候表现得很有耐心,甚至能跟病人详细商榷治病方案。她写了一个私人电话给我,告诉我有什么情况可以24小时保持联系。这让我觉得她很负责,从开始寻觅到最后确定,用了足足半年时间,我才算敲定了伊万诺娃做我的私人医生,用同事的话说:“私人医生可是你一生健康的保障,当然得下工夫选!”
做个小手术,麻烦一大堆
2008年4月,我的肠胃出了问题。我找到伊万诺娃,她详细地给我做了检查,在询问我病情时,我傻眼了。法国医疗机构要求,医生要使用标准的术语与患者对话,便于让患者比较明确、科学、透彻地了解病情。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以前来看病,发现一些法国人会拿着“词典”坐在候诊区,原来是一些术语需要翻阅词典进行对照。我要求她把病历发到我的信箱。查了半天词典,我才发现,我患的是慢性肠胃炎。这让我哭笑不得,肠胃炎不算严重的疾病,没想到专业术语和解释还有那么多。
一年后,我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吃饭不规律,上班时产生了剧烈腹痛,脸色煞白。我感觉这次麻烦有点大,肯定得住院。私人诊所不提供住院服务,我从黄页上选择了巴黎比较大的公立医院卢特卡圣母医院,拨打了急诊电话。很快,我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
手术过程相当便利,只要患者是成年人都可以自己签字做手术。但没想到住院手续繁琐无比——医院接收患者,必须要有私人医生推荐。伊万诺娃接到电话后,亲自到医院,又为我诊断了一次,才提交了住院申请。
手术后,新麻烦又来了,法国实行医药分离,急诊科仅有一些抢救药物,其他药物需要患者到药店刷卡购买。我赶紧向几个朋友求助,但被告知,如果不是我去,这些药就无法报销。
无奈,我只有向医院申请替我刷卡购药服务,每次需要20欧元的服务费。住院的药物得一天一开,一天一拿。有时候临时需要加药,为了几片不到1欧元的药,我就得多花20欧元。看来法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完善,但在人性化上却有所不足啊。
更令我郁闷的是,还有病房的选择。医院病房分豪华、高级、普通三种,无论选哪种,都只报销普通病房70%的费用。高级病房每天要多掏近50欧元的住院费,豪华病房每天则需要自贴一百欧元至四五百欧元不等。
由于政府规定,医疗机构优先将普通病房提供给了留学生和没有收入的移民使用。最后,我不得不入住高级病房,即便如此,我的内心异常忐忑。粗略一算,我做阑尾炎手术,仅住院费,就花了不少钱!
体验“被宰”,免费也不是万事通
出院时,医院和药店自动扣除能报销的费用后,我自贴了八百多欧元,几乎是月薪的三分之一。
上班后,同事推荐我买生命卡的补充保险——每个月缴纳四十欧元左右,一旦生病或住院,保险公司就会在每次接受治疗后的七个工作日内,用支票的形式把生命卡不报销的剩余花销汇到我的账户。比如我那次动手术,如果办理了补充保险,需要花费的就只是代买药的服务费了。
2010年7月初,公司接到一笔大业务。大家都忙碌起来,每天的工作异常紧张。可能是因为休息不够,我开始连续发起了低烧。我来到伊万诺娃的诊所,被确诊为扁桃体发炎引起的低烧。她给我开了退烧药和消炎药物,足有十几种之多,而且叮嘱我,三天后再来做一次检查。由于工作比较忙碌,我没有时间再来检查,就要求伊万诺娃给我开一些抗生素。
伊万诺娃拒绝了我的要求,她说我的病还没有发展到需要服用抗生素的地步。我说明了情况,她却固执地告诉我:“你是为了你的工作,我也要为我的工作负责。”
无奈,我只好拿着伊万诺娃开的药单去药店买药,结果发现,即使每天服用,起码也得半个月才能吃完。换成没有买补充保险的人,恐怕要被剩余的30%药费,弄得损失一笔小钱了。
伊万诺娃开的药效果很慢,三天后,我不得不再去复查,发现扁桃体的状况没有好转。伊万诺娃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我必须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
我哭笑不得,只好再用两天时间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手术后,为了消除可能诱发的炎症,伊万诺娃才给我开了一些抗生素。
法国医疗机构层次分明,社会保险覆盖完善——法国人、外来员工、留学生、没工作的移民都在保障之内,算是做到了病有所医。但显然,在法国就医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像我上述遇到的种种麻烦。
编辑家英宏xjjyh_326@163.com
锁定私人医生费工夫
2006年,因工作原因,我来到巴黎。听朋友们的建议,我首先办理社会保险,拿到了社会保险卡。这张卡被法国人形象地称为生命卡,持卡可报销70%的医疗费。
6月的一天,我和同事到普罗旺斯旅游。没想到我对薰衣草花粉过敏,起了一身风疹。驱车赶到黄页上显示最近的圣玛丽医院,候诊室只有几个病人,看来不必等太久。可导医却把我拦住,客气地告诉我需要先预约,而且要在两周后才能就诊。
我感到很诧异,再过两周,如果我的风疹更严重了,岂不是延误病情吗?我又去了其他几家医院,发现都要预约。于是,我决定找家药店自己买药医治。
可是,法国药店里的处方药必须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我无奈地买了非处方药,一管软膏20欧元,而且不在社保范畴,只能自己埋单。
我为20欧元的软膏感到愤慨,同事们却哈哈大笑。他们说,在法国看病,都要提前预约。如果遇到急病,可选择能提供急诊服务的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这是因为,诊所的设备和技术达不到要求,没有急诊资格。
我听完后还是有疑问,难道法国人看病,哪怕是临时感冒也要去看急诊?要知道,在法国急诊费用是比较高的,预约看病,公立医院的挂号费是26欧元,急诊则要翻一番。
这下,我再次被取笑了。同事们告诉我,在法国看病,每个人几乎都有私人医生。在私人医生那里看病,是不需要预约的,随到随看。他们建议我,回到巴黎后,尽快找一名私人医生。
我最先看中的,是离我住处较近的私人诊所医师,她叫珀蒂,四十五岁。珀蒂要我提供以前的病历和每年的体检报告,可是,我在国内看病的病历早已丢掉,刚来法国,除购买过软膏外,还没有就医经历,到哪里去找病历?
珀蒂很犹豫,建议我找其他医生。我没接受她的建议,固执地要求她成为我的私人医生。几天后,我就后悔了。我到诊所想预约体检,看见一个病人来找麻烦。那个病人来自北非,因珀蒂的疏忽,感冒被治成了肺炎。珀蒂红着脸承认,自己在内科方面经验实在不多。因为私人诊所病号少,珀蒂临床经验有限,她将北非病号推荐到了公立医院治疗后,才算应付了过去。这让我惊出一身冷汗,看来,她不愿意做我的私人医生,是因为我档案不全,她担心贻误病情。
回到公司,我把这件事讲给同事听,他们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他们告诉我,选择私人医生,不要看医师证,要看他们的经验,只有通过大量对比和调查,才能做出最佳选择。选定后,那个医生就是自己一生的健康保障!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通过法国的医疗网,圈定了三个离我住处不远,资历足够的医生作挑选对象。让我满意的是伊万诺娃,她拥有一家名气响亮的私人诊所,坐诊的时候表现得很有耐心,甚至能跟病人详细商榷治病方案。她写了一个私人电话给我,告诉我有什么情况可以24小时保持联系。这让我觉得她很负责,从开始寻觅到最后确定,用了足足半年时间,我才算敲定了伊万诺娃做我的私人医生,用同事的话说:“私人医生可是你一生健康的保障,当然得下工夫选!”
做个小手术,麻烦一大堆
2008年4月,我的肠胃出了问题。我找到伊万诺娃,她详细地给我做了检查,在询问我病情时,我傻眼了。法国医疗机构要求,医生要使用标准的术语与患者对话,便于让患者比较明确、科学、透彻地了解病情。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以前来看病,发现一些法国人会拿着“词典”坐在候诊区,原来是一些术语需要翻阅词典进行对照。我要求她把病历发到我的信箱。查了半天词典,我才发现,我患的是慢性肠胃炎。这让我哭笑不得,肠胃炎不算严重的疾病,没想到专业术语和解释还有那么多。
一年后,我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吃饭不规律,上班时产生了剧烈腹痛,脸色煞白。我感觉这次麻烦有点大,肯定得住院。私人诊所不提供住院服务,我从黄页上选择了巴黎比较大的公立医院卢特卡圣母医院,拨打了急诊电话。很快,我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动手术。
手术过程相当便利,只要患者是成年人都可以自己签字做手术。但没想到住院手续繁琐无比——医院接收患者,必须要有私人医生推荐。伊万诺娃接到电话后,亲自到医院,又为我诊断了一次,才提交了住院申请。
手术后,新麻烦又来了,法国实行医药分离,急诊科仅有一些抢救药物,其他药物需要患者到药店刷卡购买。我赶紧向几个朋友求助,但被告知,如果不是我去,这些药就无法报销。
无奈,我只有向医院申请替我刷卡购药服务,每次需要20欧元的服务费。住院的药物得一天一开,一天一拿。有时候临时需要加药,为了几片不到1欧元的药,我就得多花20欧元。看来法国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完善,但在人性化上却有所不足啊。
更令我郁闷的是,还有病房的选择。医院病房分豪华、高级、普通三种,无论选哪种,都只报销普通病房70%的费用。高级病房每天要多掏近50欧元的住院费,豪华病房每天则需要自贴一百欧元至四五百欧元不等。
由于政府规定,医疗机构优先将普通病房提供给了留学生和没有收入的移民使用。最后,我不得不入住高级病房,即便如此,我的内心异常忐忑。粗略一算,我做阑尾炎手术,仅住院费,就花了不少钱!
体验“被宰”,免费也不是万事通
出院时,医院和药店自动扣除能报销的费用后,我自贴了八百多欧元,几乎是月薪的三分之一。
上班后,同事推荐我买生命卡的补充保险——每个月缴纳四十欧元左右,一旦生病或住院,保险公司就会在每次接受治疗后的七个工作日内,用支票的形式把生命卡不报销的剩余花销汇到我的账户。比如我那次动手术,如果办理了补充保险,需要花费的就只是代买药的服务费了。
2010年7月初,公司接到一笔大业务。大家都忙碌起来,每天的工作异常紧张。可能是因为休息不够,我开始连续发起了低烧。我来到伊万诺娃的诊所,被确诊为扁桃体发炎引起的低烧。她给我开了退烧药和消炎药物,足有十几种之多,而且叮嘱我,三天后再来做一次检查。由于工作比较忙碌,我没有时间再来检查,就要求伊万诺娃给我开一些抗生素。
伊万诺娃拒绝了我的要求,她说我的病还没有发展到需要服用抗生素的地步。我说明了情况,她却固执地告诉我:“你是为了你的工作,我也要为我的工作负责。”
无奈,我只好拿着伊万诺娃开的药单去药店买药,结果发现,即使每天服用,起码也得半个月才能吃完。换成没有买补充保险的人,恐怕要被剩余的30%药费,弄得损失一笔小钱了。
伊万诺娃开的药效果很慢,三天后,我不得不再去复查,发现扁桃体的状况没有好转。伊万诺娃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我必须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
我哭笑不得,只好再用两天时间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手术后,为了消除可能诱发的炎症,伊万诺娃才给我开了一些抗生素。
法国医疗机构层次分明,社会保险覆盖完善——法国人、外来员工、留学生、没工作的移民都在保障之内,算是做到了病有所医。但显然,在法国就医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像我上述遇到的种种麻烦。
编辑家英宏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