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意象在诗词意境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也同样是古诗词这个大类别里有着很深的影响。“鸿雁”一词是常见的古诗词意象,文章将就此研究在中国古诗词中“鸿雁”意象,分析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关键词:意象;鸿雁;古诗词
中国古代诗词如绚丽地文化长河,也如汪洋大海,千姿百态。诗人用美妙的笔写下一首首包含了无限情怀的诗歌,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手法,将固定的客观事物与特定的情绪色彩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便可以通过这些意象作为突破口,来深刻挖掘和理解诗人们当时作诗的心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情愫。“鸿雁”一词是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本身是一种不含任何主观情景的自然之物,被诗人们的笔下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其中灌注了诗人所见所感所想。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一、“鸿雁”被作为想念故乡、情系亲人的意象
在古代,文人们为了深造或是为了圆梦,都会选择离家去远游、去求学、去做官,长期久居异乡,每逢佳节或是情到深处时都会思念故乡。当湛蓝的天空中出现一队队鸣叫着或南迁或北归的鸿雁时,这样的景象往往会激起所见之人的思乡之情,正是因为这样,鸿雁成为了文人们心中以及诗中述说浓烈又伤感的思乡之情的寄托物。在欧阳修《戏答元珍》中有这样一句话: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寥寥十六字却字字叹出了欧阳修的心灰意冷和百般无奈。这首诗是欧阳修被贬,报效国家之梦破灭,处境凄凉,却又无法回到家乡。鸿雁能归家而我却不能,那一声声鸿雁的鸣叫都在刺痛我的心,明明是春夜,却无法感到万物生机,彻夜难眠。从欧阳修一人透射了中国古代无法归家的诗人们的痛苦景象,“生乡思”三字是包含了无奈、想念、心酸等情愫,通过“鸿雁”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出来,无不让人感伤。
二、“鸿雁”被作为传递信息的代替物,称之为“鸿雁传书”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匈奴扣留了苏武,鸿雁便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为苏武传递重要情报,由此鸿雁便作为传递信息的代替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频频出现。杜甫作诗怀念李白《天末怀李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满怀杜甫急切盼望想得到李白的最新消息,因为李白被流放至夜郎国,途中又被赦还至湖南,所以杜甫又担心李白在洞庭“江湖秋水多”的地带遇上风险。分隔两地,盼获音讯,唯有寄语祈祷,“鸿雁”在这句诗中是拟人意象,杜甫将此比作李白,诗里句句都是想传达给李白的话,在其中又笼罩着一种惆怅世事难料的感情,只愿挚友可以如鸿雁,平安归来。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首晏殊的《采桑子》叹了时光太快,怨了感情太复杂,伤了离别,而最后一句“何处高楼雁一声”,既是疑问句又是反问句,把诗人说不完道不尽的伤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了深秋,往南飞的大雁在天空鸣叫,声音十分凄厉,让人一下子从美好的梦境中清醒,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诗人在高楼听到这样凄凉的声音,第一反应便是想它是从何方来,是否是远方的离人托它传书而来,勾起诗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同样也刺痛诗人内心的脆弱。这里的雁使得词意境空灵,情深蕴含蓄。
三、“鸿雁”被比作怀才不遇的高尚人士
中国古代有这样的一批知识分子在他们的时代站在思想的最高峰,却孤独一生。他们满怀雄心报效国家却怀才不遇,他们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遭众人误解,他们才气满满却无法施展。他们永远走在世俗之人的前面,不被理解,才華洋溢有政治远见,而一生未遇到伯乐又或是被人嫉恨而被诬陷,但他们如梅,如雪,如鸿雁,始终不会低头,坚持自己的情操和理想,即使一世无知己,无财富,遭受各种不公平待遇。他们的孤傲和清高为我国知识分子树立了高大的形象,成为傲世之人的同时,也成为后人的精神楷模。而“鸿雁”正是诗人们为致敬这些高尚人士的灵魂同时也激励自我的意象。
我们来看看这些诗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徐昌图的《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贺铸的《思越人》:“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这些诗句中的“雁”都是在意旨诗人无法述说的孤独,常人无法体会的心酸,是一种清高孤傲的情怀。鸿雁飞在广阔蔚蓝的天空,与生在大地的大自然生物并不同,他们是卓然不群的,但也同样会孤独,并且难以释怀,不愿沦落于世俗,只愿秉持自己心中的信仰,这般可贵的精神让后人钦佩和敬仰。
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鸿雁”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多用于文人士人们抒发内心情感和人生哲理,是诗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物象的融合,造就了这样唯美又带有凄凉的意象。中国文人多是细腻敏感又多情的,喜欢静观万物并铭记于心,相对于大胆表露情感,更倾向于将情感孕育在诗句中,讲究诗词的含蓄隽永,注重内在和素养,这也就造就了古诗词中的万物景象都是诗人将自然物象融入感情后刻画出来的。应该说,“鸿雁”意象经过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才使抒情主体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一种全新的审美享受,也才使本为自然物象的鸿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一次又一次地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杨文星.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2] 李崇月,曾喆.汉语古诗词中的话语轮换及其翻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作者简介:肖敏淇,长沙市明德中学。
关键词:意象;鸿雁;古诗词
中国古代诗词如绚丽地文化长河,也如汪洋大海,千姿百态。诗人用美妙的笔写下一首首包含了无限情怀的诗歌,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手法,将固定的客观事物与特定的情绪色彩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便可以通过这些意象作为突破口,来深刻挖掘和理解诗人们当时作诗的心情,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里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情愫。“鸿雁”一词是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本身是一种不含任何主观情景的自然之物,被诗人们的笔下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其中灌注了诗人所见所感所想。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谈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一、“鸿雁”被作为想念故乡、情系亲人的意象
在古代,文人们为了深造或是为了圆梦,都会选择离家去远游、去求学、去做官,长期久居异乡,每逢佳节或是情到深处时都会思念故乡。当湛蓝的天空中出现一队队鸣叫着或南迁或北归的鸿雁时,这样的景象往往会激起所见之人的思乡之情,正是因为这样,鸿雁成为了文人们心中以及诗中述说浓烈又伤感的思乡之情的寄托物。在欧阳修《戏答元珍》中有这样一句话: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寥寥十六字却字字叹出了欧阳修的心灰意冷和百般无奈。这首诗是欧阳修被贬,报效国家之梦破灭,处境凄凉,却又无法回到家乡。鸿雁能归家而我却不能,那一声声鸿雁的鸣叫都在刺痛我的心,明明是春夜,却无法感到万物生机,彻夜难眠。从欧阳修一人透射了中国古代无法归家的诗人们的痛苦景象,“生乡思”三字是包含了无奈、想念、心酸等情愫,通过“鸿雁”这一意象将感情表达出来,无不让人感伤。
二、“鸿雁”被作为传递信息的代替物,称之为“鸿雁传书”
《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匈奴扣留了苏武,鸿雁便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为苏武传递重要情报,由此鸿雁便作为传递信息的代替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频频出现。杜甫作诗怀念李白《天末怀李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满怀杜甫急切盼望想得到李白的最新消息,因为李白被流放至夜郎国,途中又被赦还至湖南,所以杜甫又担心李白在洞庭“江湖秋水多”的地带遇上风险。分隔两地,盼获音讯,唯有寄语祈祷,“鸿雁”在这句诗中是拟人意象,杜甫将此比作李白,诗里句句都是想传达给李白的话,在其中又笼罩着一种惆怅世事难料的感情,只愿挚友可以如鸿雁,平安归来。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首晏殊的《采桑子》叹了时光太快,怨了感情太复杂,伤了离别,而最后一句“何处高楼雁一声”,既是疑问句又是反问句,把诗人说不完道不尽的伤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了深秋,往南飞的大雁在天空鸣叫,声音十分凄厉,让人一下子从美好的梦境中清醒,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诗人在高楼听到这样凄凉的声音,第一反应便是想它是从何方来,是否是远方的离人托它传书而来,勾起诗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同样也刺痛诗人内心的脆弱。这里的雁使得词意境空灵,情深蕴含蓄。
三、“鸿雁”被比作怀才不遇的高尚人士
中国古代有这样的一批知识分子在他们的时代站在思想的最高峰,却孤独一生。他们满怀雄心报效国家却怀才不遇,他们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却遭众人误解,他们才气满满却无法施展。他们永远走在世俗之人的前面,不被理解,才華洋溢有政治远见,而一生未遇到伯乐又或是被人嫉恨而被诬陷,但他们如梅,如雪,如鸿雁,始终不会低头,坚持自己的情操和理想,即使一世无知己,无财富,遭受各种不公平待遇。他们的孤傲和清高为我国知识分子树立了高大的形象,成为傲世之人的同时,也成为后人的精神楷模。而“鸿雁”正是诗人们为致敬这些高尚人士的灵魂同时也激励自我的意象。
我们来看看这些诗句,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徐昌图的《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贺铸的《思越人》:“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这些诗句中的“雁”都是在意旨诗人无法述说的孤独,常人无法体会的心酸,是一种清高孤傲的情怀。鸿雁飞在广阔蔚蓝的天空,与生在大地的大自然生物并不同,他们是卓然不群的,但也同样会孤独,并且难以释怀,不愿沦落于世俗,只愿秉持自己心中的信仰,这般可贵的精神让后人钦佩和敬仰。
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鸿雁”在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多用于文人士人们抒发内心情感和人生哲理,是诗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物象的融合,造就了这样唯美又带有凄凉的意象。中国文人多是细腻敏感又多情的,喜欢静观万物并铭记于心,相对于大胆表露情感,更倾向于将情感孕育在诗句中,讲究诗词的含蓄隽永,注重内在和素养,这也就造就了古诗词中的万物景象都是诗人将自然物象融入感情后刻画出来的。应该说,“鸿雁”意象经过诗人内心感受的化合与点染,才使抒情主体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一种全新的审美享受,也才使本为自然物象的鸿雁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与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一次又一次地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杨文星.古诗词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2] 李崇月,曾喆.汉语古诗词中的话语轮换及其翻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作者简介:肖敏淇,长沙市明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