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原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在诸多方面逐渐暴露出不协调和不适应,在2013年1月1日以来,我国实行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影响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初步建立,在会计制度方面也不断进行了改革。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我国会计工作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兼顾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1、新会计制度的特点
1.1、体系完善,结构合理。新会计制度主要有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两种,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基本准则有助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并且,在产生新业务时,具体会计准则还未涵盖时,要切实根据基本准则下所遵循的原则来开展会计处理工作。可将具体准则划分成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等几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原先会计制度的不足予以了很好的补充,使得“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等一些核心会计事项得到了全面的规范。
1.2、新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会计方面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如,“小金库”、“假发票”、国有资产流失等违规违纪行为,并且,还有效针对了事业单位的资产虚增情况,致力于相匹配会计政策及会计制度的制定,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3、符合国际惯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和国际会计惯例间的有效协调,并且,新制度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在会计政策与国际惯例上作了有机的协调,并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2.1、会计核算目标的变化
首次提出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并引进了权责发生制基础。新的会计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做出经济决策。
2.2、会计核算工作发生变化
增加了与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实现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政策的有机衔接;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要求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实现了收付实现制下计提折旧,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明确规定了基建账目数据并入大帐;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作了明确的账务处理规定;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别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和分配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强化了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明确了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资产的计量原则;对原有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相较于过去,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表和报账。会计工作更加的系统化、全面化、灵活化、他们开始关注资金的流向和产生的效益。
2.3、预算资金核算方式与管理方式转变
新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核算方式与管理方式作了相应的整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等方法纳入到预算管理办法范畴中。为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工作,在单位预算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的原则,保证核算与管理都能够做到统一化,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在单位预算中加入所有项目的支出与收入。在支出的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同样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为了使问题更加的具体,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了细化,并作了分类,即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种。同时,按照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特征,明确了各类预算管理办法。新会计制度在基本支出的预算中明确指出了通过定员、定额的手段来编制管理,在项目支出的预算中要严格根据项目管理的标准要求来编制管理。在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进行详细的编制管理规定后,不仅紧贴于现代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实况,同时,这样一种具体化的分工管理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
2.4、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
传统会计制度资金的收付记账法决定着会计要素,一般情况下会计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及资金的结存。新的会计制度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的统驭性,对传统会计要素进行了延伸,确定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新会计制度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使得这些要素得到了明确的界定,这也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2.5、会计表体系的转变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会计表属于其最终产品,是事业单位将信息及时有效输送给外部的最佳途径。新会计表体系具体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各项内容。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上,明确了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构成,不再包括收入和支出;引入了流动性分类标准,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在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满足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新的会计表体系为指标计算、相关考核与分析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还适应于会计表的通用格式,有利于监督部门开展监督作业,进一步加快了事业单位朝着市场方向前进的步伐、提供各类服务,提高会计监督效率,未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财政治理上将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
2.6、事业单位资产支出的改变
由于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属性不明确的问题成为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我国,有的事业单位在搞生产经营、有的在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能、有的则又在从事相关的公益服务活动……即便是对于专门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也由于属性不明、改革滞后以及定位不清等问题开始逐渐偏离其公益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和公益目标。因此,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这种属性不明、改革滞后以及定位不清的情况,新会计制度的修订规则更加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该项修订规则对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突出和重视,也间接性的对事业单位的财会活动方向以及资产支出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其要求应该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该项新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结语
新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会计制度,更加丰富了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对财会工作的很多要素进行了完善和提高。新的会计制度更加的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利于事业单位正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抓住机遇,充实自己,尽快的适应新的财会制度,更好的开展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1]孙玉玲.关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国市场,2013,05:73-74.
[2]夏晨光.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42-43.
[3]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46.
[4]王维青.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2:145-14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影响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初步建立,在会计制度方面也不断进行了改革。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我国会计工作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兼顾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1、新会计制度的特点
1.1、体系完善,结构合理。新会计制度主要有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两种,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体系。基本准则有助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并且,在产生新业务时,具体会计准则还未涵盖时,要切实根据基本准则下所遵循的原则来开展会计处理工作。可将具体准则划分成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等几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原先会计制度的不足予以了很好的补充,使得“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等一些核心会计事项得到了全面的规范。
1.2、新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主要针对的是会计方面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如,“小金库”、“假发票”、国有资产流失等违规违纪行为,并且,还有效针对了事业单位的资产虚增情况,致力于相匹配会计政策及会计制度的制定,以此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3、符合国际惯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和国际会计惯例间的有效协调,并且,新制度注重解决深层次问题,在会计政策与国际惯例上作了有机的协调,并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2.1、会计核算目标的变化
首次提出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并引进了权责发生制基础。新的会计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責任的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做出经济决策。
2.2、会计核算工作发生变化
增加了与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实现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政策的有机衔接;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要求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实现了收付实现制下计提折旧,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要;明确规定了基建账目数据并入大帐;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财政补助收支情况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作了明确的账务处理规定;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别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和分配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强化了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明确了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资产的计量原则;对原有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明细科目设置,确认计量原则。相较于过去,对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表和报账。会计工作更加的系统化、全面化、灵活化、他们开始关注资金的流向和产生的效益。
2.3、预算资金核算方式与管理方式转变
新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核算方式与管理方式作了相应的整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等方法纳入到预算管理办法范畴中。为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工作,在单位预算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的原则,保证核算与管理都能够做到统一化,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在单位预算中加入所有项目的支出与收入。在支出的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同样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为了使问题更加的具体,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对事业单位的支出进行了细化,并作了分类,即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种。同时,按照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特征,明确了各类预算管理办法。新会计制度在基本支出的预算中明确指出了通过定员、定额的手段来编制管理,在项目支出的预算中要严格根据项目管理的标准要求来编制管理。在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进行详细的编制管理规定后,不仅紧贴于现代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实况,同时,这样一种具体化的分工管理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
2.4、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
传统会计制度资金的收付记账法决定着会计要素,一般情况下会计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及资金的结存。新的会计制度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的统驭性,对传统会计要素进行了延伸,确定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费用。新会计制度改变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使得这些要素得到了明确的界定,这也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2.5、会计表体系的转变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会计表属于其最终产品,是事业单位将信息及时有效输送给外部的最佳途径。新会计表体系具体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各项内容。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上,明确了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大要素构成,不再包括收入和支出;引入了流动性分类标准,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统一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在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满足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新的会计表体系为指标计算、相关考核与分析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还适应于会计表的通用格式,有利于监督部门开展监督作业,进一步加快了事业单位朝着市场方向前进的步伐、提供各类服务,提高会计监督效率,未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财政治理上将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
2.6、事业单位资产支出的改变
由于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属性不明确的问题成为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我国,有的事业单位在搞生产经营、有的在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能、有的则又在从事相关的公益服务活动……即便是对于专门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也由于属性不明、改革滞后以及定位不清等问题开始逐渐偏离其公益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和公益目标。因此,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这种属性不明、改革滞后以及定位不清的情况,新会计制度的修订规则更加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该项修订规则对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突出和重视,也间接性的对事业单位的财会活动方向以及资产支出方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其要求应该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和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对于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该项新规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对外投资。在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应当履行相关审批程序。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结语
新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会计制度,更加丰富了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对财会工作的很多要素进行了完善和提高。新的会计制度更加的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利于事业单位正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抓住机遇,充实自己,尽快的适应新的财会制度,更好的开展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1]孙玉玲.关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国市场,2013,05:73-74.
[2]夏晨光.浅析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0:42-43.
[3]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46.
[4]王维青.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