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化学模型—解决化学问题—应用、拓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探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得出结论。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化学课堂知识变得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化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式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情境要具有有效性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我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首先考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具有有效性,并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述“指示剂”时,我在课前用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了一朵花,将纸晾干,上课时在白纸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显出了红花,实验如魔术般,学生既兴奋又好奇。接着我发问:花是怎么出现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魔术怎样做的?然后慢慢提出指示剂的概念,学生怀着求解的欲望,认真地听取每个知识点的讲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富有趣味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悦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唤起学习兴趣。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化学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以此来引入新课,可增加趣味性,满足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引发联想,使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使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我先讲述了“屠狗妖”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1)屠狗妖是什么?(2)该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些?紧接着我做了一个实验:二氧化碳熄灭蜡烛。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可以令学生心生疑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情境要体现生活性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化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地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化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化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从而培养化学意识。我在每节课中都力求创设出每个学生都非常熟悉而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四、问题情境要具有适度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过易和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只有那些难易适度,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绪状态的问题才是构成问题情境的最佳素材。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难易适度”的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最适度的问题。
  五、问题情境要体现新颖性和开放性
  新颖性即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之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不同时段对同一知识进行问题设计时,运用变式的方法可以达到所设计问题的新颖。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
  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情境创设,适时积极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并逐步抽象为化学知识,在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同时发展自己的化学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认为:“有效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趣味性”和“适度性”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生活性”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开放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只有结合五个方面的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适合教学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能走出化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化学、探索化学的绿洲。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
  [2]杨先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化学教学,1983,(4):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开展探究式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开设探索设计性实验,拓展学生创新意识,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1]。  新化学课程标准以提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班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据了解,在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了探究能力的发展。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一般有下列三种原因。  (一)有问题不肯提,特别是学优生。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
科学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教育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
一九四二年四月“南委事变”时,敌人调集了三大队的武装向大埔进攻,向我们包围,企图扑灭我们。因此,为了保存组织力量,当时我们曾经进行了紧急处理,即将大埔百侯、高陂(事变
  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中医从痰论治法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1992年1月~2012年10月CBM、CNKI(1994.1~
摘 要: 化学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性的问题,是一种鲜活的、生动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的催化剂。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动态生成性问题 有效学习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需要教师发扬课堂民主,帮助学生确立“我是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如何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化学教学中情感规律的应用及情感效能的发挥,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古医籍中涉及湿疹治疗方药和现代临床治疗湿疹有效的内服和外用方的文献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和分析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与点拨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促进性动力。教师的“教”是引领学生去“想懂”知识,而不是靠老师“讲懂”;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会”。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创造性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试卷长度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我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