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8-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直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是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因此對糖尿病人的健康宣教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1、饮食方面的宣教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患者应严格定时进食,控制总热量,限制饮酒,进城出现低血糖的应调整饮食或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定期测体重,一般为每周一次,体重改变在2kg之内。
2、口服药物的宣教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和药物的副作用。如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俞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受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等有关;双胍类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3、胰岛素治疗的宣教
胰岛素制剂总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并且告知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如何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
4、合理的运动
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但如有心、脑血管疾患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安具体情况作妥协安排。
5、合理的心里疏导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解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认识到如血糖控制良好、安心积极配合治疗,可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98~820
[2] 黄俊琴、殷占东 《中国保健》 2007,,15(20)82
[3]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427~441
[4] 冯正仪 内科护理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27~23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直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是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因此對糖尿病人的健康宣教成为了我们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1、饮食方面的宣教
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患者应严格定时进食,控制总热量,限制饮酒,进城出现低血糖的应调整饮食或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定期测体重,一般为每周一次,体重改变在2kg之内。
2、口服药物的宣教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和药物的副作用。如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俞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受用长效制剂或同时应用增强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降血糖作用的药物等有关;双胍类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口干苦、金属味、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
3、胰岛素治疗的宣教
胰岛素制剂总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并且告知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如何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
4、合理的运动
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但如有心、脑血管疾患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安具体情况作妥协安排。
5、合理的心里疏导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解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认识到如血糖控制良好、安心积极配合治疗,可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98~820
[2] 黄俊琴、殷占东 《中国保健》 2007,,15(20)82
[3]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427~441
[4] 冯正仪 内科护理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2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