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新生儿科病房感染的探讨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4-01
  【关键词】新生儿科 医院感染 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繁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同时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所述的自身特点,防止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科病房防治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更显突出。
  一、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1.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粘膜薄嫩,易于破损,本身处于不通风的房间,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尿布皮炎、红斑等,常发生在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医护人员和探视者常为传染源。
  2.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創面,由于尿垫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污染而发生感染。
  3.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尤其是以出生一周以后及早产儿多见,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及带菌的医护人员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尿布。如果口腔护理不当,容易引起白色念珠菌入侵,并大量繁殖。
  4.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能力降低,尤其早产儿吸吮力低,如喂养不当,极易发生误吸呛咳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二、新生儿病房制度规范化是防治医院感染的保障
  1.工作人员是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半年健康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皮肤粘膜、肝脏、胃肠道或其它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均不能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坚持对陪人、探视、参观人员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坚持手消毒制度,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室之前,应先在洗手间用肥皂、刷子在脚踏式自来水下洗刷双手直至肘关节以上,在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常规床边手消毒。
  4.坚持新生儿病房分区制度,新生儿住院期间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特殊感染与普通感染患儿分开。
  5.坚持新生儿科病房每日的清洁工作分区进行,新生儿科病房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清洁卫生工具要分开,进出清洁区必须更衣换鞋。
  6.坚持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新生儿科病房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15~20min,不具备生物净化条件病房可采用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喷雾、乳酸烟熏、臭氧、空气净化机等方法消灭空气中的致病菌,每天用清水洗净的拖把拖洗地面4次,若有体液或血液污染地面需及时用消毒液拖洗。门、窗、窗台、墙壁、桌椅、台面用清水抹布擦洗,每日1次。新生儿床、暖箱、开放暖床、新生儿推车、治疗车、输液架等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7.新生儿病室内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婴儿用的粉扑、油膏、沐浴液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奶瓶奶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双消毒,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特别注重细节检查,如蓝光箱排风口、灯管无灰尘,暖箱各窗户、湿化器、空气过滤材料、各衔接处严格清洗消毒,无污迹。光照疗法用眼罩、纱布、手套,每日消毒灭菌,纱布用后弃去。患儿出院后对使用的温箱、用具进行终末消毒。
  三、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尤其要关注如下工作:
  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喂奶后必须为患儿拍背,并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多给患儿以爱抚。
  2.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粘膜完整,感染性疾病应床旁隔离,自觉履行严格消毒措施。
  3.强化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的训练,如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心肺复苏、鼻饲管置管、留置针静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光照疗法等。
  4.新生儿科病房的护士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对有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加强巡视,每30~60min观察1次,每班床边交班时查看留置针情况,发现局部有渗出、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拔除,气管插管患儿应及时观察插管位置,通气是否有效,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次,防止口腔感染。
  四、小结
  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与能否有效防止新生儿科病房感染息息相关,做好新生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就能更高效、更科学、更安全地防止新生儿科病房的感染。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5-01  心肌梗死病人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时间是短暂的。因此,恢复期的社区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社区护理人员要做好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强化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识,对延长心肌梗死病人的存活时间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社区于2000年7月开始对心肌梗死病人恢复期开展了社区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8-01  【摘要】目的 对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6例介入术患者,针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介入术后的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术后观察,减少并发症,使手术安全可行。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23-01  【摘要】近年全球结核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HIV-1的流行。在结核高流行地区,同时也是艾滋病高发地区。HIV/TB双重感染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对HIV/TB的控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本文从HIV/MTB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病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分型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6-02  【摘要】慢性直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内的炎症,当慢性直肠炎的症状扩散到直肠以外,它通常会被认为是直肠外的炎症,因此,慢性直肠炎需要及时治疗。笔者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从分析慢性直肠炎的常见症状入手,阐述了慢性直肠炎的病因和诊断,并提出了慢性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慢性 直肠炎 症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满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发展。从而健康意识越来越增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通过286名门诊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的调查分析,得出有关启示,以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开展哪些工作,来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1 对象: 我院门诊就诊病人.  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3-01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1-02  【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社区防治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对社区2007年6月—2013年6月社区116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用药方法,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结论: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2-02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保健措施对老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67例,根据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控制、健康宣教等预防保健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34-01  【摘 要】目的:对肿瘤放化疗病人和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放化疗周期,降低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方法:我课题组对2010年住院的100例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随机调查分析,同时利用医院的优质药师、营养师和护理人员一起对放化疗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13)11-0652-01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住院或门诊病患最常接受的治疗之一,其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静脉炎,静脉炎: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病人常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