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静脉炎防护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13)11-0652-01
  静脉输液治疗是目前住院或门诊病患最常接受的治疗之一,其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静脉炎,静脉炎: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病人常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 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条索状的红线,触诊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状况。我们根据多年来临床护理积累的经验,总结原因、 防范和应对措施如下: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穿刺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操作技术不良。
  3、不适当得穿刺部位。
  4、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5、固定方法不当。
  6输液的浓度的酸性、碱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
  7、病患本身的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静脉炎可依据其导因,而分为三大类:
  1、机械性静脉炎:通常有三大主因:
  1.1 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1.2 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1.3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
  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3、细菌性静脉炎:
  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通常超过72小时)有关。
  静脉炎护理措施:
  1、 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也可局部用50%硫酸镁进行,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并通知医师。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需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化学性静脉炎:
  1、依据治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式。
  2、建议使用polyurethane,或硅胶材质的导管针,若有过敏反应,应更换不同材质的导管。
  。 3、应熟悉药物PH值、作用、安全稀释量。给药时,需正确给予,注意输液流速。
  4、药物最好放在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可降低发生静脉炎的机率。
  机械性静脉炎:
  1、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免在关节部位放留置针。
  2、合理选择导管型号。
  3、技术需熟练,注意穿刺技巧,避免穿刺后来回探测血管。
  4、使用无菌包装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针,透明敷料的固定范围广且易观察部位。
  细菌性静脉炎:
  1、留置针需每72-96小时更换
  2、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包括敷料。
  3、,依据护理规范,正压冲洗导管,避免血块在导管内形成,以免细菌孽长。
  4、使用透明敷料便于观察,可防止外界的细菌侵入。若有脱落、翘边或潮湿的现象需更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1-01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慢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慢病患者200例,进行健康教育,其中高血压患者98例,糖尿病患者56例,心脏病患者21例,其他慢病患者25例。结果: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对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和防治事项的认知度为57%,教育后为98%;对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5-01  心肌梗死病人在医院的治疗、护理时间是短暂的。因此,恢复期的社区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社区护理人员要做好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强化病人的自我保健知识,对延长心肌梗死病人的存活时间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社区于2000年7月开始对心肌梗死病人恢复期开展了社区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8-01  【摘要】目的 对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6例介入术患者,针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介入术后的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加强术后观察,减少并发症,使手术安全可行。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23-01  【摘要】近年全球结核疫情的死灰复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HIV-1的流行。在结核高流行地区,同时也是艾滋病高发地区。HIV/TB双重感染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对HIV/TB的控制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本文从HIV/MTB双重感染的流行现状、病理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临床表现、分型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6-02  【摘要】慢性直肠炎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内的炎症,当慢性直肠炎的症状扩散到直肠以外,它通常会被认为是直肠外的炎症,因此,慢性直肠炎需要及时治疗。笔者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从分析慢性直肠炎的常见症状入手,阐述了慢性直肠炎的病因和诊断,并提出了慢性直肠炎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慢性 直肠炎 症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满足了温饱问题,正向小康发展。从而健康意识越来越增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通过286名门诊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的调查分析,得出有关启示,以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开展哪些工作,来满足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1 对象: 我院门诊就诊病人.  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3-01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51-02  【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在社区防治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对社区2007年6月—2013年6月社区116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用药方法,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结论: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42-02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保健措施对老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67例,根据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控制、健康宣教等预防保健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34-01  【摘 要】目的:对肿瘤放化疗病人和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放化疗周期,降低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方法:我课题组对2010年住院的100例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随机调查分析,同时利用医院的优质药师、营养师和护理人员一起对放化疗病人及家属进行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