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艺得形丰内涵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实用大方、精致美观、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等诸多优点,深受世人的喜爱,是家庭陈设、桌案雅玩的常用摆件,曾经在清朝大兴于世,反映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民间手工艺之中极具特色。均陶工艺最具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于其均釉和堆贴花的装饰,而其这种在民间成为“拇指艺术”的堆贴花装饰技艺,充满想象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文化内涵,使得均陶的文化与装饰魅力不断提升,表现美的形式不断扩展,实现了优化情感、感动人心的人文价值。
  长期以来,均陶堆贴花技艺一直以生活中的各种实用器具为主要装饰对象,这种理念造就了均陶堆贴花装饰大多以生活本身为创作主线,如花瓶、水壶、水缸、盆、瓮等等,由于服务主体的大众化,所以定位也相对单调,创意化局限于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化生活的提高,均陶堆贴花技艺也逐渐落后于主流的装饰艺术,于清朝鼎盛之后渐趋没落,淡出了主流的装饰艺术舞台。不过目前的均陶堆贴花装饰技艺正迎来复兴的转折,随着思路的开拓、技艺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均陶艺人回归本源、回归自然,重新审视传统均陶堆贴花技艺的制作内涵,发掘出了许多能够提升作品艺术气息的元素,使均陶堆贴花技艺重展新姿,旧貌换新颜。
  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那些和幼时伙伴一起看蚂蚁搬家、捉迷藏、跳皮筋、斗蛐蛐、放鞭炮的美好时光,曾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温暖我们的人生。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心灵承载的东西越来越沉重,童趣仿佛已离我们远去,不论古代还是今天,艺术家们都喜画童趣图。这件“童趣”作品(见图1)便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努力发掘传统民俗文化的作品,创作出关于童年回忆的作品。
  均陶堆贴花技艺是一种古老而特殊的装饰技法,“童趣”作品釉身表面的装饰综合运用堆花中的“拓、搓、撕、揿、行”五大技法,充分呈现出一种半浮雕质感的艺术效果。作品器身饱满圆润、大气磅礴,圆口上阔下收,仿佛一个巨大的创作平台,以虚待实,构图中参照了中国画那样,先进行位置的布局,使所有装饰图案都恰到好处的占有一席之地,让整个装饰画面充实丰富而又比例协调。“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这幅图风格各异,画面妙趣横生,的确令我们对这些经典、活泼、生动、可爱的童趣,生出些许孩提时代的记忆,令人重温那些曾经熟悉、温暖而美好的时光,在这灿烂快乐的日子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欢笑起来。这件作品承载着制作者的回忆,用堆、贴、绘的手法很好地演绎了其中几个经典的场景,绿草如茵、远山清脆,风静静的吹着,孩童们嬉笑地仰望着天空那些翱翔的风筝;红果满树,肩扛手爬,这是小伙伴相互协作正想办法掏树上的果子;蛐罐排开,俯首相对,这是在斗蛐蛐。在这里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除了要一丝不苟之外,对于神态的刻画尤其重要,而童子们神态的选择又和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息息相关,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场景的构建,这对于有限的作品表面来说,需要整体的考虑不同童子的活动不能相互影响,出现“不协调感”,相反还要使他们看起来紧密结合,使整件作品的画面连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有一种图案来规划画面的主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分别是“天、地、人”,所有的传统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几乎都是围绕这一框架来构建完成的。而在这件“童趣”作品里也依然如此,如意云纹代表了“天”,寓意吉祥,童子图描绘了人间正在发生的欢乐,而底部的线纹则代表了“地”,寓意平和安定,画面三方结合,构建了“童趣”画面的主体,令人观看起来更加舒心、舒畅。
  所以均陶堆贴花装饰技法能很好地承载了民俗文化所构建出来的艺术氛围,这是现今其他装饰技艺所无法完美做到的。这件“童趣”作品融艺术与人文于一体,让智慧充分展示,从勾起人们儿时回忆的方法,升华出美好吉祥的寓意及祝福,吉祥祝福的主题概念突出、鲜明,并且深入人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童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美好的回忆,弘扬美好、祝福未来,一直是中国吉祥文化创作的主旨。像这类艺术创作的灵感实际上充斥着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传统文化最常见的外在表现,挖掘并表现出其中的内涵,正是均陶装饰所擅长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艺术审美的不断上升,均陶堆贴花装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均陶制作和装饰技艺应该在继承传统表现形式的同时,努力发掘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俱进、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使作品在满足日常实用的同时,充分反映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发掘更多的文化内涵,抒发情感,从而实现作品外形与内在的共同升华。
其他文献
宜兴紫砂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经历代薪火相传,至今依旧绽放着新鲜的活力。紫砂壶作为宜兴紫砂最独特而出众的载体,数百年来创造了无数艺术传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壶艺传承人,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壶又无意而必然地与中华传统文化风俗巧妙地融为一体,因此,紫砂壶是艺术的产物、文化的载体和精神的提升。  对于当代制壶艺人而言,如何继承、发扬和创新这一门传统的手艺就显得尤为重要,归结而言,良好的文化
期刊
自古至今,宜兴紫砂壶一直以特殊的材质、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人文美学价值而深受世人喜爱。紫砂壶的发展经历了从饮茶器皿到艺术品的转变过程,它的功能性也从贮茶实用拓展为集艺术欣赏、人文情怀、收藏升值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宜兴紫砂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一抔砂土一把壶成了文化载体。“福寿提梁壶”(见图1)便是这样一件作品,该壶从中国千年福寿文化中获取灵感素材,并围绕此展开艺术呈现和提升,方中寓圆的造型
期刊
形神俱佳,赏用一体,是紫砂壶最明显的特征,也是制壶人不断追求的壶艺效果。具体而言,就是一把紫砂壶如果只是成型,最多只能算是一件器皿,而只有注入了艺术审美和人文因素,它才具有真正的魅力。对于一把壶而言,“用”是基础,“神”是核心,而“形”则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与载体。  紫砂壶的造型十分丰富,“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目前,其造型大致分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各类器型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呈现出变化万千的艺术形
期刊
紫砂壶是我国传统的泡茶品茗器皿,诞生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其使用广泛,知名度高,在海内外均享有嘉誉,历来都被奉为茶器中的精品,深得大众喜爱。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是紫砂矿土,因产自宜兴,又称宜兴紫砂。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使用越久,泡出来的茶越香越醇。  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极具特征,讲究手工技法,尤其是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制壶大家时大彬,他创新了制壶技法,形成了敲泥片、
期刊
宜兴紫砂陶艺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备受世人的重视,这其中更以紫砂茗具独领风骚,蜚誉海内外。紫砂泥材质独特,透气性强,用它制作而成的壶则得以成为泡茶、贮茶的最佳茗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壶愈加具有生动的艺术美感,同时,紫砂壶因与茶文化一脉相承,故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重视,其不断与传统文化、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紫砂文化。实用、艺术和人文促使紫砂茗具保持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期刊
摘 要 紫砂“汉瓦壶”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陈曼生所创的“汉瓦壶”一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壶即读人生,欣赏陈曼生的“汉瓦壶”,除了感受它的形态美、独创美,更重要的是品味四句壶铭“放下屠刀否,心莲顷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壶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启示:随缘放下,心安是家。  关键词 紫砂;汉瓦壶;禅意  “曼生十八式”是由“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
期刊
紫砂壶发展至今已逾五百余年,它的文化性能也愈加明显,并且成为衡量一把壶综合价值的关键因素所在。在进行壶艺创作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一些人文内容或情感元素,将更好地烘托出壶的意境美感,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自古以来,历代制壶人无不对此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创作出了许多精品佳作,也提炼出了许多经典题材。  紫砂壶中的人文元素大多源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崇拜和对美好夙愿的表达,而题材的选择和确立则具有多样性。中
期刊
宜兴素有“陶的古都”的美誉,各种陶艺形式异彩纷呈,深受世人喜爱,其中尤以紫砂壶举世闻名,不仅成为国人品茗之首选器皿,更因其独到的文化内涵渗透力而与国人产生了深厚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共鸣,因此,紫砂壶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紫砂壶自诞生至今五百余年来,经久不衰,愈加繁荣,一代代制壶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技艺,以求索创新的心态赋予作品艺术生命力,使之成为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手工艺品
期刊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发源历史悠久,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凝聚了丰富的内容,是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世代相传,不断繁荣更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创造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紫砂壶的诞生虽然只有五百余年的时间,却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中华茶文化的延续,同时又善于融入传统文化精髓而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意蕴,历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亲睐。紫砂文化也缘此产生,一代代文人与壶人相互协作
期刊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一次有人问周高起为何独钟紫砂壶?周高起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这是说紫砂壶之所以成为壶中的上品,是因为紫砂陶做的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而今爱茶、爱壶之人品茗赏壶,已不仅仅关注茶香茶味,也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