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通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引导点拨、实验探究,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率,注重过程、淡化结果等方面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教学的尝试,以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关键词】化学 探究性教学 问题意识
  
  笔者在一所近郊中学担任高中化学教师,几年来,我很了解到这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被动,是一种“考试任务驱动式学习”,而且学生偏科现象普遍存在,但对电脑、篮球等感兴趣的活动会积极主动参与。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学习方式的改革,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继承性学习。基于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二三年来就不断尝试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教学,这种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与艰辛,从“被动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转变。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先要有课题,即问题,且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可以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为背景或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提出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发生冲突,激发探究动机,从而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创设情境,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1旧知识导出新的问题
  化学知识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巧用旧知识,展现新知识,激励学生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意境。比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时,先根据学习初中所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知道酸的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显什么性呢?并举例说明。通过回忆,一些同学说:“显中性”,另一些同学说“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像Na2CO3溶液”。也有个别同学问:“那会不会有的显酸性呢?”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恰当的问题激起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讨论气氛异常活跃,为下面进一步展开探究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前奏”。
  1.2亲身感受趣味实验
  生动、有趣的实验象变魔术一样能使学生由于“好奇”而引起关注。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这一节时,笔者特意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结合在一起并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先让学生做蔗糖与浓硫酸的脱水实验并认真详细地记录实验现象,许多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生成的碳是疏松多孔的呢?为什么实验过程还会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了一个探究性学习中,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自然地发挥得淋漓尽致。
  1.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课堂上利用生活事实来展示化学知识,导出某些化学问题,既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又可使学生对新鲜的学习内容更容易“入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上《环境保护》这节课前,笔者先向同学们播放了一个精彩的短片——有关资本主义社会在工业时代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恶果,如震惊世界的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事件、前苏联的切尔贝诺核电站泄漏事件等。然后把镜头一下切到目前全球的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结束之余,笔者提出了“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找出这三大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和对付它们的有效措施”,这则短片使学生们都受到很大震撼,这也是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一下子引起了大家对目前生存环境的强烈关注,激起了探究学习的兴趣。
  2.引导点拨、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实际是一种“假设——验证”的科研方法,它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性,体验过程的乐趣。新教材也由此将部分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笔者认为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内容的实验。如学习浓硫酸和蔗糖的脱水实验时,引导学生们先根据氧化还原的原理和实验现象,对可能产生的产物进行假设,再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方案设计时出现了几种情况:有的先检验SO2,再检CO2,然后检水;有的先检水,再检CO2,然后检SO2;有的先检水,再检SO2,然后检CO2。这时笔者让学生按检验产物不能相互干扰的科学原则,根据物质间性质的相似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进行小组间讨论后才确立下一个合理的方案。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乐在探究中。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探究过程一定会伴随不少挫折,实验的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正是探究性学习的魅力,适时地加以引导、鼓励,可使学生乐在探索中。正如在一次“环境保护”的探究活动,阶段反馈时,有些学生谈到在社区调查时“吃了闭门羹”,这时笔者注意引导他们如何与人交流、沟通;有些学生谈到在做课件时想把效果做好但很多问题不懂,正要放弃时,笔者及时鼓励他们查阅相关电脑操作书,他们很快便解决了问题。
  笔者在本校高一(1)班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而在高一(2)班仍保持原有的教学模式,结果(1)班许多学生改变了以往学化学“当听众”的习惯,更喜欢多提问题,平时厌烦该学科的学生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老师少了一分威严,多了一分亲切、宽容,学生少了一分拘谨,多了一分自由、活泼,课堂气氛和谐又充满生机。不同层次,个性各异的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各施所长,各尽其能,相互帮助、协作。而在(2)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无明显改观,反而多了几名厌学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1)班比(2)班的平均成绩多了11分左右。当然,笔者发现若要全面实施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解决不少的问题,比如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创设何种情境为最佳,如何从教材和生活实践中发掘更好的探究实验素材,如何将网络和探究教学更合理地整合等。在今后教学中,笔者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通过与同行多教研,与学生多交流来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总结进一步改善这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褚子良.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的问题意识《中学化学》.
  [3] 吕崧.化学教学中如何尝试“体验学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三国时,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皆为建立威信。无威,无以敬人;无信,无以服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注意建立自己的威信,方能取信于学生,有益于教学。  对于怎样建立教师的威信,向来众说纷纭,不少的教师认为,建立威信就是让学生怕,所以不少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怕的目的,不惜采用了讽刺、挖苦、训斥甚至体罚的办法,我认为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因为首先在于它违反了教育心理的規律,其次是伤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和教师得到更多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对实施有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语文课堂呼吁掌声响起来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师生共同活动,老师的主导作用是示范、激励、肯定、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明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肯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口语表达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甚至到大学毕业时也是如此。因此本文试图对口语表达进行研究。首先将口语活动进行归纳分类,然后对口语表达这一概念做出定义。第二,指出学生口语表达困难的种种表现。第三,从教学,教材,学生方面分析口语表达的原因。最后针对口语表达的困难提出改进教学法,促进学生自发的口语表达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口语表达 困难 原因 对策    根据交际性语
一、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客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和客观因素的必要条件。  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简单地概括为“想”、“做”、和“精神状态”,在哲学常识第二课我们学习过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
教改的春风吹遍了校园,我校广大师生正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小组合作教学,是我校“361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如何在班级建设和日常的管理之中,结合这一思路大胆地工作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师生共同商讨,确定班级建设的目标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能自我管理,也有自我管理的要求和能力,关键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否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初中学生渴望别人能理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即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评价标准。第二,在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要依靠创新习惯的养成,包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要指导学生会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注意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教育观念 创新习惯的养成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时时处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揭示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调动学生探索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最大推动力。“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以兴趣为核心,打造兴趣化的有味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我们的教学追求。  一、借助兴趣,唤醒数学种子的萌发。  皮亚杰指出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活动教学”,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数学活动不是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延续,它与课堂教学各有侧重,而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  小学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学科课由于在学习材料、时间安排、学习要求等方面各有不同,决定了它们在组织形式上也有所区别。下面就我校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的教学形式作一个概括和探讨,以便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提高。  一、活动课教学形式的确定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
2011年的高考又快到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个学生、每一名老师、每一位家长都是全力以赴,志在必得。看看眼前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回首去年我与高三3班学生共同奋斗的点点滴滴,作为班主任,感慨颇多。高三备考,关键是排除一切干扰,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毅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班主任的适时引导和鼓励,那就是对学生亦师亦友般的爱!  一、指导学法,明确目标  现在高考虽有六科,但基本
日记是心灵的真实反映,小学生如果能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写作的水平自然会提高。小学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写日记,让他们习惯于写日记,乐于写日记,享受写日记呢?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大重点课题。著名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对如何写日记的看法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他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写。一两句以······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以下笔者介绍几种日记的类型,掌握了这几种类型的日记方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