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柳儿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嫩柳儿三岁时,爹娘做了棺材瓤子,爷爷带着她,鳏寡孤女,相依为命。那时重成分,爷爷根子红,村上照顾爷孙俩,派爷爷一碗摆渡的饭。嫩柳儿是个软骨娃,拉起一根条,放手一摊肉,只有两只黑亮亮的眼珠子在肉堆上打转悠。她的病气死了爹,怄死了娘,只有爷爷不气也不怄,把她当眼睛一样护着。爷爷摆渡时,把她抱进舱,晴天一片荷叶遮阳,雨天一匹芭蕉挡雨,收了船,就把她交给邻居端午娘,追星赶月进深山采草药煨汤给嫩柳儿喝。嫩柳儿是把刀,在爷爷的脸上橫横竖竖刻满沟;嫩柳儿是支笔,把爷爷的头发丝丝缕缕描成白。乍一看,像戴了一顶白帽子。
  嫩柳儿没负爷爷的苦心儿。吃了药,就像柳枝逢了春,胳膊成了棍,脖子撑了头,叶是叶,枝是枝,一清二楚,清清秀秀,过往船客都爱上了这个小丫头。
  九岁上,嫩柳儿腰身挺直,八哥学舌。十一岁时,虽瘫下肢,粉红的舌头却练得活活泛泛,想啥说啥,要啥叫啥,说出的话就像船下的水,轻快又明亮。只是爷爷年纪大了,耳朵眼一下成了长胡同,大炸雷钻到他的脑壳里也成了雨点声。嫩柳儿身边放根棍,有话跟爷说,便轻敲爷的腿。爷有了觉察便蹲在她面前,耳朵对小嘴,屏着气儿听。
  嫩柳儿不像个没爹少娘的娃,说起话来像吐钢镚儿。
  端午和嫩柳儿仿佛年纪。为了读书,家养了蚕,端午每天都要坐船过河撸桑叶。
  一天,嫩柳儿突然开口说:“端午,你教我念字吧!”
  “念字?你念字干啥?想把字儿当金丸治好你的软骨病?”端午半大娃,说话无轻重。
  “我爷说,书里藏了好多故事,识了字就不用人讲了。书里的故事比人讲的还详细! ”
  “那倒不假!不过,你要我教你,得磕三个响头儿!”
  “你教不教?!”嫩柳儿发了狠。
  “你能把我咋?”端午嘴巴张成铃铛壳,笑声跑出一大串。
  “爷!爷!端午欺侮我,你还渡他呀?!”嫩柳儿又羞又恼,拼力朝爷喊。爷爷听不见,哼着戏腔撑着船。
  端午幸灾乐祸,掀腿拍巴掌,笑声比河长。嫩柳儿举起竹棍打爷的腿。爷扭回头,猛见得孙女儿脸上下霜,睫毛上挂雨,吓得撂下船篙跑过来,蹲在嫩柳儿面前仔细听。
  端午害怕了,怕老爷爷听清了嫩柳儿的话,敞着喉咙直打岔:“河好长啊河好长,河好长啊河好长……”声音盖过了嫩柳儿,嫩柳儿更急更气,连喊带比画。爷爷终于明白了,狠瞪端午一眼,踅了船往回里撑。
  桑叶撸不成,饿死了蚕,书就没法念了。端午着了慌,跑去求爷爷,爷爷不理他,鼻子像风箱,狠劲往回撑。嫩柳儿高兴了,咯咯咯地笑,飞起一群云雀儿。
  端午被激恼了,伸出舌头“嗷——”扮一个大鬼脸,继续求爷爷。“爷爷听我的,你若不依我,求得天上甩雨鞭也不行!”
  端午没了辙,只好易了主,来求嫩柳儿。
  “你不教我字,求啥也不成!”
  “教!教还不中?!”
  “说话可算数?”
  “说话不算数,让舌头掉河里打扑通!”
  端午肯读书,但不肯教字,他一天教一句,三天教三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产党”“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次把字写纸上,念三遍,不管嫩柳儿记下没记下, 躺在船舱里,看白云儿飘,听水鸟儿叫,全不管事儿。
  “能多教点儿吗?”嫩柳儿不满足。
  “多教?我娘数米粒下锅哩,每顿吃半饱哪有劲儿教?!”
  “给!”嫩柳儿抛过来一个麻油麦饼子。端午接住闻闻,真香!咬一口,脸上乐开了花。
  “老师不肯教,是你心不诚!好,从今日起,我教你汉语拼音,只要学会了这个,啥字都可以查出来。”
  “真的?!”嫩柳儿兴奋得欢拍玉手眼生辉。
  嫩柳儿瘫着身,饭量小,每天节省下两个麻油麦饼交“学费”。小馋猫似的端午教得更带劲了。端午读五年级时,嫩柳儿就会看小人书儿了。 端午跳级读初中,嫩柳儿就会查着字典看小说了。
  端午吉星高照,读高中那会儿国家恢复了高考。他金榜题名,搭伴南飞的大雁离开了家乡,一去十八年杳如黄鹤。嫩柳儿对端午也像金簪儿落了井。今年,在南方某公司任总裁的端午衣锦还乡,见得嫩柳儿,着实叫他半斤的米饭来两碗——大吃了一斤(惊)!
  他不只惊叹嫩柳儿姿色动人,且能行走了,还在村里办了一家六百多人的服装厂。走近厂区, 那嗡嗡机器声如载金驮银的飞机在轰鸣。他夸嫩柳儿能耐,嫩柳儿说她是沾了麻油麦饼子的光,一句话把大腹便便的端午逗得哈哈大笑了。端午还挂记着老爷爷,给老爷爷备了厚礼,可惜老爷爷早作古了。
  端午回村过了三晚,每天都是嫩柳儿陪着看景儿,他说家乡从头到脚都换了新样儿,玩得很开心。走时,是坐自己的奔驰轿车。嫩柳儿驾驶自己的红色宝马车送了他十里山路十里水路。
  嫩柳儿的腿还稍微有点儿跛……
其他文献
八月十六,方善金从噩梦中惊醒,发现太阳都打在脸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做生意更讲究早晨的光景。方善金跳下床,后悔昨晚喝了二两酒,荒了一大早晨。  急忙打开布庄门板,方善金却见大街上冷清清的,不由一笑,也是啊,八月十五,热闹了一天和大半夜的小城,自然累了,累了自然就醒得晚。方善金不再那么急,拿起鸡毛掸掸拭布匹,又拿抹布擦拭柜台。柜台上大瓷缸里昨晚泡的粗茶还一口没喝,上面生了油亮亮的一层茶膜,方善金
期刊
渐行渐近的夕阳,透过田字格的窗,播洒了半地隐约的金黄。她用手抚摸着床头的木雕孔雀,幽幽地说:孔雀开屏,是世间最美的画!声音忧伤而恍然。  夕阳挥窗而去,隐退在青砖绿瓦间。特属于秋天的寒气,“呼啦”一声遮住了天地,却遮不住她思绪的川流。  那年,二八芳龄的她面若桃花,长发如瀑。每迈一步都洋溢着青春的风情。因为家道殷实,她缠着父亲送她进了新学堂。学校里的骨干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宣传进步思想与爱国
期刊
柳笛是个剑客。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个木匠。  柳笛每天练完剑,就专心做木工。可是,他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  ——因此,柳笛很苦恼。  柳笛的剑法很好,击败过很多对手,江湖里有点名气,人送外号:风吹杨柳。意思是说柳笛出剑快。柳笛经常行走江湖,身为剑客,不行走江湖,能叫剑客吗?  认识柳笛的人对柳笛都很佩服。不认识的,交过手后,也就佩服了。  但柳笛并不太開心。他一心一意想当个木匠。  大嵩卫城有好几个木
期刊
东坡出门前对我说,今天有重要的事要办。我问,是什么呢?东坡只朝我眨眨眼。看他可爱的样子,我笑了。他不想现在说,我必不现在问,尽管我心里痒痒。  我千里迢迢随东坡来黄州时,东坡还不叫东坡。我知道,他是爱极那片我们一起开垦的荒地,才在那天我们从井里汲水浇地时,擦一把满头汗珠喜不自胜地说,从此,我叫东坡居士,你意下如何?我放下水瓢拍手笑道,我喜欢。我顺着东坡上吹来的一阵风唤道,东坡东坡。东坡将一木桶水浇
期刊
李老盖原来不叫李老盖,李老盖是他的绰号。李老盖生性好强,凡事都要争强好胜,盖过别人,人们就当面叫他李老盖,他也不以为侮,答应得挺骄傲,渐渐的他的真名倒不被人们记起了,后来,他干脆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老盖。  李老盖的儿子志贵和邻居张二蔫的儿子卫国一起参军,几年后都提干当了排长。一天晚上,人们在外边歇凉,人们就问李老盖说:“李老盖,听说你家志贵当官儿了?”  “嗯,当官儿了。”李老盖骄傲地回答。 
期刊
那年,村里来了一位卖菜刀的男人。  男人的菜刀确实好,用嘴对刀刃吹一下,隐隐的嗡嗡声。  刀虽好,却没人买。  那时,一把菜刀不过两块钱,可两块钱能办好多事啊!你想啊,火柴2分钱一盒,糖块一分钱一块,羊肉5毛钱一斤。  见男人的菜刀无人问津,王大爷就问:“敢把刀赊给我们不?”  男人犹豫不决。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王大爷自言自语:“这几年闹灾荒,大家手里没闲钱,等年头好了,买把菜刀算不了啥。” 
期刊
一个难得的晴好日子,宋太祖皇帝一时兴起,穿了便衣,独自一人走进皇宫的后花园散步。  后花园里,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好不赏心悦目。皇帝闲逛一阵,看到树上不少鸟雀在欢快地叫着,更有一些鸟儿在地上一蹦一跳地找食吃,忽然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弹弓打鸟雀的趣事来,童心大发,让人给他找来一个弹弓。  皇帝瞄准了一只正在地上低头找食的鸟儿,正要弹射,一名近身太监急冲冲地来到皇帝面前报:“皇上,有个
期刊
那年,春寒料峭。  风雨敲打着围墙,扯落了老樟树的叶子,零星地掉下来,又贴上去,像个魔术师似的变着戏法,我却无心去欣赏。  在老家的乡里,奶奶一直带着我。这年,奶奶要去长沙处理爸爸的一些事,得一个月时间,她便把我寄养到姑姑家。  姑姑家的门口有一条河,有很多小鱼小虾的,我去捉,结果捉了一天也没捉到什么,还弄湿了衣服。回来的时候,因没有衣服换,姑爹就拿他的大褂子披在了我身上,让我坐在姑妈的床边。太阳
期刊
老汤的乡间别墅装修完工,在朋友圈晒了许多照片,仿古式的雕花窗棂,耀人眼目的红木家具,坐拥书城的巨大书柜,满堂的名家字画。我逐一看过,却独独记住了书房正面墙上挂着的关山月的《梅花图》。画面上,是一株映雪的红梅。殷殷红梅,如血绽放。  老汤的家乡是花乡,每年春天,万亩鲜花竞相开放,远远望去,如一岭五色花毡。每年这个时候,老汤都会呼朋唤友,一起赏花玩景。人人都以为,老汤是爱花的。  老汤确实爱花,书桌上
期刊
清晨,蔚蓝的海面上,一艘巨轮缓缓驶近海岸。  帅气的船长走到甲板上,举目远眺。无边无际的海面上,飘浮着层层雾气,朦胧而迷离。船长倒背着手踱步,刚毅的面庞上飘过一丝忧郁。  “这次回家一定把这事办了。”船长喃喃自语。  70后的船长虽步入中年,但身姿挺拔,风度翩翩。船长跑远洋航行,五大洲四大洋的许多国家,都留下他矫健的身影。  船长每次出海至少半年,长则十来个月。每次归来就休假,有时半年,有时两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