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德育本原 弘扬传统美德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42016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当前德育,强化以生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倡导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着眼于为了孩子的明天。
  孩子的明天到底需要什么呢?综合起来应该是三方面:一,生存的本领(应包含学生安生立命的诸多方面的能力,而绝非仅仅是会考出高分);二,生活的信念(学生活得充实、快乐,学得全面、自信);三,发展的愿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立志,培养奋斗情怀,人生旅程中充满朝气)。
  对照三方面目标进行反思,的确,现在我们的孩子们思维活跃了,眼界开阔了,个性鲜活了,动手能力较以往(课改前)增强了。但我们明显感受到他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上存在严重缺陷,普遍表现为三方面:一,缺乏远大抱负和奋斗精神,学习内驱力不强,极易因受挫而一蹶不振;二,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感恩情怀和合作意识;三,对中华传统美德缺乏认识,不能认同,也就很难传承,例如一些东方优秀的家庭伦理、特别是孝道正在急速流失。基于此,我们就要坚决贯彻十七大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为了孩子的明天,使德育敢为先,真为先,真正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德育工作,就要回到德育的本原目标——塑造健康向上的中国人这个点上,既要吸纳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手段,继续求新求变,更要重视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优秀的育人手段和方法。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我们从不缺乏好的理念(如新西兰20年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中国的孔子就已践行),缺的是对好理念的传承和坚守(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到此打住,另起炉灶);我们从不缺乏好的举措,缺的是对好举措的系统化、制度化和大力推广。这就造成当前德育新观念、新举措层出不穷,而德育实效却令人堪忧的局面。正因如此,特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五个老的德育问题进行研究。
  
  一、 明确德育宗旨:德育不忘本,要坚守传承和弘扬民族美德的主阵地
  
  纵观世界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永远是教育的主旋律。新西兰作为英联邦国家,对本国的毛利文化的保护和坚守令人钦佩。韩国对儒家文化的全面继承更使其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散发出浓厚的东方底蕴,韩剧风靡全球其实缘于原汁原味的东方文化对人们的吸引和唤醒。这两个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就很好地解决了在坚守本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他国先进文化的问题。反观我国的教育,反观新课改后我们的德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导致出现了一些“全盘西化”的征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正因如此,党中央近几年才接连提出“八荣八耻”、“和谐社会20字公民准则”等倡导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小学德育要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实现五个有机融合:将尊重学生,平等施教与规范教育,严格要求有机融合——尊重不等于放任;将强化自主,张扬个性与加强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有机融合——团队和个人同步发展才能持续发展,激励学生从小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将鼓励实践,倡导创新与勤奋学习,均衡发展有机融合——打好基础,全面合格才能保障实践与创新;将新潮的文明的西方行为规范训练与中国传统的经典的行为操守养成有机融合——要从弘扬民族习俗、行为操守出发守住我们的文化;将现代化的建筑、设施设备与民族风味的营造有机融合——学校文化建设要体现东方气韵。更重要的是在畅行自由、民主、平等、法制的今天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们学会“亲、信、义、孝、仁、忍”等等,使之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人。
  
  二、 细化德育目标:养成教育要系统,要具体、明确,有可操作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培养一种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从古至今,中国教育是非常注重养成教育的。但当前德育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那就是过多地思考和构建理念,总想着标新立异。而对德育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对达成目标的措施的可操作性研究过少,包括养成教育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形式上的思想、流派越来越多,而可行的、见效的、能推广的方式方法却越来越少。这就难怪德育实效越来越低了。
  其实,就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养成教育而言,是无需太多思想观念来导引的,因为儿童身心生长规律相对恒定,成长过程中须要的习惯也是相对恒定的,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有本质的更改,只须结合时代要求适当调整而已。在这一进程中,最需科学具体的行为目标系统和切实有效的训练系统。
  这方面中国古代先贤们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一些专著都是很好的养成训练的样本,在去其糟粕后,里面一些很好的训练目标、方式、方法都可以直接采用。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对它们的继承,新课改以后,为了不束缚学生的个性,就更不敢用了。恰恰在同一时期,美国的一位年轻有为的教师克拉克就是因为细致严格的养成训练教好了他所有的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受到克林顿总统的两次接见。他根据教育经验写成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里面介绍了他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五十五个细节,其中有“接听电话,先说您好”、“当众打喷嚏,要说对不起”等等,这和我们的先贤的做法何其相似。难怪我们的老师看了都说,“这该是中国人写出的书”,“原来美国老师比中国老师要求更严”。当前德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加强中国教师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修为,然后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东西方德育的融合。
  近几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家庭及周边社区的情况,逐步制定了40条中山路小学学生行为细则,对学生每天从早到晚的养成目标作了具体要求;同时又制定了20条中山路小学教师行为细则和15条中山路小学家长行为细则,保障教师和家长协同施教,从而实现育师育生育家长,携手育人齐发展。
  
  三、 调整德育策略:整合力量泛化德育,人人、时时、处处有序列地整体施教
  
  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出人人都是学习者,时时处处都在学习。这一理念放在德育中即形成了大德育观:人人皆为修身之人,处处皆为修身之所,时时皆为修身之事。
  因此,我校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德育渗透观,按照学校系统的德育目标德育规划人人、时时、处处整合实施德育。如2007年上半年全校齐抓了学生“三姿”的纠正,下半年又展开卫生习惯的养成,2008年上半年专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效率”,而这学期配合武汉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准备狠抓礼仪训练。有了这样的齐抓共管,我们非班主任教师的课堂上纷纷出现了纠正“三姿”的行动,数学教师课上抓书写抓诵读,音乐课上开课部分也生动有趣地落实“排好队,敬个礼”的礼仪训练,教师们在课内课外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提高作业效率的训练。
  我校认真落实成长导师制工作,全校教师满怀爱心地对全校的问题生展开“一对一”的辅导帮教。通过悉心关怀、耐心教育,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我校始终坚持把学生及家长引入德育管理序列之中,搞好家长委员会,使其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办好家长夜校,加强其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互学共进;每学期定期在学生和家长中展开全校性“评校评师”活动,并将评比结果与年度考核直接挂钩。这使学校得到很多宝贵的建议,很多举措得以顺利实施,也使教师得到全方位的评价,迅速有效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同时我们还发挥家长资源,开发出多种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慰问敬老院、考察武昌车站等。
  我们不断加强校园环境育人化建设。校旗、校徽、校歌、校训一目了然——鲜明统一的标识告诉学生这就是中山路小学。门厅的园林设计,书香浓郁——使学生一进学校就明白这是读书的地方。楼层墙面设计落实学生行为规范——随时提醒学生要做中山路小学的学生就该这样做。四处美丽的园林,加上“始足”、“求问”、“敏学”、“揽胜”的主题宣讲,时时在对学生进行人生的昭示。学校大门左侧柏油路上的教育图案,色彩斑斓,寓教于乐——每天聚在这嬉戏学生最多。而每天早晨8:15时的升国旗升校旗仪式更是引领学生、老师、家长和校门前的一些路人自觉肃立,默唱国歌,齐唱校歌——这已成了中山路小学特有的风景线。让学校的每一块墙面,每一块地面,每一段时空都为教育说话,这永远是我们努力的。
  
  四、优化德育活动:活动要感动人,要制造美好的难忘的经历
  
  长期以来,小学的德育活动政治氛围过浓,成人倾向过重,以致活动中苛求明理,导行过急、过广,而激情过程明显不足,这就使得这些活动难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痕迹,造成了很多德育中的短期行为。因此,我校对德育活动提出两个根本要求: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活动要让孩子们留下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为此我们从四方面做了努力。
  1.发动学生,精心组织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努力培养其激情、明理、导行的能力,推动班级自动化建设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力争一次班队会激活一批学生。通过持续训练,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大多都能自主策划组织班队会,拿出的班队会生动感人,充满童趣。
  2.鼓励班级适机开展“小、真、实”的特色活动,力求感动学生,温暖班级和学生家庭,照亮其生活道路。如六(3)班组织的亲子阅读系列活动,倡导家长、老师和孩子们同读一本书,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深得家长支持和孩子们的喜爱,收到良好效果,再如四(4)班生日庆典系列活动、二(4)班游戏育人系列活动、六年级的为汶川献爱心系列活动以及多个班级开展的“一元钱做什么”的理财教育活动都使学生们体验深刻,留下美好回忆。
  3.多方组织群体竞赛活动,运用群体磁场的力量加深学生活动体验。教师要让学生们在集体荣誉感的催发下,相互关心,密切合作,不断为为自己争气,为班级、年级、学校争光。如每学期全校性复习挑战赛活动,鼓励学生找旗鼓相当的对手比复习,比全科成绩,推动学生们从复习规划开始比学赶帮,共同进步。再如全校性的疾风三十一系列活动,三十人的腿绑在一起组成三十一足一起向前冲,他们配合如一,信念如一,进取如一,不怕摔倒,带领同伴取得胜利。目前这一活动已成了我校的校本课程。
  4.想方设法组织孩子们喜爱的大型活动。每学期除学科主题活动之外,我校都集中力量开展一二次综合性大型活动,如每学年的上学期的运动会或元旦庆祝会,下学期的科技劳动节和六一庆祝大会。我们力图让每一次活动成为学生的拓展多方互动的交际场、提高专项技能的竞赛场、培养综合素质的展示场。因此每次活动我们都要从进出场、鼓掌、为小同学和女生让路等细节逐步提高要求,都要为如何让学生难忘绞尽脑汁设计活动环节。为此,我们把六一庆祝会改成晚会,而且一定要全校的家长们到场,尽管增加很多不安全因素,但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家长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和激情如潮的呐喊时,我们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五、追求德育个性:德育要以校为本,要培养具有学校特点的学生
  
  就学校德育而言,要坚持以校为本,即根据学校实际运用有学校特色的育人之法培养有学校特点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德育、取得实效。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多姿多彩的而非千人一面的学生。
  我校德育方向就是有中山路小学特色的育人方法培养出有中山路小学特点的学生。为此,我们根据“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办学理念,形成中山路小学的办学宗旨:培养热爱生活、行为典雅、兴趣广泛、能力突出、充满自信的健康公民和合格建设者,把学校建成为现代东方家园。然后又根据其中20字育人标准制定了一整套德育目标体系,使之落实于学校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根据德育目标,我们确立了我校基本的教育策略为:坚持面向生活,均衡施教,和谐发展,做到德育求实、智育求新、体育求恒、美育求宽、技术教育求果。我们的管理策略为“实施生活化管理,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追求以校为家的理想境界”,环境建设策略为“让学校从花园、学园、乐园走向家园”。
  在整体德育目标和策略的引领下,我们鼓励教师带着思想育人,引导各班坚持创建班级特色,倡导各学科整合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并努力使之成为传统。
  我们还探索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地域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如从爱花爱草爱鱼活动进行生命教育,从文明如厕(包括不到大便池小便、厕所里不问好等)训练进行礼仪教育,从垃圾分类入垃圾箱进行环保教育,在火车站口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形象、生动、卓有成效。
  以校为本的德育要追求什么境界?诚如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卓立校长所说,先进的管理就是要让教师一进校门就知道该这样做;再加半句,即让学生走在大街上,也能让路人知道这就是中山路小学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梦想。
  以上从五方面笔者对当前德育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健康快乐的孩子,合格的公民和能为祖国作贡献的中国人。
其他文献
[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选择,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选择什么、怎样选择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看法,旨在在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 选择 选择性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局面,采用“主动参与,自主选择”的学习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刊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的育人氛围,不仅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更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和谐、健康、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民的根本需要。我校是今年初中标准化建设的学校,目前已初步通过了武汉市的验收,也正在筹备五十年校庆,向洪山区窗口学校的宏伟目标迈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内涵式发展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发展重要标志的学校文化建设,由于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
期刊
[摘要]在鉴赏古典诗歌时,还原真实生活,融入自己的情感,构筑意境,走进作品,往往会使诗歌中的文字“活”起来,能够更准确全面的理解鉴赏诗歌内容。  [关键词]古典诗歌 鉴赏 生活阅历 情感体验 意境    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核心。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有创新就有未来,有人才就有希望。本文首先给出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意义,其次给出了我国大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约束机制
期刊
[摘要]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和人生经历来看,她可谓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但是,透过那细琐的流言来看张爱玲的作品,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她对普通人情感、生活的寻觅,对普通人生乐趣的沉迷,对日常人生安稳的寻求。  [关键词]张爱玲 散文 日常化    水晶先生说: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她处处都是一个“异数”。张爱玲独特的叙述话语,非凡的家世,与汪伪政府高官胡兰成一段不同寻常的婚恋,甚至连她静寞的辞离人世都一样地惊
期刊
[摘要]100米跑是许多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育类高考必考项目之一,如何提高中学生的100米成绩是广大中学生运动员和教练员非常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短跑的成绩取决于步长与步频的乘积,因此,对于步频较好的运动员来说,解决步长问题是提高100米成绩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带训高考生的体会认为:力量与柔韧性合理结合是提高中学生运动员步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短跑 步长 力量 柔韧性    一、 力量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去年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系统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按照“立足区情,着眼未来,改革创新,发展提高”的总体要求,坚持“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抓突破、学前教育抓规范、特殊教育抓提高、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工作思
期刊
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武大一附小”)的前身为1915年创建的武昌高师附小,为湖北省第一所公立小学,1931年迁至珞珈山麓,改名为武大附小。2001年3月,学校与原4所大学的附小合并。2005年8月因与武大二附小分设,校名更改为如今的武大一附小。蔡元培、李四光、胡适等都曾来这里参观过,胡适、伍修权还先后为学校题词。  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曾在这里工作
期刊
高中物理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强,同时从初中到高中的学科跨度大,更使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对物理产生惧怕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佳。教育部2003年所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对《课标》的分析,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    一、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动机    《课标》基本理念之一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
期刊
中学语文教师都会遇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抱怨写作无材料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难写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大量的写作资料供自己进行选择,写不足800字,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材料,理论上是很丰富的,一是古今中外,范围何其大,时空何其宽广;二是生活处处是材料,似乎真的可以随手拈来、俯拾即是。可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如此丰富的材料的背景下,仍有学生常常抱怨作文无话可说的事实。其实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