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管理体系的“师带徒”新员工培训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北承德供电公司为提高新进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专业技能,以生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为基础,将传统“师带徒”培训模式与能力管理体系相融合,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师带徒、能力测评、培训评估等工作流程,促使“师带徒”形成培训-评估闭环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能力管理体系;师带徒;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王立新(1982-),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承德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经济师(河北 承德 067000),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2);王世君(1972-),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承德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经济师。(河北承德0670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16-02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大,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力企业对员工技能和从业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人员的构成较过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员工在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技能都比较欠缺,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迫切需要那些在一线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老同志、老师傅,通过“师带徒”培养模式,把熟练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促进新一代员工的健康成长。然而,传统的“师带徒”培训模式存在自有的弊端,越来越不适应培养现代高素质员工的要求。
  一、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师带徒”培训模式自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1)培训知识缺乏系统性,徒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很大的片面性;(2)同一徒弟由不同师傅培养,所学到的技能可能具有差异性;(3)培训评估体系不科学;(4)公司职能培训部门对“师带徒”缺乏有效的系统性指导,培训工作不系统。
  二、现代的能力管理体系
  能力管理体系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一,通过能力管理体系建设构建各岗位能力标准、评价方法,将岗位胜任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紧密结合,并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员工能力的定量化的科学评价。能力管理体系包括能力素质模型、能力评价系统、能力信息系统和能力评价结果应用四大部分。
  1.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核心能力是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的文化,是为使企业成功实现战略目标,每一名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某一类专业性岗位所需要的特定的知识、技能、行为和观念。
  2.能力评价系统
  能力评价主要采取360°民主测评。选取与被测评者日常工作相关联的上级、同级或下属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判断被测评者在各级人员中的能力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程序和确定参与测评者结构比例,与被测评者日常工作相关联的上级、同级及下属员工按照2∶4∶4的比例进行选取。
  3.能力信息系统
  在信息系统中建立能力模型和测评流程,提供典型的测评方式。对能力管理和绩效管理、培训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模块进行有效集成。
  4.能力评价结果应用
  通过对专业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有的岗位专业能力没有达到目标值,专业能力有待改进提升。分析能力差距,确定能力提升方案,改进培训计划,突出培训重点。
  三、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使“师带徒”培训评估系统实现三个方面功能:一是培训体系科学化。使师傅传授内容精细化和定量化,便于操作和评估;二是培训体系系统化。针对岗位能力素质模型量身制定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徒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培训体系动态化。阶段性进行评估,针对未达到的能力重点培训,对培训实现闭环管理,促使培训活动良性循环。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建立能力素质模型、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师带徒、能力测评、培训评估等工作流程,确保“师带徒”传统培训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1.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工作流程
  能力管理体系与“师带徒”相结合分为准备阶段、师带徒阶段和评估阶段,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2.主要流程说明及做法描述
  以一名新进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调度中心保护班调试工岗位为例,预期经过两年的“师带徒”培训,达到调试工岗位职责标准。需经过以下流程:
  (1)签订师徒合同。首先是甄选师傅。师傅必须具备电力企业的优良传统精神,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敬业爱岗,并且能够文明从教,悉心传艺,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和相关职业技能资格的生产骨干型或技能型人才。师徒结对是在师徒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由基层组织推荐,最后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确定。
  师徒选定后,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师徒协议,确保师带徒效果。师带徒协议书包括协议目标、师徒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期限、考核兑现等内容。通过订立师徒协议,切实把好培训质量关,促进师带徒工作的扎实开展。
  (2)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以生产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为基础,借助ERP能力管理系统,构建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核心能力包含8个能力标签,专业能力包括20个能力标签。针对每个专业能力标签设计了“基本应用、熟练掌握、精通、创新”四个能力层级标准,每个能力标签都按四个层级进行量化标签描述。各层级能力目标值代表岗位应达到能力标准基本要求。
  组织师带徒考核小组对岗位进行能力评估并打分。小组成员需较全面了解调度中心职责分工和岗位情况,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将岗位胜任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紧密结合,形成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岗位的能力标准进行平衡审核。具体建立的能力素质模型专业能力如表1所示:
  层级标准说明:
  1-基本应用:能处理常规工作,按规则办事,能够顺畅处理岗位常见问题;
  2-熟练掌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面对问题能够结合经验判断,对领导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实现妥善处理;
  3-精通:工作能够独当一面,并能解决非常见问题,能指导其它同事解决相关工作问题,能归纳总结工作经验,从中概括出基本规律或方法,用于常规工作指导;
  4-创新: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能够提出持续改进建议,实现专业创新,促进管理。
  (3)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师徒协议既定的目标,结合建立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由于“师带徒”为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而且整个培训教学融于生产过程之中,因而培训计划的目标控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具体的培训计划如表2所示。
  (4)实施师带徒。师傅应根据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按分阶段培训目标计划,结合日常工作,向徒弟传授岗位技能和知识;应阻止徒弟从事不能胜任的现场工作,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实施培训,确保徒弟达到相应的能力。
  (5)能力测评。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能力,而能力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评价培训的效果就是要看徒弟是否在工作行为上发生可观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否带来工作绩效的提高,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能力管理体系的能力评价系统是根据能力素质模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各项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岗位适应度,找出能力差距,确定培训计划发展方向。核心能力评价采用行为事例与360°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专业能力评价采用360°测评方式。
  依托ERP能力管理体系评价系统,将保护调试工的能力素质模型导入系统中,选取师带徒考核小组中与徒弟接触最多的上级、同级及下属员工按照2∶4∶4的比例进行测评。测评时间按照培训计划阶段性进行,对徒弟能力进行360°评价,彻底解决了传统“师带徒”采用“师傅写份工作鉴定或徒弟撰写工作总结”的模糊评价方法。
  (6)培训评估。通过对专业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有的岗位专业能力没有达到目标值,专业能力有待改进提升。通过系统将能力管理与员工绩效相结合,针对绩效差距,分析能力差距,确定能力提升方案,改进培训计划,动态调整培训课程,有的放矢突出培训重点,提升欠缺的能力,直至达到岗位能力标准。如图2所示:
  四、小结
  传统“师带徒”模式引进能力管理体系过程的几点有益尝试:
  1.促进培训评估体系科学合理
  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是促进培训活动良性循环的有力保证。“师带徒”培训深度融合能力管理体系,使其培训、评估体系科学化、精细化和定量化,能够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通过人力资源部对公司“师带徒”工作的有效系统指导,使整个培训评估流程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保证了整体工作有效扎实开展。
  2.提高员工与岗位适应度
  新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师傅在带徒过程中通过能力素质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徒弟可以有的放矢学习专业能力,加快工作角色的转变,尽快地融入工作,提高与岗位适应度。
  3.激励员工提高能力素质
  通过师带徒-评估-师带徒有效循环,针对岗位要求结合徒弟素质状况,查找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短板,有的放矢突出培训重点,量身定做培训计划,动态调整培训课程,提高培训效率,进一步激励徒弟提高能力素质。
  4.实现公司战略目标与员工能力的有效承接
  能力管理是将人力资源战略和公司整体战略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能力素质模型是将岗位胜任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支持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紧密结合。能力管理与“师带徒”有效结合,促使徒弟准确理解公司的期望和要求,明确改进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水平,保持人才优势,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崔平.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实践[J].陕西电力,2006,(4):85-87.
  [3]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安鸿章,吴孟捷.胜任特征模型[J].职业,2003,(3).
  [5]赵琛徽.员工素质测评[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熊怡)
其他文献
摘要:电工实验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技术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很容易反复犯错,造成不可忽略的损失。通过实践实验,分析电工学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与影响安全问题的几个因素,并提出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室管理者在实验室运行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电工实验室;安全意识;操作技能  作者简介:柴学平(1975-),男,安徽芜湖人,塔里木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胡将(1984-),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讲授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网络课堂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其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范为福(1955-),女,天津人,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王双红(1978-),女,河南长垣人,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河南郑州4
期刊
摘要:重庆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9年底开始实施“卓越计划”,2011年建成“卓越工程师基地”。阐述了电气专业“卓越计划”的内涵、特色,介绍基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支撑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实践证明该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造、创新、创业”能力的“三创”卓越工程师,为工程教育改革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电气工
期刊
摘要:在深刻理解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充分灵活地应用到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将多个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力大纲精细地结合起来,以期有良好的教学示范效果。  关键词:变电站;巡视仿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王健(1970-),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讲师;杨志超(1960-),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工程学
期刊
摘要: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来极大地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多媒体教学也具有两面性,多媒体若使用不当,会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能。对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9和2010级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对多媒体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
期刊
摘要:从安全文化建设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的介绍入手,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精益管理的思想可以为安全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思路,并初步探讨了基于精益管理思想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精益管理;电力企业  作者简介:郭飞云(1987-),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助理讲师。(福建福州350009);居和敏(19
期刊
摘要:物联网为人们提供无所不在、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而现代远程教育局限于教师讲课位置、双方互动性及实时性的弊端。针对这样的现状,新一代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实时反馈教师行动状态及课堂内容,解放了教师,也调动了学生远程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普适计算;现代远程教育;互动性  作者简介:王小妮(1977-),女,山东威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北京100192)北京科技大学
期刊
摘要: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由于对配电网重视不够、投资不足,导致配电网发展落后,供电可靠性不高。详细分析了目前配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弊端提出了可行性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优化网架结构、提高设备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配网管理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已经逐步投入使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对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有重大作用。最后简单介绍
期刊
摘要:由留学生的“电路”课程全英语教学引发对中国学生的双语教学的思考,大胆提出对中国学生开展“电路”的全英文教学模式,依托这种积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模式;电路  作者简介:吴素平(1975-),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王旭红(1969-),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湖南长沙
期刊
摘要:介绍某典型220kV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直流系统改造中重要负荷不停电这个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方法。采用这一方案顺利地完成了改造工程,保证了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电力系统中投运较早的220kV变电站普遍存在直流系统老化及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提出的直流系统改造方案对其他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变电站;直流系统;连续供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