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近年来,职业教育学校在内地很多地方的发展陷入困境。有人质疑职业教育不伦不类,学生学到的是已经淘汰了的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在高校扩招和社会对高学历推崇的双重压力下,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低,甚至在职业学校任教的老师们都感到自己的身份不被尊敬。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地为扭转和改善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院校合并”即是其中现象之一。院校合并这一方式是否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有利?在这种背景下对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何影响?院校合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什么挑战?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对J市该校的个案的探讨得出一些解答。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J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背景。该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0年7月由J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筑经济学校、女子中专和艺术学校组合而成。从学校性质来看,该校为事业全供单位,即该校教职员工的薪资不与经营情况相关。
一、中等职业学校院校合并原因分析
第一,“普高热”影响下的招生难问题。随着高中入学率的逐年增加,“读高中,考大学”是大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家长们普遍期望孩子能够读大学。另外高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三本大学和各类专科院校的高考分数线越来越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普高过热,中职院校遇冷的社会现象。
第二,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优势互补。如前文所说,各地中职院校陷入了不被社会认可的窘境,因此,很多地方教育局做出了合并当地职业学校的规划,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将不同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互补,形成品牌效应,扭转在当地学生和家长心中的负面印象。
第三,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增多推荐就业项目。职业高中的就业问题是学生和家长考虑的重点。院校合并之后,校方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增多。黎万红教授(2009)指出新时代下职业学校和企业的伙伴关系应有新的发展,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应有新的内涵,教育与工作的关系值得更多的思考。
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剧影响下接纳更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城市化逐步缩短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希望掌握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命运,进程务工是很多农村学生的选择。以J市为例,农村户口读职业学校的学费有减免,这项政策惠及了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
第五,希望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后师资增强为升级高职做准备。自从90年代末期“三改一补”政策的提出以来,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合并职业学校来发展职业教育,J市亦如此。在访谈时大家普遍提到未来升级为高等职业学校的设想。学校上下对此充满热情,似乎成为高职学校可以一改学校局面,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会大大提升。
二、院校合并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参差不平。职业学校教师群体大致分为基础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采取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乔雪峰,黎万红(2012)关于教师专业性的“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问题的探讨指出这两种专业化经常显现出相互抗衡的不稳定状态。从本文的个案为例,该校的专业课和基础课老师身上体现了不同的专业化。基础课老师陷入两难困境,一是学生们认为将来就业这些基础课知识没有用处,所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二是学校领导为了扭转社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低等不认同现象,经常督促基础课教师狠抓教学;三是与专业课老师相比,基础课老师感到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在访谈中这种“去专业化”趋势在基础课老师身上尤为明显。特别是如今院校合并的背景之下,基础课老师呈饱和状态,很多原来教课的老师面临转岗。另外,职称转换的问题。特别是该案例中合并前的四所学校的职称体系就不一致,有两所学校为中学体系,另外两所为中专体系。中学职称向中专职称体系转换老师就必须参加职业英语考核。如果本身为英语专业的老师还要参加第二外语如日语或者俄语等等的考试。学校老师普遍关注职称问题,院校合并后新的职称评选规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师行业可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其专业性似乎只有受到职称的肯定而肯定。
但是,在院校合并的新形势之下有一部分老师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再专业化”往往受市场化导向,院校合并后该校的部分教师面对新形势呈现出了再专业化的趋势。例如,新增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原来的语文基础课老师L出于兴趣考取了心理师资格证书,面对学校基础课老师数量过剩,她向学校申请转岗教心理健康课,她说:“没想到平时的爱好如今可以帮她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为了能够胜任新的身份,教师L还在学校的资助下重新到学校进修了心理学。从专业课老师来看,院校合并不仅带来了优势资源的整合,也吸纳了教育局的资金补贴,教学资源丰富了,更带来了如动漫、艺术设计等新的热门专业。同时,这对专业课老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少老师必须吸纳新的知识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学校相应做出分别派老师外出学习的决定。大部分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学校资助的再学习感到满意。
三、校本管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校本调研有利于激发老师的积极性,使老师们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具体课程的制定和实施中来,针对各自学校不同的特点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市中小学关于校本管理做出了很多尝试和改革。但是,关于职业学校的校本管理问题,特别是在院校合并的复杂背景之下,值得探讨。
院校合并后不同学校校本调研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同时也面临不小的阻力。从访谈来看,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对这项政策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专业课老师对此颇有微词。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授课模式有很大区别。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外,很大程度上学生的主修课目在专业课上。很多专业课老师除了在校授课外,还要处理很多校外合作关系。有些专业课老师的专长不在授课上,而是善于利用自己的校外资源介绍学生实习等。有些专业如旅游、建筑施工等等,学生恰恰是在校外实习中收获最多。因此,一些专业课老师对新政策感到不适应,认为束缚了其自身发展。但是,另外一些由教育局统一指定教材的基础课老师对新政策持欢迎态度。“怎么教,教什么”等老师们关心的问题在校本教研中大家彼此分享交流,对自己的授课有帮助。更关键的是,很多老师提到他们觉得学校做出这样的规定是表示对基础课的重视,基础课老师们认为这是一种地位提高的信号。
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由统一财政支出,校方没有能力给学校老师更多的福利,当然,老师不可能像高校那样从学校申请到更多的经费用于自己的教学,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往往很薄弱(庄园盛,2011)。很多老师表示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完成学校分配的招生任务,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教学热情,甚至招生任务将影响职称评定和绩效奖金。其实,这是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即使院校合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生压力(访谈中老师提到),但从总体上来说招生难还是主旋律。
小结
虽然普通高中入学率逐年增加,但伴随着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有更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城市上学。这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职业学校不积极改革,教学只是流于陈词滥调,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那么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我认为职业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黎万红. 科技发展与职业教育[J]. 教育研究,2002 (11).
[2]黎万红. 职业教育的“社会伙伴关系”及发展的最新趋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3]乔雪峰, 黎万红. 问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去专业化”与“再专业化”间的主要争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 2012 (3): 57-66.
[4]萧今, 黎万红. 职业教育: 争议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J]. 教育学报, 2000(2).
[5]庄园盛.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z1).
[6]国务院.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职业教育学校在内地很多地方的发展陷入困境。有人质疑职业教育不伦不类,学生学到的是已经淘汰了的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在高校扩招和社会对高学历推崇的双重压力下,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低,甚至在职业学校任教的老师们都感到自己的身份不被尊敬。在这种背景之下,各地为扭转和改善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实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院校合并”即是其中现象之一。院校合并这一方式是否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有利?在这种背景下对职业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何影响?院校合并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什么挑战?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对J市该校的个案的探讨得出一些解答。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J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背景。该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0年7月由J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筑经济学校、女子中专和艺术学校组合而成。从学校性质来看,该校为事业全供单位,即该校教职员工的薪资不与经营情况相关。
一、中等职业学校院校合并原因分析
第一,“普高热”影响下的招生难问题。随着高中入学率的逐年增加,“读高中,考大学”是大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家长们普遍期望孩子能够读大学。另外高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三本大学和各类专科院校的高考分数线越来越低,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普高过热,中职院校遇冷的社会现象。
第二,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优势互补。如前文所说,各地中职院校陷入了不被社会认可的窘境,因此,很多地方教育局做出了合并当地职业学校的规划,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将不同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互补,形成品牌效应,扭转在当地学生和家长心中的负面印象。
第三,有利于招商引资和增多推荐就业项目。职业高中的就业问题是学生和家长考虑的重点。院校合并之后,校方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增多。黎万红教授(2009)指出新时代下职业学校和企业的伙伴关系应有新的发展,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应有新的内涵,教育与工作的关系值得更多的思考。
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剧影响下接纳更多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城市化逐步缩短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希望掌握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命运,进程务工是很多农村学生的选择。以J市为例,农村户口读职业学校的学费有减免,这项政策惠及了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
第五,希望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后师资增强为升级高职做准备。自从90年代末期“三改一补”政策的提出以来,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合并职业学校来发展职业教育,J市亦如此。在访谈时大家普遍提到未来升级为高等职业学校的设想。学校上下对此充满热情,似乎成为高职学校可以一改学校局面,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会大大提升。
二、院校合并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参差不平。职业学校教师群体大致分为基础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采取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乔雪峰,黎万红(2012)关于教师专业性的“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问题的探讨指出这两种专业化经常显现出相互抗衡的不稳定状态。从本文的个案为例,该校的专业课和基础课老师身上体现了不同的专业化。基础课老师陷入两难困境,一是学生们认为将来就业这些基础课知识没有用处,所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二是学校领导为了扭转社会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低等不认同现象,经常督促基础课教师狠抓教学;三是与专业课老师相比,基础课老师感到在学校的地位不高。在访谈中这种“去专业化”趋势在基础课老师身上尤为明显。特别是如今院校合并的背景之下,基础课老师呈饱和状态,很多原来教课的老师面临转岗。另外,职称转换的问题。特别是该案例中合并前的四所学校的职称体系就不一致,有两所学校为中学体系,另外两所为中专体系。中学职称向中专职称体系转换老师就必须参加职业英语考核。如果本身为英语专业的老师还要参加第二外语如日语或者俄语等等的考试。学校老师普遍关注职称问题,院校合并后新的职称评选规则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教师行业可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其专业性似乎只有受到职称的肯定而肯定。
但是,在院校合并的新形势之下有一部分老师的职业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再专业化”往往受市场化导向,院校合并后该校的部分教师面对新形势呈现出了再专业化的趋势。例如,新增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原来的语文基础课老师L出于兴趣考取了心理师资格证书,面对学校基础课老师数量过剩,她向学校申请转岗教心理健康课,她说:“没想到平时的爱好如今可以帮她找到新的工作岗位。”为了能够胜任新的身份,教师L还在学校的资助下重新到学校进修了心理学。从专业课老师来看,院校合并不仅带来了优势资源的整合,也吸纳了教育局的资金补贴,教学资源丰富了,更带来了如动漫、艺术设计等新的热门专业。同时,这对专业课老师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少老师必须吸纳新的知识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学校相应做出分别派老师外出学习的决定。大部分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学校资助的再学习感到满意。
三、校本管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校本调研有利于激发老师的积极性,使老师们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具体课程的制定和实施中来,针对各自学校不同的特点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市中小学关于校本管理做出了很多尝试和改革。但是,关于职业学校的校本管理问题,特别是在院校合并的复杂背景之下,值得探讨。
院校合并后不同学校校本调研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同时也面临不小的阻力。从访谈来看,基础课和专业课老师对这项政策的看法不一致,特别是专业课老师对此颇有微词。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授课模式有很大区别。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外,很大程度上学生的主修课目在专业课上。很多专业课老师除了在校授课外,还要处理很多校外合作关系。有些专业课老师的专长不在授课上,而是善于利用自己的校外资源介绍学生实习等。有些专业如旅游、建筑施工等等,学生恰恰是在校外实习中收获最多。因此,一些专业课老师对新政策感到不适应,认为束缚了其自身发展。但是,另外一些由教育局统一指定教材的基础课老师对新政策持欢迎态度。“怎么教,教什么”等老师们关心的问题在校本教研中大家彼此分享交流,对自己的授课有帮助。更关键的是,很多老师提到他们觉得学校做出这样的规定是表示对基础课的重视,基础课老师们认为这是一种地位提高的信号。
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经费由统一财政支出,校方没有能力给学校老师更多的福利,当然,老师不可能像高校那样从学校申请到更多的经费用于自己的教学,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往往很薄弱(庄园盛,2011)。很多老师表示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完成学校分配的招生任务,浪费了很多精力和教学热情,甚至招生任务将影响职称评定和绩效奖金。其实,这是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即使院校合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招生压力(访谈中老师提到),但从总体上来说招生难还是主旋律。
小结
虽然普通高中入学率逐年增加,但伴随着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有更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城市上学。这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职业学校不积极改革,教学只是流于陈词滥调,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学校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那么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从另一个维度来说,我认为职业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黎万红. 科技发展与职业教育[J]. 教育研究,2002 (11).
[2]黎万红. 职业教育的“社会伙伴关系”及发展的最新趋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
[3]乔雪峰, 黎万红. 问责制度下教师专业性——“去专业化”与“再专业化”间的主要争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J]. 2012 (3): 57-66.
[4]萧今, 黎万红. 职业教育: 争议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J]. 教育学报, 2000(2).
[5]庄园盛.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z1).
[6]国务院.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