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考试背景下学情的分析,针对高职核心课药物分析,分别从备课、上课(理论课+实践课)、学生学习、课堂管理、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了研究策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改变“一刀切”的传统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 键 词] 招生考试背景;高职;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76-02
近年来,针对生源数量不断下降,国务院和教育部不断推出分类考试招生政策,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拓宽多种形式的学习通道;改变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录取制度[1-2]。“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所带来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基础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缺乏动机,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学情[3]。笔者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以专业核心课药物分析为例,分别从备课、上课(理论课+实践课)、学生学习、课堂管理、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了研究策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改变“一刀切”传统学习要求,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药物分析备课策略研究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只有做好这一环节,选好合适的方式才能够事半功倍。对于药物分析备课,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者兼顾,主要以集体备课引领,个人备课对规定的章节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又展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出改进建议。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核心章节内容及授课计划、课程标准、课件、教案采用集体备课方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研共同讨论选择章节授课的方法,使教学方法及模式丰富、多样化起来。
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是根据教学核心知识的理解来充分体现个人特色,使课堂灵活化、生动化。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又展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但在备课环节还要结合教学对象展开学情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破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注重媒体手段的选择与教学方式、方法的确定;授课后的反思与调整。
二、教师上课(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理论教学策略:高职高专所开设的药物分析课程课时安排不足,这种情况下理论教学需重组教学内容。注重药物分析研究领域各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改革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创新性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增加软件化教学,教师点评+软件化评价,提高教学的多样化、兴趣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策略:药物分析实践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性,改革药物分析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 “照方抓药”的实验教学,改变完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探究式”实验教学教会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者相结合,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质量[4]。
三、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抓住课前30分钟讲授重点知识,其余时间由教师引导学习,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任务要求,任务模式多样化(抢答、演讲、课堂作业、PPT展示等)且针对完成情况在课堂及时给予考核评价[5];优化作业设置,提高作业质量。减少布置作业的种类、复杂程度、作业量,分层设置作业,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6],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留有与下次授课内容相关的发散性思考题,引导学生做好内容衔接。
四、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多元化”招生的背景展開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现象严重,因此加强课堂管理尤为重要。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增加企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崇拜感,让学生觉得一节课不听就会错失很多知识。其次,对学生严爱结合,在课堂管理上不要一味地严格要求纪律,反而会引发抵触情绪;关注时事,课堂上要把社会、生活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运用起来,借此既缓解课堂紧张、严肃、死气沉沉的气氛,又使知识记忆犹新。最后,分组教学,强弱混搭,激励学生,前期对班级学生展开基础知识测试和考核,把学生按强弱混搭模式分成几组,便于后期分层及组内分任务教学;设置问题层次化,关心极端学生心理,增强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照本宣科”已成为困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障碍,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经过药物分析课程专业课教师的共同讨论,明确提出“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交流—内容精炼—课后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积极创新、勇于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7]。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预习中布置任务或分层次分组完成任务,任务最好选择结合生活的药物实例的开放类型的题,但必须涵盖下节课要用的知识,上课前提问: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抓住课堂有效时间,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一)分层讲授,分层作业,分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划分A、B、C、D四个层次,A层易懂的;B层要求有一定基础理解能力;C层自己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D层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讲授时一定要求有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必须掌握A层知识,B层作为探索;基础中等的A、B层必须掌握,C层作为探索;基础好的A、B、C层掌握,D层作为開发。同时同一批作业中难易程度要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做,根据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考核评价。
(二)“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启发引导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预习中布置思考题,思考题最好选择结合生活中的药物实例开放类型的题,但必须涵盖了下节要用的知识,上课前提问: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实训项目,分层要求;班内分组,组内分任务”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课前要求预习,布置任务,自学探究;实验过程,适时引导,以“同一实训项目,分层要求;班内分组,组内分任务”合作探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组长将小组内学生分组,组内同学将实验分成不同难度的任务(仪器准备、药品查找、溶液配制、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然后由每组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内每位同学,根据任务的先后顺序准备,后面任务要衔接前一任务,大家谁也不想拖后腿,积极准备,最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期间教师根据每组完成情况进行适时引导,使实践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看客”数量,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六、考核评价策略研究
多元化招生背景下,课程考核评价采取灵活多样的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建议课堂表现占20%,平时+期中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50%。
过程性评价: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具体实施情况见下表:
七、结论
通过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考试背景下学情的分析,对高职核心课药物分析分别从备课、上课(理论课+实践课)、学生学习、课堂管理、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几方面制定了研究策略,转变了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改变“一刀切”传统学习要求,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14〕19号.
[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R].国发〔2014〕35号.
[3]余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析-分类考试招生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150-151.
[4]谢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1):111-112.
[5]孙健华.关于注册入学制度下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探讨[J].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2:68-70.
[6]丁红,李红春.注册入学制度下民办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52-53.
[7]夏玉凤.中药制剂分析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法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3):48-50.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招生考试背景;高职;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76-02
近年来,针对生源数量不断下降,国务院和教育部不断推出分类考试招生政策,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拓宽多种形式的学习通道;改变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录取制度[1-2]。“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所带来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基础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缺乏动机,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学情[3]。笔者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以专业核心课药物分析为例,分别从备课、上课(理论课+实践课)、学生学习、课堂管理、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了研究策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改变“一刀切”传统学习要求,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药物分析备课策略研究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只有做好这一环节,选好合适的方式才能够事半功倍。对于药物分析备课,采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者兼顾,主要以集体备课引领,个人备课对规定的章节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优化。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又展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作为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出改进建议。药物分析课程授课核心章节内容及授课计划、课程标准、课件、教案采用集体备课方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调研共同讨论选择章节授课的方法,使教学方法及模式丰富、多样化起来。
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是根据教学核心知识的理解来充分体现个人特色,使课堂灵活化、生动化。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又展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但在备课环节还要结合教学对象展开学情分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破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注重媒体手段的选择与教学方式、方法的确定;授课后的反思与调整。
二、教师上课(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理论教学策略:高职高专所开设的药物分析课程课时安排不足,这种情况下理论教学需重组教学内容。注重药物分析研究领域各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改革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创新性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增加软件化教学,教师点评+软件化评价,提高教学的多样化、兴趣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策略:药物分析实践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性,改革药物分析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 “照方抓药”的实验教学,改变完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探究式”实验教学教会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者相结合,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质量[4]。
三、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抓住课前30分钟讲授重点知识,其余时间由教师引导学习,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任务要求,任务模式多样化(抢答、演讲、课堂作业、PPT展示等)且针对完成情况在课堂及时给予考核评价[5];优化作业设置,提高作业质量。减少布置作业的种类、复杂程度、作业量,分层设置作业,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6],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留有与下次授课内容相关的发散性思考题,引导学生做好内容衔接。
四、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多元化”招生的背景展開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现象严重,因此加强课堂管理尤为重要。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增加企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崇拜感,让学生觉得一节课不听就会错失很多知识。其次,对学生严爱结合,在课堂管理上不要一味地严格要求纪律,反而会引发抵触情绪;关注时事,课堂上要把社会、生活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运用起来,借此既缓解课堂紧张、严肃、死气沉沉的气氛,又使知识记忆犹新。最后,分组教学,强弱混搭,激励学生,前期对班级学生展开基础知识测试和考核,把学生按强弱混搭模式分成几组,便于后期分层及组内分任务教学;设置问题层次化,关心极端学生心理,增强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照本宣科”已成为困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大障碍,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经过药物分析课程专业课教师的共同讨论,明确提出“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合作交流—内容精炼—课后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积极创新、勇于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共赢的学习氛围[7]。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预习中布置任务或分层次分组完成任务,任务最好选择结合生活的药物实例的开放类型的题,但必须涵盖下节课要用的知识,上课前提问: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抓住课堂有效时间,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一)分层讲授,分层作业,分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划分A、B、C、D四个层次,A层易懂的;B层要求有一定基础理解能力;C层自己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D层具有一定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讲授时一定要求有异,基础薄弱的学生必须掌握A层知识,B层作为探索;基础中等的A、B层必须掌握,C层作为探索;基础好的A、B、C层掌握,D层作为開发。同时同一批作业中难易程度要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做,根据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考核评价。
(二)“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启发引导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预习中布置思考题,思考题最好选择结合生活中的药物实例开放类型的题,但必须涵盖了下节要用的知识,上课前提问: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实训项目,分层要求;班内分组,组内分任务”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课前要求预习,布置任务,自学探究;实验过程,适时引导,以“同一实训项目,分层要求;班内分组,组内分任务”合作探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组长将小组内学生分组,组内同学将实验分成不同难度的任务(仪器准备、药品查找、溶液配制、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然后由每组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内每位同学,根据任务的先后顺序准备,后面任务要衔接前一任务,大家谁也不想拖后腿,积极准备,最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期间教师根据每组完成情况进行适时引导,使实践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看客”数量,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六、考核评价策略研究
多元化招生背景下,课程考核评价采取灵活多样的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建议课堂表现占20%,平时+期中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50%。
过程性评价: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具体实施情况见下表:
七、结论
通过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考试背景下学情的分析,对高职核心课药物分析分别从备课、上课(理论课+实践课)、学生学习、课堂管理、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几方面制定了研究策略,转变了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改变“一刀切”传统学习要求,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国发〔2014〕19号.
[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R].国发〔2014〕35号.
[3]余璇.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析-分类考试招生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150-151.
[4]谢臻.《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1):111-112.
[5]孙健华.关于注册入学制度下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探讨[J].201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12:68-70.
[6]丁红,李红春.注册入学制度下民办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52-53.
[7]夏玉凤.中药制剂分析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法研究[J].药学教育,2016,32(3):48-50.
编辑 张 慧